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定量炉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定量炉的高温耐火隔热装置。
背景技术:
2.定量炉用于为压铸模具设备提供定量的熔融状态金属液,该金属液在压铸模具内冷却形成压铸件。金属液的液体温度高且需要保持温度稳定,避免金属液局部凝结,定量炉设置为封闭的中空结构。
3.在相关技术中,定量炉设置有输入通道,该输入通道用于伸入搅拌轴,以搅动金属液流通,避免金属液长时间未使用产生偏析现象,并通入惰性气体(氮气或则氩气),以除去金属液(铝液)中蕴含的氢气。然而,输入通道贯穿定量炉的壁体,定量炉设置密封组件以封闭输入通道的开口,以将定量炉封闭。然而,现有的密封组件采用刚性结构覆盖式封堵,其密封效果差且具有热传导性,隔热效果差。而橡胶类密封圈不适用于高温密封环境,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定量炉的高温耐火隔热装置。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定量炉的高温耐火隔热装置,包括:
6.配置有收纳空间的炉体,所述收纳空间用于收纳熔融状态金属液体,所述炉体设置与所述收纳空间连通的输入通道;
7.配置有耐火嵌件的密封盖组件,所述密封盖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炉体,至少部分所述耐火嵌件插接连接于所述输入通道;
8.第一隔热圈,套设于所述耐火嵌件且位于所述密封盖组件内,所述耐火嵌件压接所述第一隔热圈抵接于所述炉体的表面;
9.第二隔热圈,安装于所述密封盖组件并环绕所述第一隔热圈,所述密封盖组件压接所述第二隔热圈抵接于所述炉体的表面。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炉体包括外壳和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壳的二个及以上的丝杆组件,二个及以上的所述丝杆组件环绕所述密封盖组件并卡接锁定于所述密封盖组件的外周壁。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丝杆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安装座、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的螺杆及连接于所述螺杆的压接件,所述螺杆转动卡接于所述密封盖组件,所述压接件压合抵接于所述密封盖组件。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炉体还包括贴合于所述外壳内壁面的炉衬件,所述炉衬件的厚度大于所述耐火嵌件插入所述炉体的深度。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盖组件包括罩体、环绕所述罩体的密封架及自所述罩体外周壁间隔凸出的连接架,所述密封架和所述连接架沿所述罩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所
述第二隔热圈嵌入所述密封架,所述密封盖组件通过所述连接架与所述炉体连接。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耐火嵌件包括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凸出的插接部和自所述主体部的端部凹陷的安装槽,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罩体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隔热圈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插接部插接连接于所述输入通道。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高温耐火隔热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耐火嵌件的套管架,至少部分所述套管架插入所述输入通道。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套管架包括管体部和自所述管体部凸出的法兰部,所述管体部套设于所述耐火嵌件,所述法兰部位于所述耐火嵌件和所述炉体之间。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热圈采用石棉绳制成。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热圈采用耐高温硅胶制成。
