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动态数据结合测试数据识别裂缝的方法及图版与流程

专利查询1月前  20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提供了一种生产动态数据结合测试数据识别裂缝的方法及图版。


背景技术:

1、裂缝是一种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也是地下流体渗流的良好通道。裂缝的存在及其发育程度对油藏的注水开发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油藏储层裂缝的存在相当于高渗透通道,提高油井的采出率;另一方面裂缝的存在还会加强储层的非均质性,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油水井间的方向性水窜。因此,识别油藏裂缝可为油田的高效开采提供重要指导。

2、现有裂缝识别技术包括岩心观察法、示踪剂测试法、见水见效分析法、测井技术以及水驱前缘测试法等,这些识别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油藏岩心、流体以及示踪剂进行测试来验证裂缝的存在。

3、张丽艳在“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裂缝网络的识别方法研究—以胜利油区f潜山油藏应用为例”中指出,岩心观察是识别裂缝最直接的手段,它可直观地判断裂缝类型和裂缝形态,但在裂缝发育段,往往由于岩心获取收获率很低,所观察到的只有中、小裂缝,另外岩心获取成本也很高。

4、王西强“生产动态数据在白豹油田白209区储层裂缝识别中的应用”中提到,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可以识别大孔道、判断断层封闭性,对裂缝的认识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受限于示踪剂测试的数量和成本,无法对全油藏裂缝进行刻画。

5、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9425912a公开了一种碳酸盐岩油藏储层有效裂缝的识别方法,通过分析储层段基块岩石电阻率和深侧向电阻率之间的差异特征来识别储层的有效裂缝,能够准确、可靠的识别出储层裂缝发育层段,为碳酸盐岩裂缝性油藏的合理有效开发提供依据,但仍存在由于测井数据有限导致的准确率低等问题。

6、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14202437a公开了一种利用目标井在不同生产阶段的生产动态数据经过时域变换到频域,得到目标井在不同生产阶段的生产谱图,通过对生产谱图的定量化分析,最终得到目标井在各个生产阶段的各个缝洞类型的体积;该法同样需要借助装置的变换模块对生产动态数据从时域变换到频域,以及数据分析和体积计算模块进行后续生产动态数据的处理。

7、在实际矿场开发中,裂缝识别技术往往因为样品测试数量少和数据质量低,准确度十分有限;单次测试费用高、周期长,这些都给裂缝识别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油水井生产动态数据结合测试数据识别裂缝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利用示踪剂测试和见水分析识别裂缝存在的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以及测井技术因生产动态数据量少导致的识别准确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动态数据结合测试数据识别裂缝的方法及图版,根据已有示踪剂测试数据和见水分析数据的生产动态数据建立裂缝识别图版,将没有示踪剂测试数据和见水分析数据的生产动态数据导入图版即可进行相应裂缝的识别;本发明的图版包括针对不同情况下储层的裂缝识别关系图,可根据实际储层情况和现有数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关系图进行裂缝识别。

2、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上述生产动态数据结合测试数据的裂缝识别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一:油田基础及生产动态数据收集:

4、收集研究区注采井组基础及生产动态数据,包括:油藏基本地质参数、油水井生产数据、井位数据、示踪剂测试数据、见水分析数据;

5、步骤二:分析储层类型:

6、根据示踪剂测试数据和见水分析数据,初步划分储层类型;

7、步骤三:建立裂缝识别图版:

8、根据初步划分的储层类型,划分储层分类区间,建立裂缝识别图版;

9、步骤四:识别裂缝:

10、将研究区注采井组的生产动态数据导入裂缝识别图版中,根据数据落入的储层类型区间内来识别井组间的裂缝。

11、进一步地,所述油藏基本地质参数为地层系数、渗透率、储层厚度中的一个或多个。

12、所述油水井生产数据为月含水率上升速度、油水井生产日期、月平均日产液量、月平均日产油量、日产油递减率、井底流压、流压单位压降每米采油量中的一个或多个。

13、所述井位数据为井位坐标、注采井距中的一个或两个。

14、所述示踪剂测试数据为水驱速度。

15、所述见水分析数据为水推速度和注采井距。

16、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所述储层类型包括:孔隙型、裂缝-孔隙型、裂缝型三种类型。

17、进一步地,步骤三中,所述裂缝识别图版包括8个关系图中的至少一个关系图;所述关系图具体为:

18、①:平均地层系数/注采井距比值与水推速度的关系图;

19、②:以对应注水井投注时间计算油井含水率稳定达到50%的月含水率上升速度与以油井见水时间计算油井含水率稳定达到50%以上的月含水率上升速度的关系图;

