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空调器、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专利查询4天前  14


本发明涉及空调,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空调器、运行控制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现有的空调器,功能越来越多,除了常规的空气调节功能,很多空调器还可以实现加湿功能,将室内外制冷、制热产生的冷凝水储存起来,通过特殊雾化装置实现加湿功能。但是,通常储存冷凝水的装置,在低温环境下会导致冷凝水结冰,进而导致抽水装置失灵或者损坏。为了解决冷凝水结冰带来的问题,可以检测冷凝水是否结冰,并在检测到冷凝水结冰时使用化冰功能。但是,由于冰的特性,需要采用专用的冰传感器来检测冰的存在,从而存在成本高的问题;另外,冰传感器通常只能检测结冰情况,无法检测出是否有水,则同样会出现储存冷凝水的装置没水但水泵误动作而造成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空调器、运行控制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更好地减少出现水泵误动作而造成损坏的情况,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工作可靠性,还能够大大降低成本。

2、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设置有用于收集冷凝水的第一水槽和用于从所述第一水槽抽水的水泵,所述第一水槽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水槽是否有水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

3、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所述液位传感器的第一测量值;

4、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一测量值确定所述水泵的启用状态,所述启用状态包括可被开启和禁止开启。

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水槽设置温度传感器来获取第一温度值以及设置液位传感器来获取第一测量值,由第一测量值可以确定第一水槽内是否有水,由第一温度值可以确定第一水槽内的温度,便于预测第一水槽中的水是否有结冰风险,结合第一测量值和第一温度值能够更加准确地推断出第一水槽中的水状态,该水状态既能反映出有无水的情况,又能反映出是否存在结冰风险的情况,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一测量值确定水泵的启用状态,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下的水状态控制水泵处于适合的启用状态,从而能够更好地减少出现水泵误动作而造成损坏的情况,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工作可靠性,另外,采用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来进行组合检测第一水槽中的水状态,不仅可以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全面,还能够大大降低成本,无需采用专用的冰传感器,从而可以有效降低空调器的生产成本。

6、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运行控制方法,所述液位传感器为电容式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测量值为第一电容值;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一测量值确定所述水泵的启用状态,包括:

7、当所述第一电容值大于第一预设电容值且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确定所述水泵的启用状态为禁止开启;

8、当所述第一电容值大于第一预设电容值且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确定所述水泵的启用状态为可被开启;

9、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大于零度。

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容值可以反映第一水槽内是否有水,当第一电容值大于第一预设电容值且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表示第一水槽内有水且存在结冰风险,为了防止出现水结冰而造成水泵失灵或者损坏的情况,可以将水泵的启用状态确定为禁止开启,即水泵不执行抽水动作,从而可以减少出现因水泵误动作而造成损坏的情况;当第一电容值大于第一预设电容值且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表示第一水槽内有水且不存在结冰风险,可以将水泵的启用状态确定为可被开启,即水泵可以执行抽水动作,从而便于实现加湿功能或排水功能;另外,采用非接触式的电容式液位传感器,无需和水直接插接,可以有效减少漏电、触电等安全问题的出现。

11、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运行控制方法,所述第一水槽还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方法还包括:

12、当所述第一电容值大于第一预设电容值且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工作以对所述第一水槽中的水进行加热。

1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水槽设置加热装置,可以对第一水槽内的水进行加热,当第一电容值大于第一预设电容值且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表示第一水槽内有水且存在结冰风险,则控制加热装置工作以对第一水槽中的水进行加热,可以有效防止水温继续下降而出现结冰情况,从而能够减少因水结冰对空调器工作可靠性造成影响的情况。

14、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运行控制方法,还包括:

15、重新获取所述第一温度值;

16、当重新获取的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停止工作,并将所述水泵的启用状态调整为可被开启;

17、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

1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重新获取第一温度值,可以及时监测第一温度值的变化情况,第二预设温度值可以作为是否停止加热的判断基准,当重新获取的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值,表示第一温度值已经达到加热结束温度,此时第一水槽内的水不存在结冰风险,则可以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工作,并将水泵的启用状态调整为可被开启,即水泵可以执行抽水动作,从而便于实现加湿功能或排水功能。

19、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运行控制方法,还包括:

20、在所述加热装置工作期间,控制所述水泵的启用状态保持为禁止开启。

21、在本实施例中,在加热装置工作期间,即第一水槽内的水处于加热过程中,控制水泵的启用状态保持为禁止开启,能够避免出现第一水槽内的水还被加热到合适温度而水泵误动作的情况,从而能够更好地控制水泵的工作状态。

22、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运行控制方法,还包括:

23、当第一电容值小于第一预设电容值,确定所述水泵的启用状态为禁止开启。

24、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容值小于第一预设电容值时,表示第一水槽内没有水,此时可以无需考虑温度传感器测量到的第一温度值,并将水泵的启用状态确定为禁止开启,即水泵不执行抽水动作,从而可以减少出现因水泵误动作而造成损坏的情况,另外,通过优先判断第一水槽内有无水的情况,可以避免出现第一水槽内没水且所处的环境温度较低时会误判成第一水槽中的水已经结冰的情况,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空调器的工作可靠性。

