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手表机芯天线。
背景技术:
2.手表等穿戴装置要求体积小外观精,因此对手机机芯天线的制程和功能集成度要求较高,且为了满足用户对产品的新功能和用户体验感的较高要求,并保证小体积高集成度的功能需求和保障其有良好的通讯性能和功能体验,天线也从原来的多天线组件逐步往单天线组件方面发展,在其有限的空间内可以满足设备的通讯性能指标以外还可以大大的降低产品的研发周期和成本以及生产周期;
3.但是通常不同厂家的主控和射频芯片制作出的pcba由于设计的思路和要求不同,即使手表外形尺寸相同都无法做到兼容同一个天线,使得手表等产品研发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手表机芯天线,通过天线采用pifa形式,从而提高天线的抗干扰能力,且天线可以满足多种智能手表公板的天线需求,配合各芯片平台的主板可以作为一个标准机芯模组,应用搭载该天线组件的机芯模组可大幅度的缩短客户的产品研发周期,根据机芯模组的提供的设计规范,客户不需要再对天线进行二次研发调试。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手表机芯天线,包括lte天线本体、多元天线本体与机芯外壳,所述lte天线本体与多元天线本体均设置在机芯外壳上,所述lte天线本体包括第一馈电点、中高频天线分支、第一高频天线分支、第二高频天线分支与第一低频天线分支,所述中高频天线分支底部一端与第一馈电点连接,且第一馈电点与第一高频天线分支一端底部连接,所述第一高频天线分支一端顶部与第二高频天线分支一端连接,且第一高频天线分支一端与第一低频天线分支一端连接,中高频天线分支的辐射频率为1710-2100mhz,第一高频天线分支的辐射频率为2300mhz-2680mhz,第二高频天线分支的辐射频率为2300mhz-2680mhz,第二高频天线分支可以用于增加高频带宽,第一低频天线分支的辐射频率为824-960mhz;
7.所述多元天线本体包括高频辅助分支、第二低频天线分支与第三高频天线分支,所述第二低频天线分支与第三高频天线分支凸出端连接,且第二低频天线分支一端顶部与高频辅助分支一端连接,高频辅助分支可以提升高频带宽,第二低频天线分支的辐射频率为1500-1600mhz,第二低频天线分支可用于gps天线,第三高频天线分支的辐射频率为2.4-2.5ghz,第三高频天线分支可用于wifi和蓝牙天线,而第二低频天线分支与第三高频天线分支之间为相互耦合作用。
8.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一低频天线分支一端对应第一馈电点设置有第一馈地点,所述中高频天线分支一端底部对应第一馈电点设置有第二馈地点,所述第一馈电点位于第一馈地点与第二馈地点之间,第二馈地点作为寄生部分,优化高频。
9.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一低频天线分支内设有第一开槽,第一开槽为馈电脚和馈地开槽缝隙,第一开槽用于提升天线的波形深度和带宽。
10.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二低频天线分支与第三高频天线分支之间位于高频辅助分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槽,且第二低频天线分支与第三高频天线分支之间背离高频辅助分支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开槽,第二开槽为馈电和馈地开槽,第二开槽可用于提升天线波形深度和带宽,第三开槽为高频和低频分支开槽,第三开槽可用于区分天线功能。
11.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二低频天线分支为类u型,且第三高频天线分支为类l型,所述第二开槽与第三开槽的宽度均为0.75mm,其公差范围为
±
0.02mm。
12.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二低频天线分支一端底部设置有寄生单元,所述寄生单元连接有第三馈地点,所述第三高频天线分支一端对应第三馈地点设置有第二馈电点。
13.进一步在于:所述机芯外壳的长度为46.60mm,且机芯外壳的宽度为39.40mm,所述机芯外壳的厚度为11.64mm,机芯外壳长度、宽度与厚度三者数值的公差范围均为
±
