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通信,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通信的速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电子设备上需要设置的天线种类也越来越多,电子设备上常用的天线例如低频天线、定位天线;一般将天线设于电子设备的外壳或靠近外壳的位置,以更好的收发电磁波信号,而在一些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例如手持靠近头部的场景、手握游戏场景等,天线的效率会受到影响,会发生频偏的问题。基于此,如何在一些使用场景下确保电子设备上天线具有良好的效率,改善频偏问题,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在使用场景下确保天线具有良好的效率,改善频偏的电子设备。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3、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顶边、底边,以及连接于所述顶边与所述底边的一对侧边;及
4、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包括:
5、辐射体,包括相邻或相连的第一辐射体及第二辐射体,所述第一辐射体的至少部分设于其中一所述侧边;所述第一辐射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接地点、第一馈电点及第一自由端;
6、所述第二辐射体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顶边;所述第二辐射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接地点、第二馈电点及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接地点与所述第二接地点相邻或为同一位置,所述第二馈电点与所述第二自由端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馈电点与所述第二接地点的距离;
7、第一信号源,所述第一信号源电连接所述第一馈电点,用于激励所述第一辐射体形成支持第一频段的第一谐振模式,所述第一谐振模式的谐振电流分布在所述第一接地点至所述第一自由端之间,所述第一谐振模式为1/4波长模式,所述第一频段覆盖lb频段;及
8、第二信号源,所述第二信号源电连接所述第二馈电点,用于激励所述第二辐射体形成支持第二频段的第二谐振模式,所述第二谐振模式的谐振电流分布在所述第二馈电点至所述第二接地点之间,所述第二谐振模式为环模式,所述第二频段覆盖gps频段。
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设计第一辐射体为ifa天线及第一谐振模式为1/4波长模式,设计第二辐射体为环模式,即可以确保低频、定位频段具有较好的工作效率还能不减少第一信号源与第二信号源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升隔离度;通过设计第一辐射体、第一信号源所形成的低频天线设于侧边靠近顶边的位置,及将第二辐射体、第二信号源所形成的定位天线相连相邻设置,并将定位天线设于电子设备的边框的顶边,以将低频天线设于电子设备的边框的侧边,在手持接打电话的场景下,几乎不会遮挡低频天线,进而使低频天线在手持接打电话的场景下具有较好的效率以及抗频偏的作用,此外,在手握横屏游戏场景下,低频天线设于侧边,而低频天线的长度长,手握横屏游戏场景下对低频的遮挡少,或者没有遮挡,进而实现低频天线的频偏小,且手握横屏游戏场景下定位天线几乎不使用,故不会影响定位天线的使用。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馈电点与所述第一自由端之间的第一连接点,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调谐电路,所述第一调谐电路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调谐电路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调谐电路用于切换所述第一频段内的子频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调谐电路切换所述第一频段内的子频段时,所述第二频段保持常驻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谐振模式还在所述第一辐射体上形成分布电流,所述分布电流在所述第一馈电点与所述第一自由端之间形成电流强区及电流弱区,所述电流强区位于所述第一馈电点与所述电流弱区之间,所述第一调谐电路电连接所述电流强区。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与所述顶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辐射体与所述底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接地点与所述顶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自由端与所述顶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馈电点与所述第一接地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馈电点与所述第一自由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馈电点与所述第一自由端之间的第一辐射体中的一部分对应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按键部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点与所述第二接地点为同一位置且直接接地;或,所述第一接地点与所述第二接地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接地点与所述第二接地点皆接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接地点与所述第二接地点间隔设置时,所述第一接地点与所述第二接地点之间通过绝缘件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信号源还激励所述第四辐射体形成支持第五频段的第五谐振模式,所述第五谐振模式的谐振电流分布在所述第四接地点至所述第四自由端之间,所述第五谐振模式为1/4波长模式,所述第五频段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四频段的最小值。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调谐电路包括带通支路、第一开关单元及多个第一调谐支路,所述带通支路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辐射体的第一连接点,所述带通支路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另一端电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调谐支路的一端,每个所述第一调谐支路未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一端皆接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信号源还激励所述第四辐射体形成支持第六频段的第六谐振模式,所述第六谐振模式的第一部分电流分布在所述第四接地点至所述第四自由端之间,所述第六谐振模式的第二部分电流分布在所述第一自由端至所述第一连接点,并经所述带通支路下地,所述第六谐振模式的第一部分电流强度大于所述第六谐振模式的第二部分电流强度,所述第六谐振模式的第一部分电流方向与所述第六谐振模式的第二部分电流方向相同。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信号源还激励所述第四辐射体形成支持第七频段的第七谐振模式,所述第七谐振模式的第一部分电流分布在所述第四接地点至所述第四自由端之间,所述第七谐振模式的第二部分电流从所述带通支路,经所述第一连接点至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七谐振模式的第二部分电流强度大于所述第七谐振模式的第一部分电流强度,所述第七谐振模式的第二部分电流方向与所述第七谐振模式的第一部分电流方向相反。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还包括位于靠近于所述第一自由端的第二连接点,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信号源还用于激励所述第四辐射体形成支持第九频段的第九谐振模式,所述第九谐振模式的谐振电流分布在所述第五馈电点至所述第四自由端之间,所述第九谐振模式的分布电流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调谐电路流向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调谐电路用于切换所述第一频段中的子频段;所述第九谐振模式的谐振电流强度大于所述第九谐振模式的分布电流强度,所述第九谐振模式的谐振电流方向与所述第九谐振模式的分布电流方向相反。
19.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信号源还用于激励所述第五辐射体形成支持第十一频段的第十一谐振模式,所述第十一谐振模式的第一部分电流分布在所述第六馈电点至所述第五自由端之间,所述第十一谐振模式的第二部分电流分布在所述第二自由端至所述第二接地点之间,所述第十一谐振模式的谐振电流强度大于所述第十一谐振模式的第二部分电流强度,所述第十一谐振模式的谐振电流方向与所述第十一谐振模式的第二部分电流方向相同。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信号源还用于激励所述第五辐射体形成支持第十二频段的第十二谐振模式,所述第十二谐振模式的第一部分电流分布在所述第六馈电点至所述第五自由端之间,所述第十二谐振模式的第二部分电流分布在所述第二自由端至所述第二馈电点之间,所述第十二谐振模式的谐振电流强度大于所述第十二谐振模式的第二部分电流强度,所述第十二谐振模式的谐振电流方向与所述第十二谐振模式的第二部分电流方向相同。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中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馈电点与所述第二信号源之间的匹配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单元及第三带通电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三带通电路与所述第二馈电点断开或导通;所述第三带通电路对所述第十二频段为带通状态,所述第三带通电路对所述第二频段为带阻状态;当所述第三带通电路与所述第二馈电点导通时,所述第十二谐振模式的第二部分电流经所述带通电路下地,使所述第十二频段的效率增加。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