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电子,具体涉及一种转轴机构、可折叠壳体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可折叠电子设备通过转轴机构实现展平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切换,并且通过相互啮合的多个齿轮实现转轴机构两侧的同步转动,多个齿轮的布置需要较大的空间,不利于转轴机构的轻薄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有利于轻薄化设计的转轴机构、可折叠壳体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2、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包括:
3、基座;
4、第一连杆臂,设于所述基座的一侧并转动连接所述基座,所述第一连杆臂包括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所述第一凸轮部包括第一凸轮曲面,所述第二凸轮部包括第二凸轮曲面;
5、第二连杆臂,设于所述基座的另一侧并转动连接所述基座,所述第二连杆臂包括第三凸轮部和第四凸轮部,所述第三凸轮部包括第三凸轮曲面,所述第三凸轮曲面的朝向与所述第一凸轮曲面的朝向相同,所述第四凸轮部包括第四凸轮曲面,所述第四凸轮曲面的朝向与所述第二凸轮曲面的朝向相同;及
6、同步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杆臂与所述第二连杆臂之间的第一同步件和第二同步件,所述第一同步件包括相连的第五凸轮部和第六凸轮部,所述第五凸轮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凸轮曲面接触配合的第五凸轮曲面,所述第六凸轮部包括与所述第三凸轮曲面接触配合的第六凸轮曲面,所述第二同步件包括相连的第七凸轮部和第八凸轮部,所述第七凸轮部包括与所述第二凸轮曲面接触配合的第七凸轮曲面,所述第八凸轮部包括与所述第四凸轮曲面接触配合的第八凸轮曲面;
7、其中,所述第二凸轮曲面与所述第一凸轮曲面相对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凸轮曲面与所述第一凸轮曲面之间形成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五凸轮部、所述第七凸轮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第四凸轮曲面与所述第三凸轮曲面相对并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凸轮曲面与所述第三凸轮曲面之间形成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六凸轮部、所述第八凸轮部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当所述第一连杆臂与所述第二连杆臂中的一者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时,所述第一同步件及所述第二同步件带动所述第一连杆臂与所述第二连杆臂中的另一者相对于所述基座反向转动。
8、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所述的转轴机构,所述第一壳体设于所述转轴机构的一侧并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臂,所述第一壳体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连杆臂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所述第二壳体设于所述转轴机构的另一侧并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臂,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连杆臂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
9、再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及所述的可折叠壳体,所述柔性显示屏覆盖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转轴机构及所述第二壳体上,且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非弯折显示区、弯折显示区和第二非弯折显示区,所述第一非弯折显示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非弯折显示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
10、本申请提供的转轴机构包括基座、第一连杆臂、第二连杆臂及同步组件,由于第一连杆臂包括第一凸轮曲面和第二凸轮曲面,第二连杆臂包括第三凸轮曲面和第四凸轮曲面,同步组件包括设于第一连杆臂与第二连杆臂之间的第一同步件和第二同步件,第一同步件包括第五凸轮曲面和第六凸轮曲面,第五凸轮曲面与第一凸轮曲面接触配合,第六凸轮曲面与第三凸轮曲面接触配合,第二同步件包括第七凸轮曲面和第八凸轮曲面,第七凸轮曲面与第二凸轮曲面接触配合,第八凸轮曲面与第四凸轮曲面接触配合,因此第一连杆臂与第二连杆臂中的一者相对于基座转动时,可通过第一同步件、第二同步件带动第一连杆臂与第二连杆臂中的另一者相对于基座转动,即实现第一连杆臂与第二连杆臂相对于基座的同步转动,多个凸轮曲面接触配合结构简单、紧凑,有利于转轴机构的轻薄化设计。
1.一种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同步件与所述第一同步件间隔设置,所述同步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压缩于所述第五凸轮部背离所述第一凸轮曲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七凸轮部背离所述第二凸轮曲面的一侧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压缩于所述第六凸轮部背离所述第三凸轮曲面的一侧与所述第八凸轮部背离所述第四凸轮曲面的一侧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凸轮部还包括第一轴孔,所述第二凸轮部还包括第二轴孔,所述基座包括第三轴孔,所述第一连杆臂与所述基座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轴孔的配合、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轴孔的配合以及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三轴孔的配合转动连接,所述第五凸轮部、所述第七凸轮部穿设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三凸轮部还包括第四轴孔,所述第四凸轮部还包括第五轴孔,所述基座还包括第六轴孔,所述第二连杆臂与所述基座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四轴孔的配合、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五轴孔的配合以及