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主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与流程

专利查询20天前  10


本技术涉及数据处理,尤其涉及系统主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1、目前,数据集成方法通常包括以下三种:方法一,基于既定规则的数据注入方法实现主数据管理,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既定规则;方法二,通过字段关联处理得到整合主数据;方法三,基于主数据的识别、分类和编码实现管理。

2、然而,对于超大规模系统、业务复杂情况的系统,上述方法一只构建了对象基础关系,无法体现系统中数据的基础关系;上述方法二无法将主数据与对象进行关联;上述方法三,无法对主数据进行统一逻辑的获取和访问。

3、由于不同系统主数据之间关系复杂,上述三种方法均无法满足超大规模系统、业务复杂系统中系统主数据的通用获取、快速访问和快速使用的需求,降低了对系统的运维管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统主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旨在解决对系统的运维管理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系统主数据存储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

3、基于系统包含的应用集合,以及用户订购的应用对工具组件的调用记录,构建用户对应全量应用的应用架构多叉树;

4、基于用户与历史订购应用之间的关联关系,将用户与所述应用架构多叉树中的各节点进行映射,得到包括用户面和资源面的二维多叉树,所述关联关系是基于应用订购记录确定的;

5、基于所述应用订购记录以及所述调用记录,对所述二维多叉树中各节点对应的使用量进行修改,得到所述系统的主数据多叉树,以基于所述主数据多叉树,对所述系统主数据进行关联存储。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用户与历史订购应用之间的关联关系,将用户与所述应用架构多叉树中的各节点进行映射,得到包括用户面和资源面的二维多叉树的步骤,包括:

7、基于所述全量应用的应用架构多叉树,以及数据存储集合,构建所述用户对应应用的最长应用架构多叉树,其中,所述数据存储集合包括所述全量应用的应用架构多叉树的各节点元素;

8、基于所述关联关系,将用户与所述最长应用架构多叉树中的各节点进行映射,得到包括用户面和资源面的二维多叉树。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关联关系,将用户与所述最长应用架构多叉树中的各节点进行映射,得到包括用户面和资源面的二维多叉树的步骤,包括:

10、基于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用户的身份标识逐一与所述最长应用架构多叉树中应用所调用的工具组件、与所述工具组件关联的其他工具、所述工具组件和其他工具分别对应的组件模块、所述组件模块的ip地址进行映射,并将所述用户订购的应用对应的应用资源量逐一与所述最长应用架构多叉树中应用所调用的工具组件、与所述工具组件关联的其他工具、所述工具组件的组件模块、所述组件的ip地址进行映射,得到包括用户面和资源面的二维多叉树,其中,所述应用资源量是基于用户对应全量应用所调用的工具组件的使用量进行计量的。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全量应用的应用架构多叉树,以及数据存储集合,构建所述用户对应应用的最长应用架构多叉树的步骤,包括:

12、基于所述全量应用的应用架构多叉树中的多个应用节点,以及各所述应用节点对应的各工具组件节点,构建二元组;

13、判断两两二元组对应的实体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对一致的二元组进行去重处理;

14、对经过去重处理的二元组按调用顺序进行排列,得到各所述应用节点的最长调用逻辑链;

15、基于所述各所述应用节点的最长调用逻辑链,以及所述各工具组件节点与对应组件和组件地址之间的调用关系,构建所述用户对应全量应用的最长调用逻辑链;

16、基于所述用户对应全量应用的最长调用逻辑链,构建所述用户对应全量应用的最长应用架构多叉树。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应用订购记录以及所述调用记录,对所述二维多叉树中各节点对应的使用量进行修改,得到所述系统的主数据多叉树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8、基于所述应用订购记录以及所述调用记录,将所述包括用户面和资源面的二维多叉树中用户未订购的应用,以及未使用的工具组件的使用量均记为零,得到所述用户对应全量应用的主数据多叉树;

