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11天前  18



背景技术:

1、白蛋白是最丰富的血浆蛋白质,其高度可溶,非常稳定,并且具有极长的循环半衰期。白蛋白可以以多种方式使用以延长治疗分子的循环半衰期。本公开内容提供了单结构域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其可用于延长治疗分子的半衰期。


技术实现思路

1、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文提供了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其包含互补决定区cdr1、cdr2和cdr3,其中(a)cdr1的氨基酸序列如gfx1x2x3x4fgms(seq id no.1)所示,x1是苏氨酸、精氨酸、赖氨酸、丝氨酸或脯氨酸,x2是苯丙氨酸或酪氨酸,x3是丝氨酸、精氨酸或赖氨酸,x4是丝氨酸、赖氨酸、精氨酸或丙氨酸;(b)cdr2的氨基酸序列如sisgsgx5x6tlyax7sx8k(seq id no.2)所示,x5是丝氨酸、精氨酸、苏氨酸或丙氨酸,x6是天冬氨酸、组氨酸、缬氨酸或苏氨酸,x7是天冬氨酸、组氨酸、精氨酸或丝氨酸,x8是缬氨酸或亮氨酸;并且(c)cdr3的氨基酸序列如ggslx9x10(seq id no.3)所示,x9是丝氨酸、精氨酸、苏氨酸或赖氨酸,并且x10是精氨酸、赖氨酸、缬氨酸、脯氨酸或天冬酰胺,其中x1、x2、x3、x4、x5、x6、x7、x8、x9和x10不同时分别是苏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丝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丝氨酸和精氨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下式:f1-r1-f2-r2-f3-r3-f4,其中r1是seq id no.1;r2是seq id no.2,并且r3是seqid no.3;并且其中f1、f2、f3和f4是选定的框架残基,使得所述蛋白质与seq id no.1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至少80%相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r1包含seq id no.14、seq id no.15或seq id no.1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r2包含seqid no.17、seq id no.18、seq id no.19、seq id no.20、seq id no.21或seq id no.2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r3包含seq id no.23或seq id no.2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r1包含seq id no.1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r1包含seq id no.15,r2包含seq idno.17,并且r3包含seq id no.2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r1包含seq id no.16,并且r3包含seq id no.2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r1包含seqid no.15,并且r2包含seq id no.1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r1包含seq id no.14,并且r3包含seq id no.2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r1包含seqid no.15,r2包含seq id no.19,并且r3包含seq id no.2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r1包含seq id no.14,并且r2包含seq id no.2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r1包含seq id no.15,并且r2包含seq id no.2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r1包含seq id no.15,r2包含seq id no.22,并且r3包含seq id no.2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具有选自seq id no.4、seq id no.5、seq id no.6、seq id no.7、seq idno.8、seq id no.9、seq in no.25、seq id no.26和seq id no.27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如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如seq id no.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如seq id no.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如seq idno.2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如seq id no.2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如seq id no.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如seq id no.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如seq id no.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如seq id no.2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与选自人血清白蛋白、食蟹猴血清白蛋白和小鼠血清白蛋白的血清白蛋白结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以相当的结合亲和力(kd)与人血清白蛋白和食蟹猴血清白蛋白结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与小鼠血清白蛋白结合的结合亲和力(kd)比所述蛋白质对人和食蟹猴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亲和力(kd)弱约1.5倍至约20倍。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以约1nm至约100nm的人kd(hkd)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并且以1nm至100nm的食蟹猴kd(ckd)与食蟹猴血清白蛋白结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hkd和ckd为1nm至约5nm或约5nm至约10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hkd和ckd为约1nm至约2nm、约2nm至约3nm、约3nm至约4nm、约4nm至约5nm、约5nm至约6nm、约6nm至约7nm、约7nm至约8nm、约8nm至约9nm或约9nm至约10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hkd与ckd之比(hkd:ckd)在约20:1至约1:2的范围内。

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如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所述hkd和所述ckd为约1nm至约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如seq id no.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所述hkd和所述ckd为约1nm至约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如seq id no.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所述hkd和所述ckd为约1nm至约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如seq id no.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所述hkd和所述ckd为约1nm至约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如seq id no.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所述hkd和所述ckd为约5nm至约10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如seq id no.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所述hkd和所述ckd为约1nm至约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如seq id no.2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所述hkd和所述ckd为约1nm至约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如seq id no.2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所述hkd和所述ckd为约1nm至约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如seq id no.2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所述hkd和所述ckd为约1nm至约5nm。

