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汽车面板内饰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轻量化车门侧扶手总成。
背景技术:
1、前汽车内饰件的感官质量越来越受到广大客户的关注,汽车行业的内饰件开始由原来的硬质塑料件转变为包覆内饰件。
2、汽车侧扶手是安装在车门内侧弧度凸起的骨架,以供乘客撑扶休憩。传统的扶手骨架体积较大,由车门后侧延伸至车门前侧,且整体是一块平面,并向上延伸,空间占用较大,给人以多余的感觉,且也不适用于现在轻量化、降成本的观念。另外,侧扶手功能性单一,部分用户后期会布置一些装饰条或者灯带进行改装,此时,灯带或者装饰条都是通过粘接的方式进行固定,造型显得突兀不美观,而且时间长,车内温度高,容易掉落,实用性较差。
3、因此,一种轻量化,实用性强,能够方便直接布置装饰条或者灯带,应用性强的车门车扶手亟待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轻量化车门侧扶手总成,用于避免以往车门侧扶手整体平面化设计,占用空间较大,且无法直接装配装饰条或者灯带,应用性较差的麻烦。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量化车门侧扶手总成,其包括:
3、侧扶手骨架,侧扶手骨架包括后撑手部、由后撑手部下端向前延伸的前扶手部,前扶手部位于后撑手部的侧面,前扶手部前后端分别具有定位凹槽;其中后撑手部具有下平面板部、向上弯折延伸于下平面板部内侧的减震边部;前扶手部具有由下平面板部前侧延伸的上弧度裙边部,及由下平面板部后侧向前延伸的下弧度裙边部,上弧度裙边部和下弧度裙边部分设于前扶手部的上下两端;
4、内聚酯棉,内聚酯棉通过胶水包覆于侧扶手骨架表面,且具有连接前后定位凹槽的内嵌沟槽;
5、外衬表皮,外衬表皮通过胶水包覆于内聚酯棉,并于边缘缝制。
6、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侧扶手骨架内侧设置有多个定位卡扣和螺钉安装柱。
7、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减震边部内侧设置有多个间隔的减震凹槽。
8、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内聚酯棉填充于下平面板部,并与减震边部和上弧度裙边部上端齐平。
9、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内嵌沟槽用于容置氛围灯带或金属条饰件,外衬表皮裸露出氛围灯带或金属条饰件。
10、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侧扶手骨架下侧具有下支撑边部,下支撑边部翻折于前扶手部中段。
11、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下支撑边部具有安装通口。
12、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内嵌沟槽与前扶手部的轨迹相同。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4、通过设置具有后撑手部和前扶手部的侧扶手骨架,减小空间占用,提高装配稳定性;同时开设定位凹槽配合内聚酯棉的内嵌沟槽,完成氛围灯带或金属条饰件的组装,增强装饰美观,外衬表皮实现外层包覆保护及时尚设计。
15、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1.一种轻量化车门侧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车门侧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侧扶手骨架内侧设置有多个定位卡扣和螺钉安装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车门侧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减震边部内侧设置有多个间隔的减震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车门侧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内聚酯棉填充于所述下平面板部,并与所述减震边部和所述上弧度裙边部上端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车门侧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内嵌沟槽用于容置氛围灯带或金属条饰件,所述外衬表皮裸露出所述氛围灯带或金属条饰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车门侧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侧扶手骨架下侧具有下支撑边部,所述下支撑边部翻折于所述前扶手部中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轻量化车门侧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下支撑边部具有安装通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车门侧扶手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内嵌沟槽与所述前扶手部的轨迹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