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水体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体修复微藻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1、水体修复是指对受污染或受损的水体进行恢复和改善的过程,这涉及到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旨在减少污染物的含量、恢复水质、保护生态系统,并提高水体的可持续利用性。
2、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2713472u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水体修复微藻培养装置,通过电机工作带动固定在其输出端的丝杆转动,并带动通过螺纹槽传动在其外壁移动板在内箱的上方左右移动,从而使固定在移动板底部的培养灯进行位移,在阳光的照射角度发生变化时,由匀速移动的培养灯对相邻的两个连接板之间的遮挡位置进行补光,防止了微藻出现接收阳光照射强度不均匀的现象出现,提高了微藻的受光面积,增强微藻细胞的光合作用,加速微藻细胞的增殖。
3、而考虑当微藻在进行培养时,培养装置内的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蒸发或被微生物代谢消耗掉,从而造成培养装置内的水逐渐减少,需要通过工作人员手动进行添加,从而导致培养装置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率降低,影响微藻的培养效果,为此提出一种水体修复微藻培养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体修复微藻培养装置,旨在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培养装置内的水逐渐减少后,需要人工进行添加,导致培养装置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率降低,影响微藻的培养效果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体修复微藻培养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左侧顶部内壁滑动连接有箱盖,所述箱体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培养盒,所述箱体的内壁设置有加水组件,所述箱体的内壁顶部设置有密封组件;
3、所述加水组件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外壁插接有圆盖,所述圆盖的左端铰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的顶端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悬浮球。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5、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卡块,所述卡块的外壁通过弹簧与箱盖的内壁弹性连接,所述箱体的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箱体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密封条。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水箱的外壁与箱体的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水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所述连接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培养盒的右侧开设有滑槽。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弹簧的一端与箱盖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卡块的外壁上。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导向柱的外周与圆盖的顶部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外壁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壁上。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卡块的外壁与箱盖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卡块的外壁与卡扣的内壁卡接。
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加水组件,通过箱体内的水使得悬浮球向上悬浮,使得铰接杆带动圆盖关闭水管的出水端,当水位下降时,使得悬浮球向下移动,带动圆盖打开,从而对水箱内自动进行加水,提高了培养装置的工作效率和使用效果。
16、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密封组件,通过卡块与卡扣进行卡接,使得箱盖与箱体对弹性密封条进行挤压,使得弹性密封条发生膨胀变形,对箱盖和箱体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处理,从而提高了培养装置的密封效果。
1.一种水体修复微藻培养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左侧顶部内壁滑动连接有箱盖(2),所述箱体(1)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培养盒(3),所述箱体(1)的内壁设置有加水组件(4),所述箱体(1)的内壁顶部设置有密封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5)包括卡块(53),所述卡块(53)的外壁通过弹簧(54)与箱盖(2)的内壁弹性连接,所述箱体(1)的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扣(52),所述箱体(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密封条(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41)的外壁与箱体(1)的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水管(4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柱(46),所述连接杆(4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块(47),所述培养盒(3)的右侧开设有滑槽(4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簧(54)的一端与箱盖(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5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卡块(53)的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46)的外周与圆盖(45)的顶部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47)的外壁滑动连接在滑槽(48)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53)的外壁与箱盖(2)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卡块(53)的外壁与卡扣(52)的内壁卡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