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厂放射性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方法与流程

专利查询6天前  9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辐射防护,具体涉及一种核电厂放射性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1、在核电厂内从事放射性相关作业,工作人员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辐射剂量。为了确保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健康,国家监管部门制定了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年辐射剂量限值,同时各核电厂也设置了相应的年度个人受照剂量管理目标值。由于核电厂放射性系统设备工作原理、设备结构、辐射水平大小、检修作业环境、检修作业过程中的辐射水平变化情况都存在较大差异,即使核电厂已经采取了较严密的辐射防护管控措施,但放射性工作人员受到非计划照射,甚至是大剂量照射的事件时有发生,给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健康带来危害。

2、当前核电厂根据放射性工作内容制定了工作人员的单日受照剂量限值、工作允许受照剂量限值、工作集体剂量限值,同时设置了相应的辐射防护控制点,在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超过预先设置人员剂量的80%时,佩戴的个人电子剂量计会发出声光报警,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撤离。但是对于存在高辐射风险、且剂量率水平存在突变的作业,即使工作人员在发现异常时第一时间撤离,工作人员往往也会在一瞬间就受到大剂量照射。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的方法,如何让工作人员在前端就采取相应的防护管控措施以避免工作人员受到非计划照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电厂放射性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方法,通过对建立区域、作业活动、设备、作业类型的分级标准,提前识别放射性工作各要素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输入量,综合评价整项作业的非计划照射风险,以解决传统放射性工作单一、通用型的管控方式。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核电厂放射性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方法,包括:

4、(1)区域导致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

5、以区域为划分单元进行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输入量为区域内现实的辐射水平,以及相应的辐射水平可能造成工作人员受到非计划照射风险的大小;

6、(2)作业活动导致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

7、以作业活动为划分单元进行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输入量为放射性工作预估单日个人剂量、作业导致辐射水平突变上升量大小,以及相应的作业活动可能造成工作人员受到非计划照射风险的大小;

8、(3)设备导致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

9、以设备单一故障为划分单元进行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输入量为设备单一故障的辐射后果严重性、单一故障发生的可能性、事故风险的可能性,以及相应的设备故障可能造成工作人员受到非计划照射风险的大小;

10、(4)作业类型导致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

11、以作业类型为划分单元进行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输入量为作业每年开展的频次、是否为常规作业,以及相应的作业类型可能造成工作人员受到非计划照射风险的大小;

12、(5)非计划照射风险综合辨识:

13、按照(1)-(4)项对作业各要素的输入量进行输入,确定各要素的非计划照射风险等级,然后根据各要素的非计划照射风险等级对整项作业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进行综合评定辨识。

14、(1)区域导致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根据非计划照射风险大小从高到低将区域划分为区域重大辐射风险、区域高度辐射风险、区域中度辐射风险、区域低度辐射风险。

15、(2)作业活动导致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根据非计划照射风险大小从高到低将作业活动划分为重大辐射风险作业、高度辐射风险作业、中度辐射风险作业、低度辐射风险作业。

16、(3)设备导致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根据非计划照射风险大小从高到低将设备划分为辐射敏感ⅰ类sscs、辐射敏感ⅱ类sscs。

17、(4)作业类型导致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根据非计划照射风险大小从高到低将作业类型划分为稀有作业、常规作业。

18、当区域重大辐射风险、重大辐射风险作业、辐射敏感ⅰ类sscs至少存在1项,且为非常规作业时,整项作业识别为严重非计划照射风险。

19、当区域高度辐射风险、高度辐射风险作业、辐射敏感ⅱ类sscs至少存在1项,且为非常规作业时,整项作业识别为高度非计划照射风险。

20、当区域中度辐射风险、中度辐射风险作业至少存在1项,且为常规作业时,整项作业识别为中度非计划照射风险。

21、当区域低度辐射风险、低度辐射风险作业、非辐射敏感sscs至少存在1项,且为常规作业时,整项作业识别为低度非计划照射风险。

22、根据综合评定辨识,提前制定人员防护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

23、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24、该方法建立了以作业各要素为输入量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的体系,确保非计划照射风险的识别更科学和全面,可以降低电站非计划照射事件的发生风险。

25、该方法使用了定量化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实现了对非计划照射风险的量化管理,提升了电站对辐射防护指标的管理水平。

26、该方法作为高辐射风险作业传统辐射风险分析的补充,通过提前采取主动防护措施,可以降低人员受照非计划的风险,降低电站个人最大受照剂量超出国家限值的风险。

27、该方法建立了作业各要素非计划照射风险的分级识别,实现对电站辐射防护指标的精细化管控。

28、该方法可以实现表单化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避免了因为辨识人员技能不足导致风险识别的不全面,规范了风险管控。



技术特征:

1.一种核电厂放射性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放射性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1)区域导致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根据非计划照射风险大小从高到低将区域划分为区域重大辐射风险、区域高度辐射风险、区域中度辐射风险、区域低度辐射风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放射性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2)作业活动导致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根据非计划照射风险大小从高到低将作业活动划分为重大辐射风险作业、高度辐射风险作业、中度辐射风险作业、低度辐射风险作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放射性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3)设备导致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根据非计划照射风险大小从高到低将设备划分为辐射敏感ⅰ类sscs、辐射敏感ⅱ类ssc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放射性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4)作业类型导致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根据非计划照射风险大小从高到低将作业类型划分为稀有作业、常规作业。

6.根据权利要求2、3、4和5所述的核电厂放射性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区域重大辐射风险、重大辐射风险作业、辐射敏感ⅰ类sscs至少存在1项,且为非常规作业时,整项作业识别为严重非计划照射风险。

7.根据权利要求2、3、4和5所述的核电厂放射性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区域高度辐射风险、高度辐射风险作业、辐射敏感ⅱ类sscs至少存在1项,且为非常规作业时,整项作业识别为高度非计划照射风险。

8.根据权利要求2、3、4和5所述的核电厂放射性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区域中度辐射风险、中度辐射风险作业至少存在1项,且为常规作业时,整项作业识别为中度非计划照射风险。

9.根据权利要求2、3、4和5所述的核电厂放射性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区域低度辐射风险、低度辐射风险作业、非辐射敏感sscs至少存在1项,且为常规作业时,整项作业识别为低度非计划照射风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放射性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综合评定辨识,提前制定人员防护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辐射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厂放射性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方法。包括:(1)区域导致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2)作业活动导致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3)设备导致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4)作业类型导致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识别,(5)非计划照射风险综合辨识,按照(1)‑(4)项对作业各要素的输入量进行输入,确定各要素的非计划照射风险等级,然后根据各要素的非计划照射风险等级对整项作业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进行综合评定辨识。提前识别放射性工作各要素的非计划照射风险输入量,综合评价整项作业的非计划照射风险,以解决传统放射性工作单一、通用型的管控方式。

技术研发人员:谢卫平,陈全利,邸明乐,赵喜寰,李中华,刘远良,张崇山,李富,张续亮,温小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