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具有至少12小时、至少20小时、至少25小时、至少30小时、至少35小时、至少40小时、至少45小时、至少50小时或至少100小时的消除半衰期。

5、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包含cdr1、cdr2和cdr3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其包含如seq id no.10所示的序列,其中选自cdr1的氨基酸位置28、29、30或31,cdr2的位置56、57、62或64,以及cdr3的位置103和104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被置换,其中氨基酸位置28被精氨酸、赖氨酸、丝氨酸或脯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29被酪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30被精氨酸或赖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31被赖氨酸、精氨酸或丙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56被精氨酸、苏氨酸或丙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57被组氨酸、缬氨酸或苏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62被组氨酸、精氨酸、谷氨酸或丝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64被亮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103被精氨酸、苏氨酸或赖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104被赖氨酸、缬氨酸、脯氨酸或天冬酰胺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除位置28、29、30、31、56、57、62、64、103和104之外的氨基酸位置处包含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位置29处包含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位置31处包含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位置56处包含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位置62处包含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位置64处包含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位置104处包含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氨基酸位置31和62处包含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位置31被精氨酸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位置31被精氨酸置换,并且氨基酸位置62被谷氨酸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氨基酸位置31、56、64和104处包含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位置31被赖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56被丙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64被亮氨酸置换,并且氨基酸位置104被赖氨酸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氨基酸位置29和104处包含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氨基酸位置29被酪氨酸置换,并且氨基酸位置104被赖氨酸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氨基酸位置31和56处包含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氨基酸位置31被赖氨酸置换,并且氨基酸位置56被苏氨酸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氨基酸位置31、56和62处包含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氨基酸位置31被赖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56被苏氨酸置换,并且氨基酸位置62被谷氨酸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氨基酸位置31和104处包含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氨基酸位置31被精氨酸置换,并且氨基酸位置104被赖氨酸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氨基酸位置31、56和104处包含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氨基酸位置31被赖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56被精氨酸置换,并且氨基酸位置104被缬氨酸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氨基酸位置31、56、62和104处包含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氨基酸位置31被赖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56被精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62被谷氨酸置换,并且氨基酸位置104被缬氨酸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氨基酸位置31被精氨酸置换,并且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hkd和ckd为约1nm至约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氨基酸位置31被精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62被谷氨酸置换,并且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hkd和ckd为约1nm至约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氨基酸位置31被赖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56被丙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64被亮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104被赖氨酸置换,并且其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hkd和ckd为约1nm至约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氨基酸位置29被酪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104被赖氨酸置换,并且其中hkd和ckd为约1nm至约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氨基酸位置31被赖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56被苏氨酸置换,并且其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hkd和ckd为约1nm至约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氨基酸位置31被赖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56被苏氨酸置换,并且氨基酸位置62被谷氨酸置换,并且其中所述hkd和所述ckd为约1nm至约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氨基酸位置31被精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104被赖氨酸置换,并且其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hkd和ckd为约5nm至约10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氨基酸位置31被赖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56被精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104被缬氨酸置换,并且其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hkd和ckd为约1nm至约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氨基酸位置31被赖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56被精氨酸置换,氨基酸位置62被谷氨酸置换,并且氨基酸位置104被缬氨酸置换,并且其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hkd和ckd为约1nm至约5nm。