19.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耐火嵌件采用耐火材料制成以高温隔热,阻断输入通道向外流通的气流,保持炉体内温度稳定。第一隔热圈和第二隔热圈分别构成多道密封结构,逐步隔绝热量的外协,提高温度的稳定。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定量炉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无孔高温耐火隔热装置安装于定量炉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无孔高温耐火隔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有孔高温耐火隔热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中:炉体10;外壳11;丝杆组件12;安装座121;螺杆122;压接件123;炉衬件13;输入通道14;密封盖组件20;罩体21;密封架22;连接架23;第一隔热圈30;第二隔热圈40;套管架50;管体部51;法兰部52;耐火嵌件60;主体部61;插接部62;安装槽63。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7.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温耐火隔热装置,用于封闭定量炉所开设的输入通道14。高温耐火隔热装置包括:炉体10、密封盖组件20、第一隔热圈30和第二隔热圈40,炉体10设置为中空结构并配置有收纳空间。收纳空间用于收纳熔融状态金属液体,该熔融状态的金属液体配置铝合金材料融化形成的金属液。炉体10设置与收纳空间连通的输入通道14,该输入通道14将收纳空间与炉体10外部连通,以形成进入收纳空间的通道。
28.密封盖组件20配置有耐火嵌件60,该耐火嵌件60由耐火材料制成,该耐火材料的耐火温度远远高于热熔状态金属液的温度。其中,定量炉内铝合金金属液上方空气温度的大约690~720摄氏度。即,耐火材料能够在收纳空间内温度的影响下保持结构及性能的稳定。例如,耐火材料采用硅质(氧化硅质)、硅酸铝质、刚玉质、镁质、镁钙质、铝镁质、镁硅质、碳复合耐火材料、锆质耐火材料、特种耐火材料等耐火材料制成。
29.密封盖组件20可拆卸连接于炉体10,至少部分耐火嵌件60插接连接于输入通道
14。耐火嵌件60伸入输入通道14内,既能将输入通道14封堵,又增加了耐火嵌件60与输入通道14的结合面积,减小炉体10内壁面与耐火嵌件60端面之间的距离,进一步降低传递至密封盖组件20的热量。
30.进一步地,第一隔热圈30套设于耐火嵌件60且位于密封盖组件20内,耐火嵌件60压接第一隔热圈30抵接于炉体10的表面。第一隔热圈30由保温隔热材料制成的环形结构件,该环形结构件套设于耐火嵌件60,以将耐火嵌件60与炉体10外周壁之间的热传递间隙阻断,避免输入通道14与外接形成空气的热对流。第一隔热圈30环绕输入通道14设置,以周向阻断输入通道14的热对流,密封性好。可选地,输入通道14的中心线与第一隔热圈30的中心线重合。
31.可选地,第一隔热圈30采用石棉绳制成。可选地,石棉绳是由石棉线扭合或编结制成绳用于各种热设备和热传导系统作保温隔热或加工制作成其它石棉制品的材料,是由8毫米以下的不低于5支的石棉纱、线扭合而成,和10毫米以上的不低于4支的石棉纱、线扭合而成,石棉纱是用温石棉纤维与其它纤维混纺成的单股纱。
32.进一步地,第二隔热圈40安装于密封盖组件20并环绕第一隔热圈30,密封盖组件20压接第二隔热圈40抵接于炉体10的表面。第二隔热圈40环绕第一隔热圈30,以形成第二道隔热密封结构。可选地,第一隔热圈30的结构与第二隔热圈40的结构相同。可选地,第一隔热圈30和第二隔热圈40的结构不同,以构成不同的密封效果。其中,第二隔热圈40远离输入通道14的开口处,其所需的隔热温度低。可选地,第二隔热圈40采用耐高温硅胶制成,以提高密封效果,进一步阻断空气流通。
33.耐火嵌件60采用耐火材料制成以高温隔热,阻断输入通道14向外流通的气流,保持炉体10内温度稳定。第一隔热圈30和第二隔热圈40分别构成多道密封结构,逐步隔绝热量的外协,提高温度的稳定。
34.如图1至图2所示,耐火嵌件60固定于密封盖组件20,以使两者呈一体结构。其中,密封盖组件20包括罩体21,罩体21呈容器结构,耐火嵌件60安装于罩体21。其中,耐火嵌件60与罩体21插接连接,以使耐火嵌件60装配于罩体21。例如,耐火嵌件60与罩体21插接过盈配合连接。或者,耐火嵌件60与罩体21弹性卡接连接,如罩体21配置局部凸出的弹性凸筋或条弹性卡接于耐火嵌件60的外周壁。或者,耐火嵌件60与罩体21通过紧固件锁定连接、通过卡箍件箍紧连接等。