19、基于所述应用订购记录以及所述调用记录,遍历所述包括用户面和资源面的二维多叉树中各节点,并对所述二维多叉树各节点对应的使用量进行修改,得到所述用户对应全量应用的主数据多叉树。

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系统包含的应用集合,以及用户订购的应用对工具组件的调用记录,构建用户对应全量应用的应用架构多叉树的步骤包括:

21、基于系统包含的应用集合,确定应用运行所需调用的工具组件、与所述工具组件关联的其他工具、所述工具组件的组件模块,以及所述组件模块在运行过程中的具体实例;

22、遍历所述用户对应全量应用对工具组件的调用记录、与所述工具组件关联的其他工具、所述工具组件的组件模块,以及所述组件在运行过程中的具体实例,确定所述全量应用分别对应的工具组件、其他工具、组件模块以及组件模块的ip地址;

23、基于所述全量应用分别对应的工具组件、其他工具、组件模块以及组件模块的ip地址,构建所述全量应用的应用架构多叉树。

24、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系统主数据存储装置,所述系统主数据存储装置包括:

25、应用架构多叉树构建模块,用于基于系统包含的应用集合,以及用户订购的应用对工具组件的调用记录,构建用户对应全量应用的应用架构多叉树;

26、二维多叉树构建模块,用于基于用户与历史订购应用之间的关联关系,将用户与所述应用架构多叉树中的各节点进行映射,得到包括用户面和资源面的二维多叉树,所述关联关系是基于应用订购记录确定的;

27、主数据多叉树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应用订购记录以及所述调用记录,对所述二维多叉树中各节点对应的使用量进行修改,得到所述系统的主数据多叉树,以基于所述主数据多叉树,对所述系统主数据进行关联存储。

28、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系统主数据存储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文所述的系统主数据存储方法的步骤。

29、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系统主数据存储方法的步骤。

30、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系统主数据存储方法的步骤。

31、本技术基于系统包含的应用集合,以及用户订购的应用对工具组件的调用记录,构建用户对应全量应用的应用架构多叉树;基于用户与历史订购应用之间的关联关系,将用户与所述应用架构多叉树中的各节点进行映射,得到包括用户面和资源面的二维多叉树;基于所述应用订购记录以及所述调用记录,对所述二维多叉树中各节点对应的使用量进行修改,得到所述系统的主数据多叉树,即,基于统一的主数据多叉树的记录方式,对所述系统主数据进行关联存储,具体地,基于该主数据多叉树,能够便于对系统的应用之间的调用记录以及用户的应用订购记录等进行管理,从而提升对系统的运维运营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系统主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用户与历史订购应用之间的关联关系,将用户与所述应用架构多叉树中的各节点进行映射,得到包括用户面和资源面的二维多叉树的步骤,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关联关系,将用户与所述最长应用架构多叉树中的各节点进行映射,得到包括用户面和资源面的二维多叉树的步骤,包括: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全量应用的应用架构多叉树,以及数据存储集合,构建所述用户对应应用的最长应用架构多叉树的步骤,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应用订购记录以及所述调用记录,对所述二维多叉树中各节点对应的使用量进行修改,得到所述系统的主数据多叉树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系统包含的应用集合,以及用户订购的应用对工具组件的调用记录,构建用户对应全量应用的应用架构多叉树的步骤包括:

7.一种系统主数据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8.一种系统主数据存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主数据存储方法的步骤。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主数据存储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主数据存储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系统主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本申请基于系统包含的应用集合,以及用户订购的应用对工具组件的调用记录,构建用户对应全量应用的应用架构多叉树;基于用户与历史订购应用之间的关联关系,将用户与应用架构多叉树中的各节点进行映射,得到包括用户面和资源面的二维多叉树;基于应用订购记录以及调用记录,对二维多叉树中各节点对应的使用量进行修改,得到系统的主数据多叉树,即,基于统一的主数据多叉树的记录方式,对系统主数据进行关联存储,基于该主数据多叉树,能够便于对系统的应用之间的调用记录以及用户的应用订购记录等进行管理,从而提升对系统的运维运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戴妙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