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热回收循环增效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19天前  14


本技术涉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具体为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热回收循环增效装置。


背景技术:

1、垃圾焚烧发电已成为目前最主流的垃圾处理方式。垃圾在垃圾坑发酵过程中会析出大量渗滤液,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盐类、重金属等污染物质须处理后排放。渗滤液经反渗透法或其它技术手段处理后得到剩余50%左右的浓缩液,其处理难度大、成本高。目前渗滤液浓缩液主要去处是回喷焚烧炉进行高温氧化处理,但严重影响垃圾焚烧锅炉蒸发量且加剧锅炉的高温腐蚀,此外垃圾发电厂余热锅炉蒸汽冷凝回收会造成一定的能量损失,直接排放也会造成能源浪费,而垃圾池内的垃圾发酵效果受外部环境温度影响较大,进而导致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焚烧炉燃烧不稳定,需要投入更多助燃物助燃,致使运行成本升高,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热回收循环增效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热回收循环增效装置,包括渗滤液收集池,所述渗滤液收集池设置于垃圾发酵仓下部,所述渗滤液收集池与垃圾发酵仓之间设置有渗滤液导沥板,所述渗滤液收集池内设置有过滤栅板,所述渗滤液收集池一侧设置有渗滤液提升泵,所述渗滤液提升泵的出口端与换热筒仓相连通,所述换热筒仓上部通过增压喷淋组件与垃圾发酵仓相连通,所述换热筒仓侧部与余热锅炉蒸汽管道相连通,所述换热筒仓的另一侧与垃圾发酵仓相连通;

3、所述增压喷淋组件包括集液斗、增压泵、导液管以及喷淋管,所述集液斗设置于换热筒仓一侧且与换热筒仓相连通,所述增压泵的进液端与集液斗下部相连通,所述导液管一端与增压泵的出液端相连通,所述喷淋管设置于垃圾发酵仓内且与导液管相连通,所述喷淋管上设置有喷淋头。

4、上述渗滤液提升泵的进液端通过篮式过滤器与渗滤液收集池相连通。

5、上述渗滤液导沥板为瓦楞式板状结构且凸起部均匀开设有渗滤孔。

6、上述集液斗外侧设置有保温套筒。

7、上述垃圾发酵仓侧壁采用夹套结构且与换热筒仓蒸汽排出管道相连通,所述夹套结构侧壁下部设置有冷凝水导出管。

8、上述换热筒仓为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波纹管式换热器或涡流热膜换热器。

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热回收循环增效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热回收循环增效装置,将余热锅炉产生的高温蒸汽以及渗滤液分别引导至换热筒仓内,利用蒸汽中的热量对渗滤液进行加热升温,升温后的渗滤液经由增压喷淋组件供给到垃圾发酵仓内,利用渗滤液中的有机物等成分对垃圾进行发酵,同时,换热后的蒸汽进一步注入垃圾发酵仓夹套结构内,提高生活垃圾发酵效果,本装置充分利用发电余热来提升渗滤液温度,既解决渗滤液处理达标排放问题,同时又可以提高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经济效益。



技术特征:

1.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热回收循环增效装置,包括渗滤液收集池,所述渗滤液收集池设置于垃圾发酵仓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液收集池与垃圾发酵仓之间设置有渗滤液导沥板,所述渗滤液收集池内设置有过滤栅板,所述渗滤液收集池一侧设置有渗滤液提升泵,所述渗滤液提升泵的出口端与换热筒仓相连通,所述换热筒仓上部通过增压喷淋组件与垃圾发酵仓相连通,所述换热筒仓侧部与余热锅炉蒸汽管道相连通,所述换热筒仓的另一侧与垃圾发酵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热回收循环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液提升泵的进液端通过篮式过滤器与渗滤液收集池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热回收循环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液导沥板为瓦楞式板状结构且凸起部均匀开设有渗滤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热回收循环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斗外侧设置有保温套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热回收循环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发酵仓侧壁采用夹套结构且与换热筒仓蒸汽排出管道相连通,所述夹套结构侧壁下部设置有冷凝水导出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热回收循环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筒仓为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波纹管式换热器或涡流热膜换热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热回收循环增效装置,包括渗滤液收集池,所述渗滤液收集池设置于垃圾发酵仓下部,所述渗滤液收集池与垃圾发酵仓之间设置有渗滤液导沥板,所述渗滤液收集池内设置有过滤栅板,所述渗滤液收集池一侧设置有渗滤液提升泵,本技术涉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领域,将余热锅炉产生的高温蒸汽以及渗滤液分别引导至换热筒仓内,利用蒸汽中的热量对渗滤液进行加热升温,升温后的渗滤液经由增压喷淋组件供给到垃圾发酵仓内,利用渗滤液中的有机物等成分对垃圾进行发酵,同时,换热后的蒸汽进一步注入垃圾发酵仓夹套结构内,提高生活垃圾发酵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高飞,赵振宇,王进,魏小雨,张庆军,刘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港康恒能源环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606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