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防变形钣金结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16天前  23


【】本技术涉及钣金件的,特别是高强度防变形钣金结构件的。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钣金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导电、成本低、大规模量产性能好等特点,在电子电器、通信、汽车工业、医疗器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的钣金件通常为金属薄板结构,结构强度不高,在受到较大外力后易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高强度防变形钣金结构件,能够有效提升钣金结构件的结构强度,钣金结构件的防变形性能强,结构合理,利用市场推广应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高强度防变形钣金结构件,包括上钣金板、冲压横槽、下钣金板、冲压纵槽、定位固定孔和固定铆钉,所述上钣金板上均匀并排设置有若干冲压横槽,所述上钣金板的底部设置有下钣金板,所述下钣金板上均匀并排设置有若干冲压纵槽,所述冲压纵槽和冲压横槽互相垂直,所述上钣金板和下钣金板的连接部位均匀设置有若干上下对应的定位固定孔,所述定位固定孔内安装有固定铆钉。

3、作为优选,所述上钣金板的前后两端设置有下横翻边,所述下横翻边与冲压纵槽的前后两端固定焊接在一起。

4、作为优选,所述下钣金板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上纵翻边,所述上纵翻边与冲压横槽的左右两端固定焊接在一起。

5、作为优选,所述冲压纵槽的内部填充有弹性橡胶条。

6、作为优选,所述冲压横槽和冲压纵槽的形状相同,所述冲压纵槽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

7、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固定孔的数量有多个,所述定位固定孔均匀分布在冲压横槽和冲压纵槽之间。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钣金板、冲压横槽、下钣金板、冲压纵槽、定位固定孔和固定铆钉结合在一起,经过实验优化,能够上钣金板冲压横槽配合下钣金板冲压纵槽对钣金结构件结构进行双面凸棱结构强化,提升钣金结构件的结构强度和抗形变性能,通过在上钣金板和下钣金板的接触部位均匀设置若干固定铆钉对上钣金板和下钣金板进行多点限位固定,避免上钣金板和下钣金板错位变形影响结构强度,进一步提升抗形变性能,通过上钣金板横翻边与下钣金板冲压纵槽两端焊接进一步提升冲压纵槽的结构强度,通过下钣金板纵翻边与上钣金板冲压横槽两端焊接进一步提升冲压横槽的结构强度,钣金结构件的结构强度高,防变形性能强。

9、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高强度防变形钣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钣金板(1)、冲压横槽(2)、下钣金板(3)、冲压纵槽(4)、定位固定孔(5)和固定铆钉(6),所述上钣金板(1)上均匀并排设置有若干冲压横槽(2),所述上钣金板(1)的底部设置有下钣金板(3),所述下钣金板(3)上均匀并排设置有若干冲压纵槽(4),所述冲压纵槽(4)和冲压横槽(2)互相垂直,所述上钣金板(1)和下钣金板(3)的连接部位均匀设置有若干上下对应的定位固定孔(5),所述定位固定孔(5)内安装有固定铆钉(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防变形钣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钣金板(1)的前后两端设置有下横翻边(7),所述下横翻边(7)与冲压纵槽(4)的前后两端固定焊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防变形钣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钣金板(3)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上纵翻边(8),所述上纵翻边(8)与冲压横槽(2)的左右两端固定焊接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防变形钣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纵槽(4)的内部填充有弹性橡胶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防变形钣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横槽(2)和冲压纵槽(4)的形状相同,所述冲压纵槽(4)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防变形钣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固定孔(5)的数量有多个,所述定位固定孔(5)均匀分布在冲压横槽(2)和冲压纵槽(4)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高强度防变形钣金结构件,包括上钣金板、冲压横槽、下钣金板、冲压纵槽、定位固定孔和固定铆钉。本技术能够上钣金板冲压横槽配合下钣金板冲压纵槽对钣金结构件结构进行双面凸棱结构强化,提升钣金结构件的结构强度和抗形变性能,通过在上钣金板和下钣金板的接触部位均匀设置若干固定铆钉对上钣金板和下钣金板进行多点限位固定,避免上钣金板和下钣金板错位变形影响结构强度,进一步提升抗形变性能,通过上钣金板横翻边与下钣金板冲压纵槽两端焊接进一步提升冲压纵槽的结构强度,通过下钣金板纵翻边与上钣金板冲压横槽两端焊接进一步提升冲压横槽的结构强度,钣金结构件的结构强度高,防变形性能强。

技术研发人员:李书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五行光电高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29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