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天前  9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为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1、混凝土楼板在建筑施工中是非常重要的结构部分,其厚度的精确控制对于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在建筑施工领域,通常需要使用特定的装置来控制混凝土楼板的厚度。

2、目前,在混凝土楼板施工中,常见的厚度控制方法是使用固定尺寸的控制装置。这种装置通常只能适用于特定厚度的混凝土楼板浇筑,当需要浇筑不同厚度的混凝土楼板时,就需要准备多个不同尺寸的控制装置。

3、目前在对不同厚度的混凝土楼板浇筑时,存在如下问题:

4、成本高:准备多个不同尺寸的控制装置会增加生产成本,给施工单位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

5、效率低: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楼板厚度更换不同的控制装置,这会耗费大量的时间,降低施工效率;

6、精度难以保证:固定尺寸的控制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难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确调整,容易导致混凝土楼板的厚度与设计要求不符,影响施工质量。

7、以成本高为例,多个不同尺寸的控制装置不仅需要购买成本,还需要占用存储空间,增加了管理成本。而且在实际施工中,频繁更换控制装置也会增加人工成本。综上所述,现有的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精度难以保证等问题,需要一种能够快速、精确地调整高度,适用于不同厚度混凝土楼板浇筑的控制装置。为此,我们提出了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包括底座、下层钢筋放置架、上层钢筋放置架以及厚度控制平台,所述底座上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有下层钢筋放置架,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厚度控制平台,所述厚度控制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固定安装有上层钢筋放置架,所述底座上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为上下两端均敞口的筒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对应第一支撑架顶部开口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板上对应通孔的位置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部对应连接块的位置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二支撑架通过连接槽与连接块活动套接在一起,所述连接块为上下两端均敞口的筒状,所述连接板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底座上设置支撑机构。

3、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母、固定柱以及丝杆,所述连接板上通孔的内部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外侧等距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柱,四个所述固定柱远离螺母的一端与连接板上通孔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螺母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顶部延伸至连接槽的内部,且所述丝杆的顶部与连接槽内壁面顶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丝杆的下端位于第一支撑架的内部。

4、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外侧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槽的内壁面下端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形状大小与滑槽的内部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限位环活动卡接在滑槽的内部,所述滑槽的内壁面前侧设置有刻度。

5、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安装块、连接杆、支撑块以及卡槽,所述底座的上壁面前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活动套接有支撑块,所述连接板的下壁面前端对应支撑块的位置开设有卡槽。

6、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位于下层钢筋放置架的前侧,所述卡槽的内部形状大小与支撑块远离连接杆的一端形状大小相适配。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8、通过设置调节机构,达到了可根据不同厚度混凝土楼板需求快速精确调整设备高度的效果。在使用时,工作人员转动丝杆,由于丝杆与螺母螺纹连接,可控制第二支撑架向上或向下移动,配合连接块外侧滑槽内的刻度,能方便工作人员直观读取调整后的设备高度,保证调整后的设备高度与所需高度一致。这一设计避免了在浇筑不同厚度的混凝土楼板时准备多个尺寸控制装置的麻烦,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和生产效率。

9、通过设置支撑机构,达到了提高设备刚性、保证设备始终保持垂直状态的效果。当下层钢筋放置架与下层钢筋固定后,将支撑块向上拨动与卡槽卡接,此时支撑块对连接板起到支撑作用,使设备在受到下层钢筋挤压时也能保持垂直状态,避免因设备倾斜导致浇筑后混凝土楼板厚度与实际需求不符。

10、滑槽内的刻度能够让工作人员直观地读取调整后的高度,确保调整准确无误,提高了施工精度。



技术特征:

1.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包括底座(1)、下层钢筋放置架(3)、上层钢筋放置架(5)以及厚度控制平台(6),所述底座(1)上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有下层钢筋放置架(3),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厚度控制平台(6),所述厚度控制平台(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4),所述第二支撑架(4)上固定安装有上层钢筋放置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2),所述第一支撑架(2)为上下两端均敞口的筒状,所述第一支撑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上对应第一支撑架(2)顶部开口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板(7)上对应通孔的位置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2),所述第二支撑架(4)的底部对应连接块(12)的位置开设有连接槽(18),所述第二支撑架(4)通过连接槽(18)与连接块(12)活动套接在一起,所述连接块(12)为上下两端均敞口的筒状,所述连接板(7)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底座(1)上设置支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母(15)、固定柱(16)以及丝杆(17),所述连接板(7)上通孔的内部设置有螺母(15),所述螺母(15)的外侧等距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柱(16),四个所述固定柱(16)远离螺母(15)的一端与连接板(7)上通孔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螺母(1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丝杆(17),所述丝杆(17)的顶部延伸至连接槽(18)的内部,且所述丝杆(17)的顶部与连接槽(18)内壁面顶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丝杆(17)的下端位于第一支撑架(2)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2)的外侧开设有滑槽(13),所述连接槽(18)的内壁面下端固定安装有限位环(19),所述限位环(19)的形状大小与滑槽(13)的内部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限位环(19)活动卡接在滑槽(13)的内部,所述滑槽(13)的内壁面前侧设置有刻度(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安装块(8)、连接杆(9)、支撑块(10)以及卡槽(11),所述底座(1)的上壁面前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块(8),两个所述安装块(8)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上活动套接有支撑块(10),所述连接板(7)的下壁面前端对应支撑块(10)的位置开设有卡槽(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9)位于下层钢筋放置架(3)的前侧,所述卡槽(11)的内部形状大小与支撑块(10)远离连接杆(9)的一端形状大小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包括底座、下层钢筋放置架、上层钢筋放置架以及厚度控制平台,所述底座上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有下层钢筋放置架,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厚度控制平台,所述厚度控制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本技术中在使用时,工作人员转动丝杆,由于丝杆与螺母螺纹连接,可控制第二支撑架向上或向下移动,配合连接块外侧滑槽内的刻度,能方便工作人员直观读取调整后的设备高度,保证调整后的设备高度与所需高度一致。这一设计避免了在浇筑不同厚度的混凝土楼板时准备多个尺寸控制装置的麻烦,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和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徐维鹏,王维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创诚路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1107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