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可折叠电子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柔性显示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中。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往往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的壳体装置。壳体装置一般包括两个壳体以及连接在两个壳体之间的转轴组件。两个壳体通过转轴组件的运动相对折叠或者相对展开。而在传统的屏幕内折式电子设备中,当电子设备折叠时,柔性显示屏折叠于电子设备的内侧。此时,柔性显示屏的折弯部分容易因被壳体装置过度挤压而损坏。因此,目前的屏幕内折式电子设备通常会在柔性显示屏与转轴组件之间设置支撑钢片,以增强柔性显示屏的抗挤压能力。然而,增设支撑钢片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整机的反弹力,影响整机的开合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增强屏幕折叠时的抗挤压能力,同时反弹力较小的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中框、第二中框、转轴组件、屏幕以及支撑件。转轴组件连接第一中框与第二中框。屏幕固定连接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支撑件位于转轴组件与屏幕之间。支撑件包括主体部、固定部及自由部。固定部和自由部分别连接于主体部的两侧。固定部固定连接第一中框。自由部搭接于第二中框且能够相对第二中框活动。支撑件还设有多个第一孔和多个第二孔。多个第一孔沿转轴组件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多个第二孔沿转轴组件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多个第一孔和多个第二孔的延伸方向均与转轴组件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交。电子设备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支撑件展平,多个第一孔和多个第二孔均展平。自由部与第二中框在第一方向上的重叠部分,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支撑件折叠,多个第一孔和多个第二孔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弯折。自由部与第二中框在第一方向上的重叠部分,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长度。第二长度小于第一长度。第一方向为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转轴组件的长度延伸方向。
3、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通过在屏幕与转轴组件之间设置支撑件,从而可以有效增强屏幕在电子设备弯折时的抗挤压能力,有利于增强屏幕的结构可靠性,降低屏幕弯折时破损的风险。
4、其次,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通过在支撑件上设置多个延伸方向与转轴组件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交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有效降低了支撑件折叠时的反弹力,从而可以避免支撑件折叠时发生断裂,有利于增强支撑件的结构稳定性,延长支撑件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一孔和第二孔可以随着电子设备的折叠而发生弯折,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支撑件在折叠时因产生较大的反弹力而对屏幕产生挤压,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屏幕因起皱而发生破损,有利于延长屏幕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电子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电子设备整机闭合时的反弹力,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整机的开合体验,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5、其次,本实施方式中的支撑件的多个第一孔和多个第二孔的延伸方向均可以与转轴组件的长度衍生方向相交,也即可以与屏幕的承载板的多个通孔的延伸方向相交,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电子设备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转换时,支撑件的第一孔和/或第二孔与承载板的通孔之间发生相互勾连、干涉而导致支撑件和/或承载板发生变形的问题,有利于延长支撑件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电子设备整体的使用寿命,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
6、另外,相较于支撑件的两端均固定连接中框的电子设备,本实施方式中的支撑件仅一端(也即固定部)固定于第一中框,另一端(也即自由部)仅搭接于第二中框,且能够相对第二中框活动。这样,当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支撑件随之折叠时,支撑件的固定部与第一中框不发生相对移动或者仅发生微小移动,支撑件的自由部可以随着支撑件的折叠,与第二中框发生相对移动,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支撑件折叠时的反弹力,以避免支撑件在折叠时对屏幕产生挤压,避免屏幕起皱而发生破损,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并且还能有效降低电子设备整机闭合时的反弹力,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整机的开合体验。
7、此外,支撑件还能够在第一方向上覆盖转轴组件的结构强度薄弱的区域和/或具有段差的区域。这样,支撑件可以在对转轴组件的结构强度薄弱的区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的同时,还可以为屏幕提供一个较为平整的支撑环境,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屏幕因转轴组件的段差区域而出现凹凸不平的问题,影响屏幕的光影效果。
8、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能够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展平,主体部搭接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且能够相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活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折叠,主体部弯曲设置,且位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这样,当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支撑件的主体部可以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作用下弯曲,以容纳屏幕的至少部分,从而可以较好地保护弯曲的屏幕。