35.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耐火嵌件60包括主体部61、自主体部61的一端凸出的插接部62和自主体部61的端部凹陷的安装槽63,主体部61和插接部62构成近似于台阶轴结构。主体部61与罩体21过盈配合连接,以使主体部61插接连接于罩体21。在主体部61的台阶面处设置有凹槽状的安装槽63,该安装槽63环绕插接部62设置。第一隔热圈30安装于安装槽63,在插接部62插接连接于输入通道14后,第一隔热圈30环绕输入通道14设置,以阻断热传递路径。
36.进一步地,高温耐火隔热装置还包括套设于耐火嵌件60的套管架50,至少部分套管架50插入输入通道14。套管架50采用刚性材料制成的管状结构件,套管架50套设于耐火嵌件60外并与密封盖组件20间隔设置,以阻断套管架50与密封盖组件20之间的导热连接。并且,套管架50套设于耐火嵌件60外,以保持耐火嵌件60的整体形状稳定并能避免耐火嵌件60磕碰产生碎屑掉落炉体10内。具体地,套管架50套设于插接部62,并随插接部62插入输
入通道14,以构成插接固定结构。可选地,套管架50的端部与插接部62的端部平齐。
37.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套管架50包括管体部51和自管体部51凸出的法兰部52,法兰部52设置于管体部51的一端,且自管体部51的外周壁径向凸出,形成近似于“t”字形结构。管体部51套设于耐火嵌件60的插接部62,法兰部52贴合于主体部61的端面。当耐火嵌件60插入输入通道14时,法兰部52位于耐火嵌件60和炉体10之间,以定位耐火嵌件60与炉体10之间装配位置。并且,耐火嵌件60通过法兰部52与炉体10隔开,从而避免耐火嵌体与炉体10直接接触。耐火嵌件60的端面与炉体10表面之间具有间隙,第一隔热圈30和第二隔热圈40分别密封贴合至炉体10表面,以构成空气隔断密封。
38.第二隔热圈40安装于罩体21内,并与第一隔热圈30间隔设置。进一步地,第二隔热圈40安装于罩体21外,以方便第二隔热圈40的独立装配。其中,密封盖组件20还包括环绕罩体21的密封架22,第二隔热圈40嵌入密封架22。密封架22环绕罩体21固定,并与罩体21之间形成凹槽状的装配槽。第二隔热圈40安装于装配槽内且局部凸出密封架22,以形成密封面。
39.耐火嵌件60插入输入通道14,密封盖组件20可拆卸连接于炉体10,以保持密封炉体10。在一实施例中,炉体10包括外壳11和可转动连接于外壳11的二个及以上的丝杆组件12,二个及以上的丝杆组件12环绕密封盖组件20并卡接锁定于密封盖组件20的外周壁。外壳11为刚性材料制成的壳体结构,其中,炉体10还包括贴合于外壳11内壁面的炉衬件13,炉衬件13由耐火材料、耐高温材料制成。炉衬件13贴合于外壳11的内壁,以形成收纳熔融状态金属液。可选地,炉衬件13的厚度大于耐火嵌件60插入炉体10的深度,以使进入到输入通道14内的热气体集中于耐火嵌件60和炉衬件13之间的差距空间内,继而减小耐火嵌件60的受热面积,保持温度稳定。
40.丝杆组件12可转动连接于外壳11,并环绕密封盖组件20设置,以将密封盖组件20的周向锁定,避免密封盖组件20脱开,并保持第一隔热圈30和第二隔热圈40与炉体10表面的预紧力。
41.在一实施例中,丝杆组件12包括固定于外壳11的安装座121、可转动连接于安装座121的螺杆122及连接于螺杆122的压接件123,螺杆122转动卡接于密封盖组件20,压接件123压合抵接于密封盖组件20。安装座121通过紧固件锁定、焊接固定等方式固定于壳体,以安装螺杆122。其中,螺杆122的一端设置有转接结构,如,螺杆122的一端设置有套筒,套筒转动连接于安装座121上设置的转轴,以使螺杆122转动。可选地,在套筒和转轴之间设置有轴承,以提高转动灵活性。
42.螺杆122绕安装座121转动并扣入密封盖组件20,其中,密封盖组件20还自罩体21外周壁间隔凸出的连接架23,密封架22和连接架23沿罩体21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密封盖组件20通过连接架23与炉体10连接。即,螺杆122旋转扣入到连接架23,压接件123相对于螺杆122转动并压合于连接架23,从而将密封盖组件20压合于炉体10。可选地,连接架23包括自罩体21的外周壁凸出的卡接凸台及设置于卡接凸台的卡接槽,卡接槽的槽口位于螺杆122的转动路径上。螺杆122转动并沿卡接槽扣入卡接凸台,继而通过压接件123压接锁定,拆装方便。可选地,压接件123设置为手轮。可选地,丝杆组件12设置有四组,并均匀分布于密封盖组件20的周边。
43.值得一提的是,高温耐火隔热装置用于封闭炉体10的输入通道14,则耐火嵌件60和密封盖组件20设置为封闭结构。当高温耐火隔热装置用于安装伸入炉体10内的搅拌轴类
的部件时,耐火嵌件60和密封盖组件20设置有贯穿的转动孔,以供搅拌轴穿插转动。
44.上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其它结构和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