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投影仪。
背景技术:
1、以往,公知有利用从光源装置射出的光形成图像光并投射所形成的图像光的投影仪(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2)。
2、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投影仪具备灯单元、偏振片单元、lcd单元、透镜单元、电源组件以及两个送风用风扇。两个送风用风扇中的配置于投影仪的后侧的送风用风扇从投影仪的下部前侧抽吸外部空气,由此使气流向电源组件流通。两个送风用风扇中的配置于偏振片单元以及lcd单元的附近的送风用风扇将从外部吸气口抽吸的外部空气向偏振片单元以及lcd单元送风。在偏振片单元以及lcd单元流通的气流向灯单元流通,与流通到了电源组件的外部空气一起被配置于投影仪的后侧的送风用风扇排出。
3、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投影仪具有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第一风扇经由设置于投影仪的底面的第一导入口抽吸外装壳体的外部的空气,从第一风扇送出的空气分支而分别流通到电源装置和信号处理装置。第二风扇抽吸在电源装置及信号处理装置中流通的空气,并将抽吸的空气向整流装置送出。流通到整流装置的空气从排出口排出到外装壳体的外部。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25982号公报
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21-1032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投影仪中,从一个风扇送出的冷却气体在lcd单元以及偏振片单元流通之后,进一步向灯单元流通。因此,从1个风扇送出的冷却气体的温度每当在冷却对象中流通时上升,因此存在在冷却气体的流路中配置于下游的冷却对象的冷却效率降低的问题。
2、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投影仪中,对电源装置和信号处理装置进行冷却后的冷却气体也向整流装置流通,因此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投影仪同样地,存在在冷却气体的流路中配置于下游的冷却对象的冷却效率降低的问题。
3、由此,期望能够高效地冷却多个冷却对象并且迅速地排出壳体内的热的投影仪。
4、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投影仪具备:外装壳体,其具备排出口,该排出口具有多个开口;第一冷却对象,其具有多个翅片;第二冷却对象;第一冷却风扇,其抽吸所述外装壳体的外部空气,将所抽吸的外部空气作为第一冷却风分别送出到所述第一冷却对象和所述第二冷却对象;以及第二冷却风扇,其抽吸所述外装壳体的外部空气,将所抽吸的外部空气作为第二冷却风送出到所述外装壳体内,使所述外装壳体内成为正压。所述多个翅片在所述多个翅片之间构成供所述第一冷却风流通的流路的一部分。所述多个开口中的至少1个开口在供所述第一冷却风流通的流路的相对于所述多个翅片的下游处被配置于与所述多个翅片对置的位置。所述第二冷却对象在所述外装壳体的内部被配置于成为正压的位置。从所述第一冷却风扇流通到所述多个翅片之间的所述第一冷却风借助于所述第一冷却风扇的排出力向所述至少1个开口流通。从所述第一冷却风扇流向所述第二冷却对象的所述第一冷却风受到所述外装壳体内的正压作用而向所述多个开口中的任意开口流通。
6、本公开的第二方式的投影仪具备:外装壳体,其具备:具有第一排出口的第一面;和具有第二排出口的第二面;第一冷却对象,其具有多个翅片;第二冷却对象;第一冷却风扇,其抽吸所述外装壳体的外部空气,将所抽吸的外部空气作为第一冷却风分别送出到所述第一冷却对象和所述第二冷却对象;以及第二冷却风扇,其抽吸所述外装壳体的外部空气,将所抽吸的外部空气作为第二冷却风送出到所述外装壳体内,使所述外装壳体内成为正压。所述多个翅片在所述多个翅片之间构成供所述第一冷却风流通的流路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排出口在供所述第一冷却风流通的流路的相对于所述多个翅片的下游处被配置于与所述多个翅片对置的位置。所述第二冷却对象在所述外装壳体的内部被配置于成为正压的位置。从所述第一冷却风扇流通到所述多个翅片之间的所述第一冷却风借助于所述第一冷却风扇的排出力向所述第一排出口流通。从所述第一冷却风扇流向所述第二冷却对象的所述第一冷却风受到所述外装壳体内的正压作用而向所述第二排出口流通。
1.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8.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具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3、8-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