本申请涉及电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1、目前的电器设备,例如冰箱,其门体上通常配备有电子设备(例如,显示屏)为用户提供相关服务。冰箱的门体和箱体通常采用铰链组件进行转动连接,与电子设备电连接的门体线缆通常需要穿过铰链组件与箱体内的线缆连接。
2、然而,在门体相对于箱体转动的过程中,线缆容易出现压线和折线的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器设备中的线缆容易出现压线和折线的不良现象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2、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所述电器设备包括:
3、箱体,所述箱体集成有供电部件;
4、门体,所述门体集成有用电部件;
5、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且与所述门体转动连接,所述门体具有第一槽体;
6、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转动部背离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转动部之间用于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具有第一出线口;
7、分布在所述第一出线口处的防护件,所述防护件具有第二腔体,以及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一进线口和第二出线口,所述第一进线口和所述第二出线口均位于所述防护件同一侧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进线口与所述第一出线口连通,所述第二出线口与所述第一槽体连通;
8、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供电部件和所述用电部件的线缆,所述线缆中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所述线缆能够依次穿过第一出线口和所述第一进线口以分布在所述第二腔体内,且分布在所述第二腔体内的线缆能够从所述第二出线口穿出至所述第一槽体内。
9、可选的,所述第一进线口的朝向和所述第二出线口的朝向相同。
10、可选的,所述第一进线口和所述第二出线口沿所述防护件的周向上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所述线缆随所述门体相对于所述转动部的转动弧长。
11、可选的,所述转动部朝向所述防护件以及所述第一盖体的一侧具有支撑面;
12、所述防护件包括:沿垂直且背离所述支撑面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所述第一保护部和所述第一盖体均与所述支撑面接触,所述第一保护部的侧面具有所述第一进线口,在垂直于所述支撑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保护部凸出于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二保护部的侧面具有所述第二出线口。
13、可选的,所述第二保护部背离所述第一保护部的一侧具有限位柱;
14、所述电器设备还包括:盖设在所述第一槽体上的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朝向所述防护件的一侧具有限位腔,所述限位柱中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限位腔内且与所述第二盖体间隙配合。
15、可选的,所述第二保护部背离所述第一保护部的一侧还具有环状的辅助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辅助限位柱所围成的区域内;
16、所述第二盖体朝向所述防护件的一侧还具有围绕所述限位腔分布的环状限位槽,所述辅助限位柱中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环状限位槽内。
17、可选的,所述第二盖体具有与所述限位腔连通的通孔,以及固定在所述通孔的内壁上的环形的限位板;
18、所述限位柱背离所述第一保护部的一侧具有支撑柱,所述限位板套接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支撑柱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限位柱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通的第二连接孔;
19、所述电器设备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第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第一连接孔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孔紧固连接,在所述支撑柱的径向上,所述紧固件的第二端凸出于所述支撑柱。
20、可选的,在所述支撑柱的轴向上,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紧固件的第二端之间具有空隙。
21、可选的,在所述防护件的轴向上,所述第二出线口中最靠近所述转动部的侧边与所述转动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转动部之间的最小距离。
22、可选的,所述第二腔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门体相对于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轴心线重合。
23、可选的,所述电器设备还包括:与所述转动部固定连接的转动轴,所述门体具有与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的转轴连接孔;所述防护件与所述转动轴同轴设置。
24、可选的,所述防护件中设置所述第一进线口的部分,与所述第一盖体中设置所述第一出线口的部分接触设置。
2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6、一种电器设备,可以包括:箱体、门体、转动部、第一盖体、防护件和线缆。通过在转动部上设置第一盖体,第一盖体盖设在转动部上后二者能够形成带有第一出线口的第一腔体。而将防护件设置在第一出线口处且防护件的第一进线口可以与第一出线口相互扣合。这样,电器设备中的线缆的一部分能够安装在第一腔体内,且线缆能够依次穿过第一出线口和第一进线口后分布在防护件的第二腔体内,并从防护件中与第一进线口同一侧面设置的第二出线口伸出至门体上的第一槽体内。即通过单独设置防护件能够导引线缆的布线方向,且将线缆进行保护,避免了电器设备中的门体相对于箱体转动的过程中产生压线或折线的不良现象。需要说明的是,在门体转动的过程中,防护件是相对于转动部静止的,且第一盖体与防护件的拼接处没有缝隙,不会有漏线的不良现象,保证了电器设备在门体打开后的外观效果较好。
1.一种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线口(a2)的朝向和所述第二出线口(a3)的朝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线口(a2)和所述第二出线口(a3)沿所述防护件(500)的周向上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所述线缆(600)随所述门体(200)相对于所述转动部(300)的转动弧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300)朝向所述防护件(500)以及所述第一盖体(400)的一侧具有支撑面(b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部(502)背离所述第一保护部(501)的一侧具有限位柱(502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部(502)背离所述第一保护部(501)的一侧还具有环状的辅助限位柱(502b),所述限位柱(502a)位于所述辅助限位柱(502b)所围成的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700)具有与所述限位腔(701)连通的通孔(703),以及固定在所述通孔(703)的内壁上的环形的限位板(70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柱(502c)的轴向上,所述限位板(704)与所述紧固件(800)的第二端之间具有空隙(d1)。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护件(500)的轴向上,所述第二出线口(a3)中最靠近所述转动部(300)的侧边(e1)与所述转动部(300)之间的距离(h1),大于所述第二盖体(700)与所述转动部(300)之间的最小距离(h2)。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a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门体(200)相对于所述转动部(300)的转动轴心线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设备还包括:与所述转动部(300)固定连接的转动轴(301),所述门体(200)具有与所述转动轴(301)转动连接的转轴连接孔(202);所述防护件(500)与所述转动轴(301)同轴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500)中设置所述第一进线口(a2)的部分,与所述第一盖体(400)中设置所述第一出线口(a1)的部分接触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