9、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第一孔构成第一通孔组。多个第二孔构成第二通孔组。第一通孔组与第二通孔组间隔设置。第二通孔组位于第一通孔组与自由部之间。
10、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使第二通孔组位于第一通孔组与自由部之间,第一通孔组与第二通孔组间隔设置,使得支撑件位于第一通孔组与第二通孔组之间的部分还可以遮挡转轴组件的结构强度薄弱的区域和/或具有段差的区域。这样,支撑件可以在对转轴组件的结构强度薄弱的区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的同时,还可以为屏幕提供一个较为平整的支撑环境,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屏幕因转轴组件的段差区域而出现凹凸不平的问题,影响屏幕的光影效果。
11、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多个第一孔均露出部分第一支撑板。多个第二孔均露出部分第二支撑板。这样,多个第一孔和多个第二孔均可以位于支撑件的主体部,也即位于支撑件弯折时反弹力较大的部位,从而可以较大地降低支撑件弯折时的反弹力,以避免主体部在弯折时对屏幕产生挤压,以有效避免屏幕因起皱而发生破损,有利于进一步延长屏幕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电子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同时,还能进一步地降低电子设备整机闭合时的反弹力,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整机的开合体验,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12、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至少部分第一孔均露出部分第一支撑板和部分第一中框。至少部分第二孔均露出部分第二支撑板和部分第二中框。
13、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支撑件还将部分的第一孔和第二孔的长度延长,使得电子设备无论处于打开状态还是闭合状态,部分第一孔均能够同时露出部分第一支撑件和部分第一中框,部分第二孔均能够同时露出部分第二支撑件和部分第二中框。这样,电子设备无论处于打开状态还是闭合状态,部分第一孔均能够露出部分第一支撑板与第一中框之间的缝隙,部分第二孔均能够露出部分第二支撑板与第二中框之间的缝隙,从而使得支撑件在展平与折叠之间转换时,支撑件在不同的缝隙处受到的力可以分别通过部分较长的第一孔和部分较长的第二孔进行平稳过渡,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支撑件在不同的缝隙处因受到较大的力而发生断裂,有利于增强支撑件的结构稳定性,以延长支撑件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电子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
14、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具有遮挡区。遮挡区位于第一通孔组与第二通孔组之间。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间隙,遮挡区在第一方向上覆盖至少部分间隙。
15、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通过将第一通孔组与第二通孔组间隔设置,以避让转轴组件的间隙(也即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间隙)上方的区域,从而在第一通孔组与第二通孔组之间形成遮挡区,使得支撑件在设置有多个第一孔和多个第二孔来降低自身反弹力的同时,还能够具有在第一方向上覆盖间隙的遮挡区,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屏幕展平时,在转轴组件的间隙处发生断缝,有利于改善屏幕展平时在转轴组件的间隙处的光影。
16、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间隙关于第一轴线对称设置,第一通孔组与第二通孔组关于第二轴线对称设置。第二轴线在支撑件上的投影位于第一轴线在支撑件上的投影与自由部之间。
17、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通过将遮挡区的第二轴线设置于间隙的第一轴线与自由部之间,也即遮挡区可以关于第一轴线不对称设置,此时,遮挡区可以预留出错动范围。这样,当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遮挡区可以在第一方向上覆盖间隙。当电子设备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转换时,遮挡区预留出的错动范围,使得遮挡区可以在相对转轴组件发生错动时,不会与第一支撑板发生勾连,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支撑件因与其他部件发生勾连而导致变形的问题,有利于延长支撑件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电子设备整体的使用寿命。
18、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设有第三通孔组和第四通孔组。第三通孔组与第四通孔组分别位于遮挡区的不同侧。第三通孔组包括多个第三孔,多个第三孔均露出部分第一支撑板。第四通孔组包括多个第四孔,多个第四孔均露出部分第二支撑板。屏幕通过至少一个第三孔和至少一个第四孔固定连接转轴组件。
19、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通过在支撑件上设置第三孔和第四孔以分别露出部分第一支撑板和部分第二支撑板,使得屏幕能够通过第三孔和第四孔固定连接转轴组件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从而可以有效增大屏幕与转轴组件之间的固定面积,减小支撑件对屏幕固定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屏幕与壳体装置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20、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多个第一胶层和多个第二胶层。多个第一胶层一一对应地位于多个第三孔内,且均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与屏幕之间。多个第二胶层一一对应地位于多个第四孔内,且均连接在第二支撑板与屏幕之间。第三孔包括第一边缘,第一边缘靠近遮挡区。第四孔包括第二边缘,第二边缘远离遮挡区。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胶层与第一边缘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为第一宽度。第二胶层与第二边缘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为第二宽度。第二宽度大于第一宽度。第一宽度大于0。
