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充分混合的消防车用气液两相混合装置

专利查询2月前  22


本技术涉及适用于专用汽车,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充分混合的消防车用气液两相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1、气液两相混合装置是消防应急车辆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压缩空气与泡沫液分别由两个入口进入混合装置进行混合,使泡沫液在高速压缩空气的冲击作用下产生泡沫,对火源进行扑灭。气液两相的混合效果对产生泡沫的数量和致密性具有重要影响,气液两相混合越充分,产生泡沫的数量越多、致密性越好,泡沫液的灭火性能也就越好。因此,需要尽可能通过混合装置提高气液两相的混合效果。然而,在现在的消防车压缩空气泡沫发生器中,混合装置有压缩空气和泡沫液两个入口,压缩空气入口管道直径小于泡沫液入口管道直径。造成压缩空气进入混合装置内后,气流束主要集中在中间比较小的区域,气液两相接触面积小,不能够实现气液两相充分接触,导致压缩空气与泡沫液混合效果差,所产生泡沫的数量少和致密性差,影响其灭火性能。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便于充分混合的消防车用气液两相混合装置,有效提高气液两相混合效果,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充分混合的消防车用气液两相混合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便于充分混合的消防车用气液两相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体通道(1)、密封圈一(2)、多孔板(3)、密封圈二(4)、混合腔(5)、密封圈三(6)、出口管(7)、气体通道(8)、分气板(9)。所述混合腔(5)位于液体通道(1)与出口管(7)之间,混合腔(5)与液体通道(1)之间依次连接有密封圈二(4)、多孔板(3)、密封圈一(2),混合腔(5)与出口管(7)之间连接有密封圈三(6);所述混合腔(5)侧壁与气体通道(8)相连;所述多孔板(3)上均匀设置分流孔(10);所述分气板(9)与多孔板(3)相连接,且位于气体通道(8)出气口下侧。

3、优选地,所述气体通道(8)直径小于混合腔(5)直径。

4、优选地,所述分气板(9)数量至少为2个,且与气体通道(8)中心面对称分布。

5、优选地,所述分气板(9)与气体通道(8)中心轴呈一定倾角发散式分布设置,分气板(9)之间以及分气板(9)与混合腔(5)之间形成气栅通道(11)。

6、优选地,所述分气板(9)的长度大于气体通道(8)直径大小且小于混合腔(5)长度。

7、优选地,所述分气板(9)与多孔板(3)可以通过螺栓或者焊接方式进行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9、本发明的便于充分混合的消防车用气液两相混合装置,是通过设置多孔板,利用多孔板上均布的分流孔,对进入混合装置内的液体进行分流,形成多个液体喷射流束,同时,通过设置分气板,将集中的气体流进行离散,通过对气液两相流进行离散,然后在混合腔内进行混合,能够有效增加液体与气体接触面积,气液混合更充分,提高气液两相混合效果,有效解决现有消防车气液两相混合装置混合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充分混合的消防车用气液两相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体通道(1)、密封圈一(2)、多孔板(3)、密封圈二(4)、混合腔(5)、密封圈三(6)、出口管(7)、气体通道(8)、分气板(9);所述混合腔(5)位于液体通道(1)与出口管(7)之间,混合腔(5)与液体通道(1)之间依次连接有密封圈二(4)、多孔板(3)、密封圈一(2),混合腔(5)与出口管(7)之间连接有密封圈三(6);所述混合腔(5)侧壁与气体通道(8)相连;所述多孔板(3)上均匀设置分流孔(10);所述分气板(9)与多孔板(3)相连接,且位于气体通道(8)出气口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充分混合的消防车用气液两相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8)直径小于混合腔(5)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充分混合的消防车用气液两相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板(9)数量至少为2个,且与气体通道(8)中心面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充分混合的消防车用气液两相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板(9)与气体通道(8)中心轴呈一定倾角发散式分布设置,分气板(9)之间以及分气板(9)与混合腔(5)之间形成气栅通道(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充分混合的消防车用气液两相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板(9)的长度大于气体通道(8)直径大小且小于混合腔(5)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充分混合的消防车用气液两相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板(9)与多孔板(3)可以通过螺栓或者焊接方式进行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充分混合的消防车用气液两相混合装置,包括液体通道、密封圈一、多孔板、密封圈二、混合腔、密封圈三、出口管、气体通道、分气板。所述混合腔位于液体通道与出口管之间,混合腔与液体通道之间依次连接有密封圈二、多孔板、密封圈一,混合腔与出口管之间连接有密封圈三;所述混合腔侧壁与气体通道相连;所述多孔板上均匀设置分流孔;所述分气板与多孔板相连接,且位于气体通道出气口下侧。通过设置多孔板分气板,分别将液体离散成具有一定间隙的液体束和集中的气体流离散成多股气体束,能够有效增加气液两相接触面积,气液混合更充分,有效解决现有混合装置气液两相混合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闻健,李善德,黄其柏,刘炜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中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40524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