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线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16天前  16


本申请涉及电致变色,尤其涉及一种光线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1、电致变色膜是一种能够根据电流或电压的变化而改变颜色的薄膜材料,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调性,电致变色膜在节能、环保、美观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例如,电致变色膜在智能窗、后视镜、手机后盖以及眼镜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2、电致变色膜应用时,通常需要挂载电源模块来驱动其透光度变化。由于电源模块为单独器件,具有一定体积、缺乏一体性,因而,会造成电致变色膜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便,限制了含有电致变色膜的产品在某些场景中的应用。并且,电致变色膜与电源模块之间的连接处较为薄弱,连接处的可靠性较低,容易成为产品的故障点,导致产品的维护成本增加。另外,挂载的电源模块也会影响产品整体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线调节装置,光线调节装置的集成度高、体积小、可靠性高,使用方便,应用场景丰富,且维护成本低。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线调节装置,包括:

4、光线调节模组,包括上衬底、下衬底、太阳能电池本体及电致变色膜,上衬底位于光线调节模组的入光侧,下衬底位于光线调节模组的出光侧,太阳能电池本体和电致变色膜层叠设置在上衬底和下衬底之间;控制电路,电连接在太阳能电池本体和电致变色膜之间。

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本体位于上衬底和电致变色膜之间。

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本体和电致变色膜之间设置有透明绝缘层。

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膜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电致变色层及第二电极层,控制电路电连接在太阳能电池本体的正极和第一电极层之间,第二电极层与太阳能电池本体的负极电连接。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膜还包括离子存储层和离子传导层,离子存储层和离子传导层依次设置在第一电极层和电致变色层之间。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本体包括依次层叠的金属栅电极、窗口层、过渡层、光吸收层及金属背电极层。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吸收层为铜铟镓硒层。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本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电极层、电子传输层、光吸收层、空穴传输层及金属背电极层。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吸收层为钙钛矿层。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线调节模组为柔性模组。

14、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光线调节装置,包括光线调节模组和控制电路,光线调节模组包括上衬底、下衬底、太阳能电池本体及电致变色膜,上衬底位于光线调节模组的入光侧,下衬底位于光线调节模组的出光侧,太阳能电池本体和电致变色膜位于上衬底和下衬底之间。太阳能电池本体与电致变色膜形成电流回路,当光线照射到光线调节模组上,太阳能电池本体的两端产生压差变化,导致电致变色膜两端的压差变化,电致变色膜两端的压差变化会改变电致变色膜的透光率。通过将太阳能电池本体集成在光线调节模组内,光线调节装置无需额外挂载电池模块,可减小装置的体积,增加装置的应用场景。同时,由于太阳能电池本体集成在光线调节模组内部,可减少装置的故障率,增加装置的可靠性,降低装置的维护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光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本体位于所述上衬底和所述电致变色膜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本体和所述电致变色膜之间设置有透明绝缘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光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膜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电致变色层及第二电极层,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在所述太阳能电池本体的正极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本体的负极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膜还包括离子存储层和离子传导层,所述离子存储层和所述离子传导层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光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本体包括依次层叠的金属栅电极、窗口层、过渡层、光吸收层及金属背电极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吸收层为铜铟镓硒层。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光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本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电极层、电子传输层、光吸收层、空穴传输层及金属背电极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吸收层为钙钛矿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光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调节模组为柔性模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线调节装置,涉及电致变色技术领域。光线调节装置包括:光线调节模组,包括上衬底、下衬底、太阳能电池本体及电致变色膜,所述上衬底位于所述光线调节模组的入光侧,所述下衬底位于所述光线调节模组的出光侧,所述太阳能电池本体和所述电致变色膜层叠设置在所述上衬底和所述下衬底之间;控制电路,电连接在所述太阳能电池本体和所述电致变色膜之间。如此设置,光线调节装置将太阳能电池本体集成在装置内,无需额外挂载电池模块,减小了装置的体积,增加了装置的应用场景。同时,可减少故障率,增加可靠性,降低维护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张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中创至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29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