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微显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增加光线聚合的阳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oled技术的不断成熟,oled显示基于自发光原理,在显示效果、响应速度、轻薄性等方面都具备明显的优势,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视、笔电、智能穿戴设备等方面。与传统的amoled显示技术相比,micro-oled在vr和ar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主流的vr和ar产品均采用的micro-oled显示屏。
2、特别是对于彩色显示,依靠传统的fmm技术很难实现高分辨率屏体制作。目前实现高分辨率并且彩色化显示主要通过白光oled搭配彩色滤光片的形式实现,该方法中oled发光透过彩色滤光片后会损失50%以上的光,产品难以实现较高的亮度显示。面板行业(如手机)ppi(像素密度)在500左右既可以满足需求,且这个ppi下ffm的制作上是可行的,是可以量产的。不过对于硅基oled而言,ppi要求最低2000以上,这种情况下fmm(精密金属掩模版)制作高分辨率屏体非常困难,无法对应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减少出光损失,实现较高亮度显示的增加光线聚合的阳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增加光线聚合的阳极结构,包括cmos基板,在cmos基板上设有像素阳极层,在所述像素阳极层上设有ito膜层,其特征在于:彩色滤光片对应的所述ito膜层为半圆形透镜结构。
3、为使上述技术方案更加详尽和具体,本发明还提供以下更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以获得满意的实用效果:
4、红光对应的所述ito膜层厚度大于绿光对应的ito膜层厚度,绿光对应的所述ito膜层厚度大于蓝光对应的ito膜层厚度。
5、一种增加光线聚合的阳极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步骤1)在cmos基板上成膜像素阳极层(anode)和第一ito膜层;
7、步骤2)在第一ito膜层表面设第一hm层;
8、步骤3)在第一hm层上方进行多次涂胶曝光刻蚀,在第一滤光片对应位置上形成半圆形透镜形貌的第一掩模图案;
9、步骤4)在经步骤3)后的结构上成膜第二ito膜层;
10、步骤5)在第二ito膜层表面设第二hm层;
11、步骤6)在第二hm层上方进行多次涂胶曝光刻蚀,在第二滤光片对应位置上形成半圆形透镜形貌的第二掩模图案;
12、步骤7)在经步骤6)后的结构上成膜第三ito膜层;
13、步骤8)在第三ito膜层表面设第三hm层;
14、步骤9)在第三hm层上方进行多次涂胶曝光刻蚀,在第三滤光片对应位置上形成半圆形透镜形貌的第三掩模图案;
15、步骤10)在经步骤9)后的结构上进行刻蚀,形成该增加光线聚合的阳极结构。
16、所述第一ito膜层为蓝光ito膜层,所述第二ito膜层为绿光ito膜层,所述第三ito膜层为红光ito膜层。
17、步骤3)、步骤6)及步骤9)中均采用负性光刻胶进行涂布。
18、步骤3)中第一次涂胶保留第一滤光片对应位置的光刻胶,其余部分去除;进行整面刻蚀,光刻胶保留部分形貌转移到第一hm层上;除第一次涂胶外其余每次涂胶,外露的第一ito膜层上涂胶,中部的光刻胶宽度较前一次保留的第一hm层直段宽度逐渐减小,两侧已刻蚀呈弧面的在下次涂胶时两侧涂胶保留。
19、步骤6)中第一次涂胶保留第二滤光片对应位置的光刻胶,其余部分去除;进行整面刻蚀,光刻胶保留部分形貌转移到第二hm层上;除第一次涂胶外其余每次涂胶,外露的第二ito膜层上涂胶,中部的光刻胶宽度较前一次保留的第二hm层直段宽度逐渐减小,两侧已刻蚀呈弧面的在下次涂胶时两侧涂胶保留。
20、步骤9)中第一次涂胶保留第三滤光片对应位置的光刻胶,其余部分去除;进行整面刻蚀,光刻胶保留部分形貌转移到第三hm层上;除第一次涂胶外其余每次涂胶,外露的第三ito膜层上涂胶,中部的光刻胶宽度较前一次保留的第三hm层直段宽度逐渐减小,两侧已刻蚀呈弧面的在下次涂胶时两侧涂胶保留。
2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增加光线聚合的阳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减少出光损失,实现较高亮度显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1.一种增加光线聚合的阳极结构,包括cmos基板,在cmos基板上设有像素阳极层,在所述像素阳极层上设有ito膜层,其特征在于:彩色滤光片对应的所述ito膜层为半圆形透镜结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光线聚合的阳极结构,其特征在于:红光对应的所述ito膜层厚度大于绿光对应的ito膜层厚度,绿光对应的所述ito膜层厚度大于蓝光对应的ito膜层厚度。
3.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增加光线聚合的阳极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cmos基板上成膜像素阳极层(anode)和第一ito膜层;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加光线聚合的阳极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to膜层为蓝光ito膜层,所述第二ito膜层为绿光ito膜层,所述第三ito膜层为红光ito膜层。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加光线聚合的阳极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步骤6)及步骤9)中均采用负性光刻胶进行涂布。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加光线聚合的阳极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第一次涂胶保留第一滤光片对应位置的光刻胶,其余部分去除;进行整面刻蚀,光刻胶保留部分形貌转移到第一hm层上。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加光线聚合的阳极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除第一次涂胶外其余每次涂胶,外露的第一ito膜层上涂胶,中部的光刻胶宽度较前一次保留的第一hm层直段宽度逐渐减小,两侧已刻蚀呈弧面的在下次涂胶时两侧涂胶保留。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加光线聚合的阳极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第一次涂胶保留第二滤光片对应位置的光刻胶,其余部分去除;进行整面刻蚀,光刻胶保留部分形貌转移到第二hm层上。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加光线聚合的阳极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除第一次涂胶外其余每次涂胶,外露的第二ito膜层上涂胶,中部的光刻胶宽度较前一次保留的第二hm层直段宽度逐渐减小,两侧已刻蚀呈弧面的在下次涂胶时两侧涂胶保留。
10.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加光线聚合的阳极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9)中第一次涂胶保留第三滤光片对应位置的光刻胶,其余部分去除;进行整面刻蚀,光刻胶保留部分形貌转移到第三hm层上;除第一次涂胶外其余每次涂胶,外露的第三ito膜层上涂胶,中部的光刻胶宽度较前一次保留的第三hm层直段宽度逐渐减小,两侧已刻蚀呈弧面的在下次涂胶时两侧涂胶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