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型摩托车轮毅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1月前  27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轮毅,具体为一种耐磨型摩托车轮毅。


背景技术:

1、摩托车是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摩托车轮胎内安装有轮毅,轮毂是轮胎内廓,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

2、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487400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组装的耐磨型摩托车轮毂,包括摩托车轮毂本体,所述摩托车轮毂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凹台,所述凹台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耐磨条,所述第一耐磨条的左侧设置有第二耐磨条,所述第一耐磨条和第二耐磨条的外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耐磨颗粒,所述摩托车轮毂本体的内侧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侧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套的外侧设置有凸台,所述固定套的前后两侧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安装孔,所述固定套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轮杆本体,该便于组装的耐磨型摩托车轮毂,可以增强摩托车轮毂本体的耐磨性,避免时间久了摩托车轮毂本体被磨损,组装起来十分方便,整个装置的结构更加稳定,使用起来不易发生变形。

3、但现有的摩托车轮毅,在使用过程中,一般难以使轮毂在具有轻量化性能的同时具有稳定耐冲击性能和耐磨性能,不便于通入冷却液,加快轮毂的通风散热,散热效果有限,易产生热损,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耐磨型摩托车轮毅,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型摩托车轮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摩托车轮毅,在使用过程中,一般难以使轮毂在具有轻量化性能的同时具有稳定耐冲击性能和耐磨性能,不便于通入冷却液,加快轮毂的通风散热,散热效果有限,易产生热损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型摩托车轮毅,包括:轮毂内板、轮毂内板外固定连接的轮毂外圈及轮毂内板内嵌套安装的轴承;

3、还包括:

4、所述轮毂内板和轮毂外圈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结构,其中散热结构包括有第一散热板、第一空腔、散热孔、第二散热板、第二空腔和凹槽;

5、所述第二散热板的右下端内侧设置有密封连接结构,密封连接结构包括有连接杆和密封垫。

6、优选的,所述轮毂内板的内端内部中心对称开设有安装孔,且轮毂内板的外侧呈“*”型结构。

7、优选的,所述轮毂内板的内端内侧和外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散热板,且第一散热板的内外两侧与轮毂内板分别形成有第一空腔和散热孔,并且散热孔关于轮毂内板中心对称设置。

8、优选的,所述轮毂内板的中部外侧设置有与轮毂外圈固定连接的第二散热板,且第二散热板的外端内侧喷涂有陶瓷涂层,并且轮毂外圈的外端内侧开设有凹槽。

9、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板和轮毂外圈的内侧形成有第二空腔,且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为联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板的右下端内侧螺纹连接有与轮毂外圈贴合设置的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上端外侧粘贴固定有与第二散热板紧密贴合设置的密封垫。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耐磨型摩托车轮毅,便于使该轮毂在具有轻量化性能的同时具有稳定耐冲击性能和耐磨性能,并便于通入冷却液,加快该轮毂的通风散热,使之散热效果好,减少热损;

12、1.设置有轮毂内板、轮毂外圈、安装孔和散热孔,由于呈“*”型结构轮毂内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轮毂外圈,轮毂内板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和散热孔,且轮毂外圈的外端内侧喷涂有陶瓷涂层,轮毂外圈的外端内部开设有对称的凹槽,因此便于使该轮毂在具有轻量化性能的同时具有稳定耐冲击性能和耐磨性能;

13、2.设置有轮毂内板、第一散热板、第一空腔和第二散热板,由于轮毂内板的内端内侧和外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散热板,第一散热板的外侧与轮毂内板的内侧形成有第一空腔,而轮毂外圈的内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散热板,第一空腔与轮毂外圈和第二散热板内设置的第二空腔为联通连接,且第二散热板的右下端内侧螺纹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外侧粘贴固定有与第二散热板贴合的密封垫,因此便于通入冷却液,加快该轮毂的通风散热,使之散热效果好,减少热损。



技术特征:

1.一种耐磨型摩托车轮毅,包括:轮毂内板(1)、轮毂内板(1)外固定连接的轮毂外圈(2)及轮毂内板(1)内嵌套安装的轴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型摩托车轮毅,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内板(1)的内端内部中心对称开设有安装孔(4),且轮毂内板(1)的外侧呈“*”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型摩托车轮毅,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内板(1)的内端内侧和外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散热板(5),且第一散热板(5)的内外两侧与轮毂内板(1)分别形成有第一空腔(6)和散热孔(7),并且散热孔(7)关于轮毂内板(1)中心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型摩托车轮毅,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内板(1)的中部外侧设置有与轮毂外圈(2)固定连接的第二散热板(8),且第二散热板(8)的外端内侧喷涂有陶瓷涂层(9),并且轮毂外圈(2)的外端内侧开设有凹槽(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型摩托车轮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板(8)和轮毂外圈(2)的内侧形成有第二空腔(10),且第二空腔(10)与第一空腔(6)为联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型摩托车轮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板(8)的右下端内侧螺纹连接有与轮毂外圈(2)贴合设置的连接杆(11),且连接杆(11)的上端外侧粘贴固定有与第二散热板(8)紧密贴合设置的密封垫(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型摩托车轮毅,包括:轮毂内板、轮毂内板外固定连接的轮毂外圈及轮毂内板内嵌套安装的轴承;还包括:所述轮毂内板和轮毂外圈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结构,其中散热结构包括有第一散热板、第一空腔、散热孔、第二散热板、第二空腔和凹槽;所述第二散热板的右下端内侧设置有密封连接结构,密封连接结构包括有连接杆和密封垫;所述轮毂内板的内端内部中心对称开设有安装孔,且轮毂内板的外侧呈“*”型结构。该耐磨型摩托车轮毅,便于使该轮毂在具有轻量化性能的同时具有稳定耐冲击性能和耐磨性能,并便于通入冷却液,加快该轮毂的通风散热,使之散热效果好,减少热损。

技术研发人员:徐妙丰,王俊杰,洪俊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华恒力车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