6、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文提供了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其在cdr1、cdr2或cdr3处包含至少一个突变,其中cdr1包含如seq id no:11所示的序列,cdr2包含如seq id no:12所示的序列,cdr3包含如seq id no.13所示的序列,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突变不在seq id no:11的氨基酸位置1、2、7、8、9或10,seq id no:12的位置1、3、6、10或11,或者seq id no:13的位置1或2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选自cdr1(seq id no:11)的位置3、4、5和6,cdr2(seq id no:12)的氨基酸位置7、8、13和15,以及cdr3(seq id no:13)的氨基酸位置5和6的氨基酸位置处包含至少一个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除cdr1(seq id no:11)的3、4、5和6,cdr2(seq id no:12)的氨基酸位置7、8、13和15,以及cdr3(seq id no:13)的氨基酸位置5和6之外的氨基酸位置处包含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置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cdr1(seq id no:11)的氨基酸位置6处包含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cdr1(seq id no:11)的氨基酸位置6和cdr2(seq id no:12)的氨基酸位置13处包含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cdr1(seq id no:11)的氨基酸位置6、cdr2(seq id no:12)的氨基酸位置7和15以及cdr3(seq id no:13)的氨基酸位置6处包含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cdr1(seq id no:11)的氨基酸位置4和cdr3(seq idno:13)的氨基酸位置6处包含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cdr1(seq id no:11)的氨基酸位置6和cdr2(seq id no:12)的氨基酸位置7处包含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cdr1(seq id no:11)的氨基酸位置6以及cdr2(seq id no:12)的氨基酸位置7和13处包含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cdr1(seq id no:11)的氨基酸位置6和cdr3(seqid no:13)的氨基酸位置6处包含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cdr1(seq id no:11)的氨基酸位置6、cdr2(seq id no:12)的氨基酸位置7以及cdr3(seq id no:13)的氨基酸位置6处包含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cdr1(seq id no:11)的氨基酸位置6、cdr2(seq id no:12)的氨基酸位置7和13以及cdr3(seq id no:13)的氨基酸位置6处包含突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cdr1(seq id no:11)的氨基酸位置6被突变为精氨酸,并且其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hkd和ckd为约1nm至约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cdr1(seq id no:11)的氨基酸位置6被突变为精氨酸,并且cdr2(seq id no:12)的氨基酸位置13被突变为谷氨酸,并且其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hkd和ckd为约1nm至约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cdr1(seq id no:11)的氨基酸位置6被突变为赖氨酸,cdr2(seq id no:12)的氨基酸位置7和15分别被突变为丙氨酸和亮氨酸,cdr3(seq id no:13)的氨基酸位置6被突变为赖氨酸,并且其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hkd和ckd为约1nm至约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cdr1(seq id no:11)的氨基酸位置4被突变为酪氨酸,并且cdr3(seq id no:13)的氨基酸位置6被突变为赖氨酸,并且其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hkd和ckd为约1nm至约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cdr1(seq id no:11)的氨基酸位置6被突变为赖氨酸,cdr2(seq id no:12)的氨基酸位置7被突变为苏氨酸,并且其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hkd和ckd为约1nm至约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cdr1(seq id no:11)的氨基酸位置6被突变为赖氨酸,cdr2(seq id no:12)的氨基酸位置7和13分别被突变为苏氨酸和谷氨酸,并且其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hkd和ckd为约1nm至约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cdr1(seq id no:11)的氨基酸位置6被突变为精氨酸,cdr3(seq id no:12)的氨基酸位置6被突变为赖氨酸,并且其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hkd和ckd为约5nm至约10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cdr1(seq id no:11)的氨基酸位置6被突变为赖氨酸,cdr2(seq id no:12)的氨基酸位置7被突变为精氨酸,cdr3(seq id no:13)的氨基酸位置6被突变为缬氨酸,并且其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hkd和ckd为约1nm至约5n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包含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其中cdr1(seq id no:11)的氨基酸位置6被突变为赖氨酸,cdr2(seq id no:12)的氨基酸位置7和13分别被突变为精氨酸和谷氨酸,并且cdr3(seq id no:13)的氨基酸位置6被突变为缬氨酸,并且其中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hkd和ckd为约1nm至约5nm。

7、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文提供了编码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多核苷酸。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描述了包含如本文所公开的多核苷酸的载体。另一个实施方案描述了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载体转化的宿主细胞。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药物组合物,其包含(i)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多核苷酸、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载体或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宿主细胞,和(ii)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8、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文描述了用于产生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允许所述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表达的条件下培养用包含编码如本文所述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的核酸序列的载体转化或转染的宿主,以及从培养物中回收并纯化所产生的蛋白质。

9、进一步描述了用于治疗或改善增生性疾病、肿瘤疾病、炎性疾病、免疫性病症、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变态反应、寄生虫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或宿主抗移植物病的方法,其包括向有需要的受试者施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受试者是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与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联合施用药剂。

10、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描述了包含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多特异性结合蛋白质。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描述了包含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抗体。

11、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描述了包含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多特异性抗体、双特异性抗体、sdab、重链可变域、肽或配体。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包含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是单结构域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结构域抗体衍生自igg的重链可变区。