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六轴孔的配合转动连接,所述第六凸轮部、所述第八凸轮部穿设于所述第二转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扭力组件,所述第一连杆臂、所述第二连杆臂皆与所述第一扭力组件配合,所述第一连杆臂、所述第二连杆臂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挤压所述第一扭力组件以产生扭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臂还包括第九凸轮部,所述第九凸轮部包括第九凸轮曲面,所述第二连杆臂还包括第十凸轮部,所述第十凸轮部包括第十凸轮曲面,所述第十凸轮曲面的朝向与所述第九凸轮曲面的朝向相同,所述第一扭力组件包括第一扭力件、第二扭力件、第三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所述第一扭力件包括相连的第十一凸轮部和第十二凸轮部,所述第十一凸轮部包括第十一凸轮曲面,所述第十二凸轮部包括第十二凸轮曲面,所述第十一凸轮曲面与所述第九凸轮曲面接触配合,所述第十二凸轮曲面与所述第十凸轮曲面接触配合,所述第三弹性件以压缩状态介于所述第十一凸轮部背离所述第九凸轮曲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扭力件之间,所述第四弹性件以压缩状态介于所述第十二凸轮部背离所述第十凸轮曲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扭力件之间,所述第一连杆臂、所述第二连杆臂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扭力件挤压所述第三弹性件和所述第四弹性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扭力件固定连接所述基座。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座的一侧且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臂和设于所述基座的另一侧且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臂,所述第一转动臂位于所述第二扭力件背离所述第一扭力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转动臂位于所述第二扭力件背离所述第一扭力件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臂包括第十三凸轮部,所述第十三凸轮部包括第十三凸轮曲面,所述第二转动臂包括第十四凸轮曲面,所述第十四凸轮部包括第十四凸轮曲面,所述第十四凸轮曲面的朝向与所述第十三凸轮曲面的朝向相同,所述第二扭力件包括相连的第十五凸轮部和第十六凸轮部,所述第十五凸轮部包括第十五凸轮曲面,所述第十六凸轮部包括第十六凸轮曲面,所述第十五凸轮曲面与所述第十三凸轮曲面接触配合,所述第十六凸轮曲面与所述第十四凸轮曲面接触配合,所述第一转动臂、所述第二转动臂在相对所述基座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扭力件挤压所述第三弹性件和所述第四弹性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第一活动座和第二活动座,所述第一活动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臂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臂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二活动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臂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臂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杆臂与所述第一活动座之间的第二扭力组件,和/或设于所述第二连杆臂与所述第二活动座之间的第三扭力组件,所述第二扭力组件在所述第一活动座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杆臂发生滑动的过程中受到挤压以产生扭力,所述第三扭力组件在所述第二活动座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杆臂发生滑动的过程中受到挤压以产生扭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臂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凸轮部、所述第二凸轮部的滑块,所述第一活动座包括滑槽,所述第一连杆臂与所述第一活动座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的配合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扭力组件包括第三扭力件、第四扭力件和至少一个第五弹性件,所述第三扭力件设于所述滑槽的槽壁上,所述第四扭力件设于所述滑块上并与所述第三扭力件接触配合,所述第五弹性件以压缩状态介于所述第四扭力件背离所述三扭力件的一侧与所述滑块之间,以使所述第四扭力件抵接所述第三扭力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扭力件包括第十七凸轮曲面,所述第四扭力件包括第十八凸轮曲面,所述第十八凸轮曲面与所述第十七凸轮曲面相抵接;所述滑块具有至少一个收容孔,所述第五弹性件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
13.一种可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所述第一壳体设于所述转轴机构的一侧并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臂,所述第一壳体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连杆臂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所述第二壳体设于所述转轴机构的另一侧并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臂,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连杆臂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
14.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显示屏及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折叠壳体,所述柔性显示屏覆盖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转轴机构及所述第二壳体上,且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非弯折显示区、弯折显示区和第二非弯折显示区,所述第一非弯折显示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非弯折显示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