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船体,具体涉及一种钓鱼船抗冲击腰部结构。
背景技术:
1、钓鱼船是专为垂钓活动设计的船只,它们通常具有适合钓鱼活动的特点和设施。
2、一些钓鱼船的最宽处是在腰部,而不是传统钓鱼船的上部外翻处。这个部位是跟甲板横端面连接最强的位置如果与他船接触、靠泊,会让船有更大的承受力。
3、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钓鱼船抗冲击腰部结构,以期达到更具有实用价值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钓鱼船抗冲击腰部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钓鱼船抗冲击腰部结构,应用在船体上,包括抗冲击板和支撑板,所述抗冲击板设置在船体两侧的腰部,所述支撑板为两个,且支撑板分别与抗冲击板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船体腰部上设有用于带动抗冲击板恢复初始位置的弹性机构,所述船体两侧设有多个固定连接的限位框,所述支撑板可来回滑动的设置在限位框内,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端部设有缓冲槽,所述第二板滑动连接在缓冲槽内,所述缓冲槽内设有用于带动第二板自动弹出的第一弹簧。
4、优选的,所述限位框内壁上设有对称分布的限位槽,所述支撑板端部设有固定连接的限位轴,所述限位轴与限位槽滑动连接。
5、优选的,所述弹性机构包括弹簧、弹性球,所述弹性机构一端与船体固定连接,且弹性机构的另一端与抗冲击板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抗冲击板和支撑板外侧设有缓冲橡胶。
7、优选的,所述船体的腰部采用高压尼龙材料构成。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9、抗冲击板和弹性机构的设计,能够利用弹性机构的弹性,使船体腰部在冲击的时候,能够有效的缓冲,降低对船体腰部的损坏,而支撑板和限位框的设计,使抗冲击板在被冲击的时候,弹性机构无法支撑冲击力时,通过支撑板与限位框抵靠,将冲击力分散至支撑板的两侧,从而有效的降低冲击力的伤害,同时支撑板与限位框的抵靠,能够有效的抵抗冲击力,提高了船体的抗冲击力;
10、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一弹簧的设计,将支撑板设置为可伸缩板,这样在抗冲击板受到冲击,导致第二板与限位框抵靠时,此时不仅能够通过支撑板将冲击力分散至两端,同时也能够通过第一弹簧的弹性,进一步的挤压第一弹簧缓冲,通过弹性机构和第一弹簧的双重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分散冲击力,提高整体的抗冲击效果。
11、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
12、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13、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1.一种钓鱼船抗冲击腰部结构,应用在船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抗冲击板和支撑板,所述抗冲击板设置在船体两侧的腰部,所述支撑板为两个,且支撑板分别与抗冲击板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船体腰部上设有用于带动抗冲击板恢复初始位置的弹性机构,所述船体两侧设有多个固定连接的限位框,所述支撑板可来回滑动的设置在限位框内,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端部设有缓冲槽,所述第二板滑动连接在缓冲槽内,所述缓冲槽内设有用于带动第二板自动弹出的第一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船抗冲击腰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内壁上设有对称分布的限位槽,所述支撑板端部设有固定连接的限位轴,所述限位轴与限位槽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船抗冲击腰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包括弹簧、弹性球,所述弹性机构一端与船体固定连接,且弹性机构的另一端与抗冲击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船抗冲击腰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击板和支撑板外侧设有缓冲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船抗冲击腰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的腰部采用高压尼龙材料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