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式车后防撞架的安装结构及厢式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11小时前  3


本技术涉及车辆,具体涉及一种厢式车后防撞架的安装结构及厢式车。


背景技术:

1、厢式车辆是公路运输的重要工具,其一般包括车厢,车厢的底部设置有底架,底架的后端下方需配置后防撞架,车辆的后防撞架一般是固定底架的下方以及底架后端的门槛下方,由于后防撞架经常因撞击变形,为了方便更换和维修,现有的后防撞架一般是采用螺栓固定在门槛以及底架的下方,螺栓外露于防撞架的表面,螺栓易于生锈,在需要更换防撞架时,生锈的螺栓难以拆卸,导致防撞架难以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是提出一种厢式车后防撞架的安装结构,其能够便于后防撞架的拆卸,易于对后防撞架进行维修更换。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是提出一种厢式车。

3、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4、厢式车后防撞架的安装结构,包括底架、后防撞架;

5、底架的后端设置有门槛,门槛包括门槛侧壁、门槛顶壁、以及门槛底壁,门槛顶壁和门槛底壁均连接于门槛侧壁的内侧;

6、后防撞架包括两个支架、与两支架连接的横梁,支架包括腹板、以及连接板,连接板连接于腹板的后侧;腹板的顶部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底架上,连接板的顶部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门槛底壁上;

7、门槛底壁或门槛侧壁上设置有一向下延伸的挡壁,挡壁的下沿高度低于连接板的顶部高度以在挡壁与连接板之间形成一个开口朝下的凹槽,第二螺栓的螺帽置于凹槽中以被挡壁遮挡。

8、门槛底壁的下方固定有一连接件,连接件包括贴焊在门槛底壁下表面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由第一连接部的内侧边向下弯折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贴靠于连接板上,第二螺栓横穿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板以将第二连接部与连接板固定在一起。

9、连接件还包括由第二连接部的两侧折弯形成的两个限位部,两限位部与第二连接部围成一限位槽,连接板嵌置于限位槽内。

10、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一向后弯折的折弯边,折弯边贴靠在门槛底壁的下表面,第二螺栓由下至上穿接折弯边以及门槛底壁以将折弯边与门槛底壁固定在一起。

11、门槛底壁的外侧边凸出于门槛侧壁的外侧面,门槛底壁凸出于门槛侧壁外侧面的部分向下弯折形成挡壁。

12、门槛底壁的外侧边焊接固定在门槛侧壁上,门槛侧壁的底部向下凸出于门槛底壁的下表面,且门槛侧壁底部凸出于门槛底壁的部分形成挡壁。

13、底架上设置有多个沿底架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底横梁,多个底横梁的下方连接有沿底架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导轨梁,两支架的腹板分别通过多个第一螺栓固定连接在两导轨梁上。

14、两支架在底架的宽度方向排布,腹板包括位于其顶部且沿底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由第一边的后端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边,以及连接于第一边的前端和第二边的下端部之间的斜边,连接板由第二边折弯而成并与腹板垂直设置,第一边通过多个第一螺栓连接在底架上;横梁沿底架的宽度方向延伸并跨设两连接板的外侧面底部,横梁包括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第一连接梁的横截面呈开口朝外的c形,第二连接两的横截面为开口朝内的c形,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相互扣合并焊接固定在一起,第一连接梁通过第三螺栓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连接梁上设置有与第三螺栓正对并能够供第三螺栓穿过的通孔,第二连接梁上粘贴有封盖通孔的反光贴。

15、第一连接梁包括第一腹板、以及两个分别位于第一腹板上下两侧的第一翼板,第二连接梁包括第二腹板、以及两个分别位于第二腹板上下两侧的第二翼板,两第一翼板分别与两第二翼板搭接并焊接固定。

16、两第二翼板分别搭接在两第一翼板的外表面。

17、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之间设置有加强件,加强件包括贴靠在第一腹板外侧面并与第一腹板焊接固定的加强板、以及与加强板垂直的支撑板,支撑板远离加强板的一端支撑于第二腹板的内侧面。

