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1天前  4


本公开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由于具有自发光、响应速度快、亮度高、全视角、可柔性显示等一系列优点,因而成为目前极具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显示装置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显示面板亮度均一性较差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中间区域和两个边缘区域,沿第一方向,所述中间区域位于两个边缘区域之间。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和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单元、多条数据写入信号线、多条数据引线和屏蔽层。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单元在所述显示区内呈多行多列排布。一个像素电路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布的两个子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子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两个子像素驱动电路分别为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和第二子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多条数据写入信号线位于所述显示区,且沿第一方向排列、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一条数据写入信号线连接一列子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子像素驱动电路分别连接的两条所述数据写入信号线对称。所述数据引线包括第一引线段和第二引线段,所述第一引线段的一端与位于所述边缘区域的一条数据写入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引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引线段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引线段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引线段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引线段位于所述中间区域。所述第二引线段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至少一个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且所述第二引线段设置于,与所述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子像素驱动电路分别连接的两条所述数据写入信号线之间。所述屏蔽层被配置为具有恒压信号。所述屏蔽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屏蔽图案,第一屏蔽图案位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引线段之间,且所述第一屏蔽图案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及所述第二引线段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三者之间有交叠。

4、上述显示面板中,可以采用fiaa技术,将数据引线布局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内,以便于显示面板实现窄边框。并且,显示面板内的驱动电路层还包括屏蔽层,第一屏蔽图案被配置为具有恒压信号,且将第一屏蔽图案位于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引线段之间。利用屏蔽层中的第一屏蔽图案,隔离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数据引线中的第二引线段,第一屏蔽图案可以改善第二引线段向数据写入信号线传输的数据写入信号发生跳变时,对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位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提高子像素驱动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稳定性,提高显示面板的亮度均一性。也即,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在实现显示面板窄边框的同时确保显示面板的均一性。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单元中,所述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子像素驱动电路的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朝相远离的方向延伸,且与对应的所述数据写入信号线电接触。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写入信号线电接触的部分为第一搭接部;所述第一引线段包括主体部和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二搭接部与所述第二引线段电接触;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至少部分相对。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搭接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搭接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线段包括主走线段和第三搭接部,所述第三搭接部位于所述主走线段远离最近的另一条第二引线段的一侧,且所述第三搭接部与所述第二搭接部电接触。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扫描信号线、第二扫描信号线、第一复位信号线、第一初始化信号线、使能信号线、第一电源信号线、第二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初始化信号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一节点电连接,第一极和第二节点电连接,第二极和第三节点电连接。

10、所述子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补偿晶体管、第一复位晶体管、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电连接,第一极和所述数据写入信号线电连接,第二极和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补偿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电连接,第一极和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第二极和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一复位信号线电连接,第一极和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第二极和所述第一初始化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使能信号线电连接,第一极和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第二极和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和所所使能信号线电连接,第一极和第三节点电连接,第二极和第四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电连接,第一极和所述第二初始化信号线电连接,第二极和所述第四节点电连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偿晶体管和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为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包括第二弯折段,且,与所述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子像素驱动电路分别连接的两条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中,两条所述第二弯折段朝相远离的方向弯折。所述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弯折段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写入信号线电接触的部分为第一搭接部;所述第一引线段包括主体部和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二搭接部与所述第二引线段电接触。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之间。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初始化信号线与所述第一引线段位于不同层,且所述第二初始化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引线段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与所述子像素驱动电路连接。所述数据写入信号线包括第一弯折段,且,与所述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子像素驱动电路分别连接的两条所述数据写入信号线中,两条所述第一弯折段朝相远离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包括第二弯折段,且,与所述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子像素驱动电路分别连接的两条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中,两条所述第二弯折段朝相远离的方向弯折。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一弯折段至少部分相对。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弯折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二弯折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之间。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电源信号线和第一连接部,所述子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存储电容,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电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和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数据引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引线段和所述第一屏蔽图案位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同一侧。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和第一复位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和一条所述数据写入信号线电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沿所述第二方向上,一个所述像素电路单元内一个所述子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位于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远离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侧,且经过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单元的第一引线段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远离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一侧。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线段与所述驱动晶体管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的电容值不大于0.01ff;和/或,所述第一引线段与所述驱动晶体管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的电容值不大于0.01ff。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线段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的电容值不大于0.01ff;和/或,所述第二引线段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的电容值不大于0.01ff;和/或,所述第二引线段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的电容值不大于0.01ff。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线段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或等于6μm,以及所述第二引线段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或等于18μm。

23、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24、上述显示装置具有与上述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中间区域和两个边缘区域,沿第一方向,所述中间区域位于两个边缘区域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单元中,所述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子像素驱动电路的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朝相远离的方向延伸,且与对应的所述数据写入信号线电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写入信号线电接触的部分为第一搭接部;所述第一引线段包括主体部和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二搭接部与所述第二引线段电接触;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至少部分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搭接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线段包括主走线段和第三搭接部,所述第三搭接部位于所述主走线段远离最近的另一条第二引线段的一侧,且所述第三搭接部与所述第二搭接部电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扫描信号线、第二扫描信号线、第一复位信号线、第一初始化信号线、使能信号线、第一电源信号线、第二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初始化信号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一节点电连接,第一极和第二节点电连接,第二极和第三节点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晶体管和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为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包括第二弯折段,且,与所述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子像素驱动电路分别连接的两条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中,两条所述第二弯折段朝相远离的方向弯折;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写入信号线电接触的部分为第一搭接部;所述第一引线段包括主体部和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二搭接部与所述第二引线段电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初始化信号线与所述第一引线段位于不同层,且所述第二初始化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引线段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与所述子像素驱动电路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弯折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二弯折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电源信号线和第一连接部,所述子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存储电容,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引线段和所述第一屏蔽图案位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同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和第一复位晶体管;

1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线段与所述驱动晶体管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的电容值不大于0.01ff;和/或,所述第一引线段与所述驱动晶体管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的电容值不大于0.01ff。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线段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的电容值不大于0.01ff;和/或,所述第二引线段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的电容值不大于0.01ff;和/或,所述第二引线段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的电容值不大于0.01ff。

1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线段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或等于6μm,以及所述第二引线段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或等于18μm。

1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技术总结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解决显示面板亮度均一性较差的问题。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中间区域和两个边缘区域。多条数据写入信号线位于显示区,数据引线包括第一引线段和第二引线段,第一引线段的一端与位于边缘区域的一条数据写入信号线电连接,第一引线段的另一端与第二引线段的一端电连接,第二引线段位于中间区域。第二引线段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至少一个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屏蔽层被配置为具有恒压信号。屏蔽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屏蔽图案,第一屏蔽图案位于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引线段之间。上述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

技术研发人员:施昆雁,宋二龙,吴董杰,孙华平,张锴,徐鹏,张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