0.02mm。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1、该天线采用pifa形式,以提高天线的抗干扰能力,而天线可以完全兼容市面上智能手表通用板型并且可以满足各项性能指标,从而可以满足多种智能手表公板的天线需求,配合各芯片平台的主板可以作为一个标准机芯模组,应用搭载该天线组件的机芯模组可大幅度的缩短客户的产品研发周期,根据机芯模组的提供的设计规范,客户不需要再对天线进行二次研发调试。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手表机芯天线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lte天线本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lte天线本体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元天线本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增益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效率示意图;
23.图7是频率为2400mhz时h平面的天线方向示意图;
24.图8是频率为2450mhz时h平面的天线方向示意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天线的无源驻波图。
26.图中:10、lte天线本体;11、第一馈地点;12、第一馈电点;13、第二馈地点;14、中高频天线分支;15、第一高频天线分支;16、第二高频天线分支;17、第一开槽;18、第一低频天线分支;20、多元天线本体;21、第二馈电点;22、第三馈地点;23、寄生单元;24、高频辅助分支;25、第二开槽;26、第三开槽;27、第二低频天线分支;28、第三高频天线分支;30、机芯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9所示,手表机芯天线,包括lte天线本体10、多元天线本体20与机芯外壳30,lte天线本体10与多元天线本体20均设置在机芯外壳30上,lte天线本体10包括第一馈电点12、中高频天线分支14、第一高频天线分支15、第二高频天线分支16与第一低频天线分支18,中高频天线分支14底部一端与第一馈电点12连接,且第一馈电点12与第一高频天线分支15一端底部连接,第一高频天线分支15一端顶部与第二高频天线分支16一端连接,且第一高频天线分支15一端与第一低频天线分支18一端连接,中高频天线分支14的辐射频率为1710-2100mhz,第一高频天线分支15的辐射频率为2300mhz-2680mhz,第二高频天线分支16的辐射频率为2300mhz-2680mhz,第二高频天线分支16可以用于增加高频带宽,第一低频天线分支18的辐射频率为824-960mhz;
29.多元天线本体20包括高频辅助分支24、第二低频天线分支27与第三高频天线分支28,第二低频天线分支27与第三高频天线分支28凸出端连接,且第二低频天线分支27一端顶部与高频辅助分支24一端连接,高频辅助分支24可以提升高频带宽,第二低频天线分支27的辐射频率为1500-1600mhz,第二低频天线分支27可用于gps天线,第三高频天线分支28的辐射频率为2.4-2.5ghz,第三高频天线分支28可用于wifi和蓝牙天线,而第二低频天线分支27与第三高频天线分支28之间为相互耦合作用。
30.第一低频天线分支18一端对应第一馈电点12设置有第一馈地点11,中高频天线分支14一端底部对应第一馈电点12设置有第二馈地点13,第一馈电点12位于第一馈地点11与第二馈地点13之间,第二馈地点13作为寄生部分,优化高频。第一低频天线分支18内设有第一开槽17,第一开槽17为馈电脚和馈地开槽缝隙,第一开槽17用于提升天线的波形深度和带宽。
31.第二低频天线分支27与第三高频天线分支28之间位于高频辅助分支2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槽25,且第二低频天线分支27与第三高频天线分支28之间背离高频辅助分支24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开槽26,第二开槽25为馈电和馈地开槽,第二开槽25可用于提升天线波形深度和带宽,第三开槽26为高频和低频分支开槽,第三开槽26可用于区分天线功能。
32.第二低频天线分支27为类u型,且第三高频天线分支28为类l型,第二开槽25与第三开槽26的宽度均为0.75mm,其公差范围为
±
0.02mm。第二低频天线分支27一端底部设置有寄生单元23,寄生单元23连接有第三馈地点22,第三高频天线分支28一端对应第三馈地点22设置有第二馈电点21。机芯外壳30的长度为46.60mm,且机芯外壳30的宽度为39.40mm,机芯外壳30的厚度为11.64mm,机芯外壳30长度、宽度与厚度三者数值的公差范围均为
±
0.02mm。
3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4.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
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