25、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控制器、用于收集冷凝水的第一水槽和用于从所述第一水槽抽水的水泵,所述第一水槽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水槽是否有水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所述液位传感器的第一测量值,并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一测量值确定所述水泵的启用状态,所述启用状态包括可被开启和禁止开启。

2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水槽设置温度传感器来获取第一温度值以及设置液位传感器来获取第一测量值,控制器根据第一测量值可以确定第一水槽内是否有水,根据第一温度值可以确定第一水槽内的温度,便于预测第一水槽中的水是否有结冰风险,结合第一测量值和第一温度值能够更加准确地推断出第一水槽中的水状态,该水状态既能反映出有无水的情况,又能反映出是否存在结冰风险的情况,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一测量值确定水泵的启用状态,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下的水状态控制水泵处于适合的启用状态,从而能够更好地减少出现水泵误动作而造成损坏的情况,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工作可靠性,另外,采用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来进行组合检测第一水槽中的水状态,不仅可以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全面,还能够大大降低成本,无需采用专用的冰传感器,从而可以有效降低空调器的生产成本。

27、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为窗式空调器,所述窗式空调器包括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所述第一水槽设置于所述室外部分,所述室内部分设置有第二水槽,所述水泵用于从所述第一水槽往所述第二水槽抽水。

28、在本实施例中,窗式空调器包括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通过在室外部分设置第一水槽,第一水槽能够收集室外部分在换热过程中所产生的冷凝水,水泵可以将第一水槽内的水抽至第二水槽,通过在室内部分设置第二水槽,第二水槽除了能够收集室内部分在换热过程中所产生的冷凝水,还可以获取来自第一水槽的冷凝水并进行储存,从而便于室内部分利用第二水槽内的水进行相应的加湿处理,进而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空气湿度,满足用户的加湿需求,有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29、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为电容式液位传感器。

30、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非接触式的电容式液位传感器来检测第一水槽是否有水,可以在不接触到液体的情况下检测出液位的状态变化,通过感应有水和无水状态时的电容值变化差异,能够有效判断出第一水槽是否有水,由于电容式液位传感器不需要直接接触水,可以通过导电的材料隔离,能够隔空检测水位引起的电容量变化,从而可以避免出现相关技术中采用冰传感器等接触性传感器而导致的漏电、触电等安全问题。

31、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所述电容式液位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一水槽的外侧面。

3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电容式液位传感器属于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则可以将电容式液位传感器安装于第一水槽的外侧面,无需和水直接插接,减少漏电、触电等安全问题的出现,能够有效提高空调器的工作可靠性。

33、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水槽内部的防水外壳,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防水外壳内部。

3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水槽内部设置的防水外壳,并将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设置在防水外壳内部,可以确保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等带电器件无需与水接触,防水外壳、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可以构成组合传感器模组以判断第一水槽的水状态,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漏电、触电等安全问题的出现。

35、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行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以实现如上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

3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运行控制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水槽设置温度传感器来获取第一温度值以及设置液位传感器来获取第一测量值,由第一测量值可以确定第一水槽内是否有水,由第一温度值可以确定第一水槽内的温度,便于预测第一水槽中的水是否有结冰风险,结合第一测量值和第一温度值能够更加准确地推断出第一水槽中的水状态,该水状态既能反映出有无水的情况,又能反映出是否存在结冰风险的情况,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一测量值确定水泵的启用状态,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下的水状态控制水泵处于适合的启用状态,从而能够更好地减少出现水泵误动作而造成损坏的情况,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工作可靠性。

37、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上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

3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水槽设置温度传感器来获取第一温度值以及设置液位传感器来获取第一测量值,由第一测量值可以确定第一水槽内是否有水,由第一温度值可以确定第一水槽内的温度,便于预测第一水槽中的水是否有结冰风险,结合第一测量值和第一温度值能够更加准确地推断出第一水槽中的水状态,该水状态既能反映出有无水的情况,又能反映出是否存在结冰风险的情况,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一测量值确定水泵的启用状态,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下的水状态控制水泵处于适合的启用状态,从而能够更好地减少出现水泵误动作而造成损坏的情况,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工作可靠性。

39、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设置有用于收集冷凝水的第一水槽和用于从所述第一水槽抽水的水泵,所述第一水槽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水槽是否有水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传感器为电容式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测量值为第一电容值;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一测量值确定所述水泵的启用状态,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槽还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方法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7.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用于收集冷凝水的第一水槽和用于从所述第一水槽抽水的水泵,所述第一水槽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水槽是否有水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所述液位传感器的第一测量值,并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一测量值确定所述水泵的启用状态,所述启用状态包括可被开启和禁止开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窗式空调器,所述窗式空调器包括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所述第一水槽设置于所述室外部分,所述室内部分设置有第二水槽,所述水泵用于从所述第一水槽往所述第二水槽抽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传感器为电容式液位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液位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一水槽的外侧面。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水槽内部的防水外壳,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防水外壳内部。

12.一种运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空调器、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值和所述液位传感器的第一测量值;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一测量值确定所述水泵的启用状态,所述启用状态包括可被开启和禁止开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更好地减少出现水泵误动作而造成损坏的情况,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工作可靠性,还能够大大降低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白东培,李玉,陈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