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泵及余压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天前  5


本发明涉及涡轮增压泵,具体地涉及一种涡轮增压泵及余压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1、mdea(methyl di-ethyl amine双甲胺乙酯)的酸气回收工艺中,需被处理的气体经过吸收塔底部进入,通过贫胺依附处理后从反应塔顶部排出,吸收塔的工作压力通常较高。吸附酸气后的高压富胺经减压阀降压进入再生塔中,再生塔的工作压力通常较低,处理后的贫胺液需增压至高于吸收塔的压力,从而完成酸气回收循环。吸收塔出口的减压阀存在大量的压力能浪费,同时贫胺需要配置多级离心泵进行增压。其中经过减压阀及多级离心泵的流量通常取决于酸气回收工艺装置的处理量。

2、现有高效涡轮增压泵设备可回收该部分浪费的压力能用于驱动贫胺液增压,工艺处理量的变化可能导致现场来流流量变化较大,涡轮增压泵长时间偏工况运行会导致流动状态差且效率低下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余压回收系统的涡轮增压泵难以保证在不同来流状态下都能实现高效率运行。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涡轮增压泵,所述涡轮增压泵包括涡轮侧和泵侧,所述涡轮侧包括叶轮部、围绕所述叶轮部的中心轴线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叶轮部的径向外侧的多个导叶,所述导叶能够围绕平行于所述叶轮部的中心轴线的旋转轴线转动以调节其开度。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导叶与所述叶轮部的中心轴线的距离相等,多个所述导叶的开度相等。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叶的开度调节范围为0.1”至0.9”。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涡轮侧与所述泵侧通过传动轴传动连接。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叶轮部的径向外侧设置有导叶盘,多个所述导叶铆接于所述导叶盘。

7、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余压回收系统,所述余压回收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泵,所述余压回收系统包括富胺流通管路、贫胺流通管路,其中,所述涡轮侧设置在所述富胺流通管路上,所述泵侧设置在所述贫胺流通管路上,所述涡轮侧与所述泵侧同轴,所述涡轮增压泵能够根据所述富胺流通管路或所述贫胺流通管路中的流量或压力大小自动调节转速,在平衡状态下,所述涡轮侧的输出功率与所述泵侧的输入功率相等。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富胺流通管路在所述涡轮侧的上游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贫胺流通管路在所述泵侧的下游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余压回收系统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分别与所述涡轮增压泵、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导叶通信连接。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贫胺流通管路在所述泵侧的上游处设置有增压泵。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富胺流通管路与所述贫胺流通管路均连接于吸收塔和再生塔之间,所述吸收塔的出口与所述再生塔的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备用管路,所述再生塔的出口与所述吸收塔的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备用管路。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涡轮增压泵的涡轮侧安装导叶,并设计为可以根据不同的来流量调节导叶开度,以控制进入涡轮叶片的最优冲角,从而确保涡轮增压泵的高效率运行,从而将节能效果最大化。



技术特征:

1.一种涡轮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增压泵(1)包括涡轮侧(11)和泵侧(12),所述涡轮侧(11)包括叶轮部(16)、围绕所述叶轮部(16)的中心轴线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叶轮部(16)的径向外侧的多个导叶(14),所述导叶(14)能够围绕平行于所述叶轮部(16)的中心轴线的旋转轴线转动以调节其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泵,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叶(14)与所述叶轮部(16)的中心轴线的距离相等,多个所述导叶(14)的开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14)的开度调节范围为0.1”至0.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侧(11)与所述泵侧(12)通过传动轴(13)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部(16)的径向外侧设置有导叶盘(15),多个所述导叶(14)铆接于所述导叶盘(15)。

6.一种余压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压回收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泵(1),所述余压回收系统包括富胺流通管路(3)、贫胺流通管路(4),其中,所述涡轮侧(11)设置在所述富胺流通管路(3)上,所述泵侧(12)设置在所述贫胺流通管路(4)上,所述涡轮侧(11)与所述泵侧(12)同轴,所述涡轮增压泵(1)能够根据所述富胺流通管路(3)或所述贫胺流通管路(4)中的流量或压力大小自动调节转速,在平衡状态下,所述涡轮侧(11)的输出功率与所述泵侧(12)的输入功率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余压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富胺流通管路(3)在所述涡轮侧(11)的上游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1);所述贫胺流通管路(4)在所述泵侧(12)的下游设置有第二控制阀(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余压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压回收系统包括控制面板(2),所述控制面板(2)分别与所述涡轮增压泵(1)、所述第一控制阀(31)、所述第二控制阀(41)、所述导叶(14)通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余压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贫胺流通管路(4)在所述泵侧(12)的上游处设置有增压泵(5)。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余压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富胺流通管路(3)与所述贫胺流通管路(4)均连接于吸收塔(8)和再生塔(9)之间,所述吸收塔(8)的出口与所述再生塔(9)的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备用管路(6),所述再生塔(9)的出口与所述吸收塔(8)的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备用管路(7)。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涡轮增压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一种涡轮增压泵及余压回收系统,该涡轮增压泵包括涡轮侧和泵侧,涡轮侧包括叶轮部、围绕叶轮部的中心轴线间隔地设置在叶轮部的径向外侧的多个导叶,多个导叶与叶轮部的中心轴线的距离相等,导叶能够围绕平行于叶轮部的中心轴线的旋转轴线转动以调节其开度。在本方案中,在涡轮增压泵的涡轮侧安装导叶,并设计为可以根据不同的来流量调节导叶开度,以控制进入涡轮叶片的最优冲角,从而确保涡轮增压泵的高效率运行,从而将节能效果最大化。

技术研发人员:吴越,郭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奥腾能源科技发展(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