18、第三螺栓由外向内依次穿过加强板、第一腹板以及连接板,第三螺栓的螺帽压设在加强板上、第三螺栓的螺母压设在连接板上。

19、通孔设置在第二腹板上,反光贴粘接在第二腹板的外侧面。

20、横梁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凸台。

21、为实现上述目的二,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2、厢式车,包括上述的厢式车后防撞架的安装结构。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4、本实用新型中,后防撞梁的支架分别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固定到底架和门槛上,使后防撞梁与底架和门槛可拆卸配合,以便于后防撞架更换和维修;将固定连接支架与门槛的第二螺栓置于挡壁与连接板形成的开口朝下的凹槽中,且挡壁的下沿高度低于第二螺栓的底部高度,利用挡壁在第二螺栓的外侧遮挡第二螺栓,对第二螺栓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第二螺栓生锈,确保第二螺栓能够正常拆卸,继而确保后防撞架能够快速拆装,同时利用挡壁遮挡第二螺栓,防止第二螺栓外露,增加了厢式车尾部的美观性。



技术特征:

1.厢式车后防撞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后防撞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车后防撞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门槛底壁的下方固定有一连接件,连接件包括贴焊在门槛底壁下表面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由第一连接部的内侧边向下弯折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贴靠于连接板上,第二螺栓横穿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板以将第二连接部与连接板固定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厢式车后防撞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件还包括由第二连接部的两侧折弯形成的两个限位部,两限位部与第二连接部围成一限位槽,连接板嵌置于限位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车后防撞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一向后弯折的折弯边,折弯边贴靠在门槛底壁的下表面,第二螺栓由下至上穿接折弯边以及门槛底壁以将折弯边与门槛底壁固定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厢式车后防撞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门槛底壁的外侧边凸出于门槛侧壁的外侧面,门槛底壁凸出于门槛侧壁外侧面的部分向下弯折形成挡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车后防撞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门槛底壁的外侧边焊接固定在门槛侧壁上,门槛侧壁的底部向下凸出于门槛底壁的下表面,且门槛侧壁底部凸出于门槛底壁的部分形成挡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车后防撞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底架上设置有多个沿底架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底横梁,多个底横梁的下方连接有沿底架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导轨梁,两支架的腹板分别通过多个第一螺栓固定连接在两导轨梁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车后防撞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支架在底架的宽度方向排布,腹板包括位于其顶部且沿底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由第一边的后端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边,以及连接于第一边的前端和第二边的下端部之间的斜边,连接板由第二边折弯而成并与腹板垂直设置,第一边通过多个第一螺栓连接在底架上;横梁沿底架的宽度方向延伸并跨设两连接板的外侧面底部,横梁包括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第一连接梁的横截面呈开口朝外的c形,第二连接两的横截面为开口朝内的c形,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相互扣合并焊接固定在一起,第一连接梁通过第三螺栓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连接梁上设置有与第三螺栓正对并能够供第三螺栓穿过的通孔,第二连接梁上粘贴有封盖通孔的反光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厢式车后防撞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梁包括第一腹板、以及两个分别位于第一腹板上下两侧的第一翼板,第二连接梁包括第二腹板、以及两个分别位于第二腹板上下两侧的第二翼板,两第一翼板分别与两第二翼板搭接并焊接固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厢式车后防撞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第二翼板分别搭接在两第一翼板的外表面。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厢式车后防撞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之间设置有加强件,加强件包括贴靠在第一腹板外侧面并与第一腹板焊接固定的加强板、以及与加强板垂直的支撑板,支撑板远离加强板的一端支撑于第二腹板的内侧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厢式车后防撞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螺栓由外向内依次穿过加强板、第一腹板以及连接板,第三螺栓的螺帽压设在加强板上、第三螺栓的螺母压设在连接板上。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厢式车后防撞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通孔设置在第二腹板上,反光贴粘接在第二腹板的外侧面。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厢式车后防撞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横梁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凸台。

15.厢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厢式车后防撞架的安装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厢式车后防撞架的安装结构及厢式车,厢式车后防撞架的安装结构包括底架、后防撞架;底架的后端设置有门槛,门槛包括门槛侧壁、门槛顶壁、以及门槛底壁,门槛顶壁和门槛底壁均连接于门槛侧壁的内侧;后防撞架包括两个支架、横梁,支架包括腹板、连接板;腹板的顶部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底架上,连接板的顶部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门槛底壁上;门槛底壁或门槛侧壁上设置有一向下延伸的挡壁,挡壁与连接板之间形成一个开口朝下的凹槽,第二螺栓的螺帽置于凹槽中以被挡壁遮挡。本技术利用挡壁在第二螺栓的外侧遮挡第二螺栓,对第二螺栓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第二螺栓生锈,继而确保后防撞架能够快速拆装。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强,张梓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富华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19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