12、一个实施方案描述了多特异性结合蛋白质或抗体,其包含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以及cd3结合域。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描述了用于治疗或改善增生性疾病、肿瘤疾病、炎性疾病、免疫性病症、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变态反应、寄生虫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或宿主抗移植物病的方法,其包括向有需要的受试者施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多特异性抗体。


技术特征:

1.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其包含seq id no.9的氨基酸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其中所述蛋白质与小鼠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亲和力(kd)比所述蛋白质与人和食蟹猴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亲和力(kd)弱约1.5倍至约20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其中所述蛋白质以人kd(hkd)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以食蟹猴kd(ckd)与食蟹猴血清白蛋白结合,其中hkd与ckd(hkd:ckd)之间的比例范围为约20:1至约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其中所述蛋白质的消除半衰期为至少12小时、至少20小时、至少25小时、至少30小时、至少35小时、至少40小时、至少45小时、至少50小时或至少100小时。

5.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其包含seq id no.10的氨基酸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其中所述蛋白质与小鼠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亲和力(kd)比所述蛋白质对人和食蟹猴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亲和力(kd)弱约1.5倍至约20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其中所述蛋白质以人kd(hkd)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一与食蟹猴kd(ckd)食蟹猴血清白蛋白结合,与食蟹猴血清白蛋白结合,其中hkd与ckd(hkd:ckd)之间的比例范围为约20:1至约1: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结构域,其中所述蛋白质的消除半衰期为至少12小时、至少20小时、至少25小时、至少30小时、至少35小时、至少40小时、至少45小时、至少50小时或至少100小时。

9.编码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多核苷酸。

10.编码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多核苷酸。

11.包含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核苷酸的载体。

12.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核苷酸的载体。

13.包含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核苷酸的宿主细胞。

14.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核苷酸的宿主细胞。

15.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载体的宿主细胞。

16.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载体的宿主细胞。

17.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制备用于治疗或改善增生性疾病、肿瘤疾病、炎性疾病、免疫性病症、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变态反应、寄生虫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或宿主抗移植物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在制备用于治疗或改善增生性疾病、肿瘤疾病、炎性疾病、免疫性病症、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变态反应、寄生虫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或宿主抗移植物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19.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多特异性结合蛋白质。

20.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多特异性结合蛋白质。

21.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其包含互补决定区cdr1、cdr2和cdr3,其中

22.包含cdr1、cdr2和cdr3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其包含seq id no.10所示的序列,其中选自cdr1的氨基酸位置28、29、30或31,cdr2的位置56、57、62或64,以及cdr3的位置103和104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被置换,其中

23.包含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组合物,其包括互补决定区cdr1、cdr2和cdr3,其中

24.包含血清白蛋白结合域、靶抗原结合域和与t细胞受体复合物(tcr)内的蛋白质结合的结构域的多特异性蛋白质,其中所述血清白蛋白结合域包括互补性决定区cdr1、cdr2和cdr3,其中

25.包含血清白蛋白结合域、靶抗原结合域和与t细胞受体复合物(tcr)内的蛋白质结合的结构域的多特异性蛋白质,其中所述血清白蛋白结合域包括如seq id no.10所示的序列内的互补性决定区cdr1、cdr2和cdr3,其中选自cdr1的氨基酸位置28、29、30或31;cdr2位置56、57、62或64位,cdr3的位置103和104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被置换,其中

26.包含血清白蛋白结合域、靶抗原结合域和与t细胞受体复合物(tcr)内的蛋白质结合的结构域的多特异性蛋白质,其中所述血清白蛋白包含cdr1、cdr2或cdr3中的至少一个突变,其中cdr1具有如seq id no.11所示的序列,cdr2具有如seq id no.12所示的序列,cdr3具有如seq id no.13所示的序列,其中至少一个突变不在seq id no.11的氨基酸位置1、2、7、8、9或10,seq id no.12的位置1、3、6、10或11位,或seq id no.13的位置1或2上。


技术总结
本文公开了具有改善的热稳定性、结合亲和力和稳健的聚集特性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本文还描述了包含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单结构域血清白蛋白结合蛋白质的多特异性结合蛋白质。提供了包含本文公开的结合蛋白质的药物组合物和使用这样的制剂的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罗伯特·B·杜布里奇,布莱恩·D·莱蒙,理查德·J·奥斯汀,卢克·伊弗宁,吉恩玛丽·盖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普恩治疗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