21、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通过将第一胶层与其对应的第三孔的第一边缘间隔设置,从而可以在第三孔内预留出一部分空间形成错动空间(也即第一胶层与第一边缘之间的空间),以及将第二胶层与其对应的第四孔的第二边缘间隔设置,从而可以在第四孔内预留出一部分空间形成错动空间(也即第二胶层与第二边缘之间的空间)。这样,当电子设备由打开状态转换至闭合状态时,自由部可以相对第二中框沿靠近主体部的方向移动,第三孔和第四孔也随之相对转轴组件发生移动。其中,第三孔的第一边缘会逐步靠近第一胶层。第四孔的第二边缘会逐步靠近第二胶层。由于第三孔和第四孔均预留出错动空间,使得第三孔即使相对转轴组件发生移动,也不会与第一胶层发生相互干涉,第四孔即使相对转轴组件发生移动,也不会与第二胶层发生相互干涉。换言之,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无论是处于打开状态还是闭合状态时,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都不会与支撑件发生相互干涉,从而使得屏幕无论在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还是闭合状态时都可以与转轴组件稳定固定,有利于提高屏幕的固定稳定性。
22、其次,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三通孔组位于自由部与第四通孔组之间,也即第三通孔组相较于第四通孔组更加靠近自由部。当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三孔相对转轴组件移动的距离会大于第四孔相对转轴组件移动的距离。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胶层与其对应地第三孔的第一边缘的间距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也即第一宽度),可以小于第二胶层与其对应的第四孔的第二边缘的间距在第二方向上宽度(也即第二宽度)。这样,通过设置第一宽度小于第二宽度,使得第三孔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不会与第一胶层发生干涉的同时,第四孔也不会与第二胶层发生干涉,从而使得屏幕无论在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还是闭合状态时,都可以与转轴组件稳定固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屏幕的固定稳定性。
23、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孔的第一边缘弯曲设置。这样,通过将第三孔靠近遮挡区的边缘(也即第一边缘)弯曲设置,使得支撑件在折叠时,弯曲的第一边缘可以较好地均匀释放该处的应力,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支撑件位于第一边缘处的部分沿朝向电子设备外部的方向翘起,而与第一支撑板发生干涉,导致支撑件发生变形的问题,有利于延长支撑件的使用寿命。
24、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孔还包括第四边缘。第四边缘靠近遮挡区。第四边缘弯曲设置。这样,通过将第四孔靠近遮挡区的边缘(也即第四边缘)弯曲设置,使得支撑件在折叠时,弯曲的第四边缘可以较好地均匀释放该处的应力,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支撑件位于第四边缘处的部分沿朝向电子设备外部的方向翘起,而与第二支撑板发生干涉,导致支撑件发生变形的问题,有利于延长支撑件的使用寿命。
25、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与第一中框之间形成第一缝隙。第二支撑板与第二中框之间形成第二缝隙。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主体部在第一方向上覆盖第一缝隙的至少部分和第二缝隙的至少部分。这样,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可以覆盖转轴组件的间隙的同时,还可以覆盖第一缝隙的至少部分和第二缝隙的至少部分,从而可以避免屏幕展平时在上述位置处发生断缝,有利于改善屏幕的光影。
26、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主体部在第一方向上覆盖第一缝隙的至少部分,自由部在第一方向上覆盖第二缝隙的至少部分。这样,即使电子设备折叠,支撑件的自由部也随之发生移动时,支撑件仍可以在第一方向上覆盖第一缝隙的至少部分和第二缝隙的至少部分,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屏幕折叠时在上述位置处发生断缝,使得支撑件可以较好的保护屏幕,延长屏幕的使用寿命。
27、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散热件。第一散热件包括连接的主体部分和延伸部分。主体部分固定连接第一中框。延伸部分搭接于第二中框,且能够相对第二中框活动。支撑件的固定部固定连接主体部分,或者,固定部的一部分固定连接第一中框,固定部的一部分搭接于主体部分。支撑件的自由部的至少部分搭接于延伸部分,且能够相对延伸部分活动。
28、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散热件的主体部分固定于第一中框,第一散热件的延伸部分横跨转轴组件,并固定连接第二中框,使得第一中框的热量中的一部分可以直接通过第一散热件进行散热,另一部分还可以通过第一散热件传递至第二中框上,使得第二中框可以辅助第一中框散热,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散热效率。
29、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覆盖第一散热件的延伸部分。这样,支撑件可以帮助第一散热件顺畅地跨过转轴组件,使得第一散热件能够在支撑件的作用下保持与第二中框的接触,实现热量的传递。同时,支撑件覆盖第一散热件的延伸部分还可以有效避免延伸部分因弯折起皱而产生段差,影响屏幕的光影效果。
30、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散热件的材料为石墨。这样,第一散热件的散热效率较高。
31、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散热件。第二散热件固定连接第二中框。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时,部分第一散热件的延伸部分搭接于第二散热件,且能够相对第二散热件活动。
32、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通过设置第二散热件固定连接第二中框,并使第一散热件的延伸部分搭接于第二散热件,且能够相对第二散热件活动。这样,第一中框的热量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第一散热件进行散热,另一部分热量还可以通过第一散热件传导至第二散热件,并通过第二散热件进行散热,有效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整体散热效率。
33、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润滑件。第一润滑件固定连接延伸部分,且位于延伸部分与第二中框之间。这样,通过在第一散热件的延伸部分与第二中框之间设置第一润滑件。当电子设备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转换时,第一润滑件可以减小第一散热件的延伸部分与第二中框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支撑件与第一散热件能够较为顺畅地相对第二中框发生错动,使得电子设备的开合更加顺畅,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34、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润滑件。第二润滑件固定连接支撑件,且位于支撑件与屏幕之间。这样,通过在支撑件与屏幕之间设置第二润滑件,当电子设备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转换时,第二润滑件可以减小屏幕与支撑件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支撑件可以较为顺畅地相对屏幕发生错动,使得电子设备的开合更加顺畅,有利于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感。其次,第二润滑件还可以将屏幕与支撑件隔开,使得屏幕与支撑件之间绝缘,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屏幕与支撑件之间出现辐射杂散问题。
1.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中框(11)、第二中框(21)、转轴组件(30)、屏幕(200)以及支撑件(60),所述转轴组件(30)连接所述第一中框(11)与所述第二中框(21),所述屏幕(20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中框(11)和所述第二中框(21),所述支撑件(60)位于所述转轴组件(30)与所述屏幕(20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30)包括第一支撑板(33)和第二支撑板(34),所述第一支撑板(33)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4)能够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孔(64)构成第一通孔组,多个所述第二孔(65)构成第二通孔组,所述第一通孔组与所述第二通孔组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通孔组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组与所述自由部(6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1000)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多个所述第一孔(64)均露出部分所述第一支撑板(33),多个所述第二孔(65)均露出部分所述第二支撑板(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1000)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孔(64)均露出部分所述第一支撑板(33)和部分所述第一中框(11),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孔(65)均露出部分所述第二支撑板(34)和部分所述第二中框(21)。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60)具有遮挡区(60a),所述遮挡区(60a)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组与所述第二通孔组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1000)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间隙(35)关于第一轴线(t1)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通孔组与所述第二通孔组关于第二轴线(t2)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轴线(t2)在所述支撑件(60)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轴线(t1)在所述支撑件(60)与所述自由部(6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60)设有第三通孔组和第四通孔组,所述第三通孔组与所述第四通孔组分别位于所述遮挡区(60a)的不同侧,所述第三通孔组包括多个第三孔(66),多个所述第三孔(66)均露出部分所述第一支撑板(33),所述第四通孔组包括多个第四孔(67),多个所述第四孔(67)均露出部分所述第二支撑板(3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1000)还包括多个第一胶层(91)和多个第二胶层(92),多个所述第一胶层(91)一一对应地位于多个所述第三孔(66)内,且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33)与所述屏幕(200)之间,多个所述第二胶层(92)一一对应地位于多个所述第四孔(67)内,且均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34)与所述屏幕(200)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孔(66)的第一边缘(661)弯曲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3)与所述第一中框(11)之间形成第一缝隙(36),所述第二支撑板(34)与所述第二中框(21)之间形成第二缝隙(37);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1000)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主体部(6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覆盖所述第一缝隙(36)的至少部分,所述自由部(63)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覆盖所述第二缝隙(37)的至少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1000)还包括第一散热件(40),所述第一散热件(40)包括连接的主体部分(41)和延伸部分(42),所述主体部分(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中框(11),所述延伸部分(42)搭接于所述第二中框(21),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二中框(21)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6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覆盖所述第一散热件(40)的延伸部分(42)。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件(40)的材料为石墨。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1000)还包括第二散热件(50),所述第二散热件(5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中框(21),所述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时,部分所述第一散热件(40)的延伸部分(42)搭接于所述第二散热件(50),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散热件(50)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1000)还包括第一润滑件(70),所述第一润滑件(70)固定连接所述延伸部分(42),且位于所述延伸部分(42)与所述第二中框(21)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1000)还包括第二润滑件(80),所述第二润滑件(80)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60),且位于所述支撑件(60)与所述屏幕(20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