20、③:平均地层系数/注采井距比值与以油井见水时间计算的油井含水率稳定达到50%以上的月含水率上升速度的关系图;

21、④:注采井距与油井含水率稳定达到75%以上的月含水率上升速度的关系图;

22、⑤:平均地层系数/注采井距比值与见水油井含水率稳定达到75%以上的月含水率上升速度的关系图;

23、⑥:油井月平均日产油量绝对下降幅度与月平均日产油量递减率的关系图;

24、⑦:油井月平均日产液量绝对下降幅度与月平均日产油量绝对下降幅度的关系图;

25、⑧:井底流压绝对下降幅度与流压单位压降每米采油量的关系图。

26、更进一步地,步骤四中,所述研究区注采井组的生产动态数据可为油藏基本地质参数、油水井生产数据、井位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

2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常规油井间储层,利用关系图①进行储层裂缝识别。

28、进一步地,关系图①中采用每个井组的平均地层系数与注采井距比值的目的在于消除注采井距的影响。

2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已有示踪剂测试数据和见水分析数据的储层,直接利用示踪剂测试数据和见水分析数据进行储层裂缝识别。

3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见水油井含水率为50%以上的中含水阶段储层,采用关系图②或③进行储层裂缝识别。

31、进一步地,关系图②或③为根据油井含水率上升速度判断注采井组储层类型;通过现场取水样,可以准确确定油井见水的时间,油井见水后含水率稳定达到50%以上的时间也可以精确确定,因此,可以准确利用油井计算出的含水率稳定达到50%以上的月平均含水率上升速度,替代含水上升率来表征不同储层类型对含水率上升速度的影响。

32、更进一步地,由于中含水阶段存在注入水多向受效的现象(一个油井见多个注水井的注入水),建立单一油水井注采井距与含水率上升速度的关系过于片面,无法准确描述,因此使用以对应注水井投注时间计算油井含水率稳定达到50%的月含水率上升速度与以油井见水时间计算油井含水率稳定达到50%以上的月含水率上升速度的关系或平均地层系数/注采井距比值与以油井见水时间计算的油井含水率稳定达到50%以上的月含水率上升速度的关系进行裂缝识别。

3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见水油井含水率为75%以上的中高含水阶段储层,采用关系图④或⑤进行储层裂缝识别。

34、进一步地,利用油井计算出的含水率稳定达到75%以上的月平均含水率上升速度,替代含水上升率来表征不同储层类型对含水率上升速度的影响;此外,对于中高含水阶段的储层,含水率快速上升,油井与某一个注水井存在优势通道导致的,因此在这一阶段可以使用油井与该注水井间的注采井距的关系。

3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裂缝导流能力下降会造成储层产液能力的下降的双重介质储层,采用关系图⑥进行储层裂缝识别。

36、进一步地,由于裂缝导流能力下降会造成储层产油能力的下降,通常在可采过程中,伴随着裂缝发育段储层压力下降,裂缝可能会逐步闭合或者裂缝开度减小,导致裂缝导流能力快速下降。因此,通过统计期内油井月平均日产油量绝对下降幅度及统计期内油井月平均日产油量递减率的阈值区间来识别裂缝发育段。

3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裂缝导流能力下降会造成储层产液能力的下降的双重介质储层,采用关系图⑦进行储层裂缝识别。

38、进一步地,由于裂缝导流能力下降会造成储层产液能力的下降,通常在开采过程中,随着储层压力下降,裂缝可能会逐步闭合或裂缝开度减小,导致其导流能力快速下降,即产液和产油能力下降,即便后期注水补充能量,裂缝发育段的产液能力也很难恢复或者保持排液能力稳定,一般裂缝型或裂缝导流为主的裂缝-孔隙型储层很难持续稳定生产两年以上。因此,对示踪剂测试井组中,已经确定油水井间油水连通储层类型后,以24月为统计周期,计算出油井统计期内月平均日产油量绝对下降幅度与月平均日产液量绝对下降幅度。

3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工作制度稳定、地层压力稳定的储层,采用关系图⑧适用于进行储层裂缝识别。

40、进一步地,油井工作制度稳定、地层压力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井底流压下降幅度,可以反映单位压降下不同储集类型的储层段的产油能力。在地层压力不稳定的复杂情况下,井底流压下降幅度,既不能代表生产压差的放大程度,也不能代表地层压力的下降幅度;但在有效导流裂缝的双重介质储层中,裂缝和基质的导流能力差异会导致裂缝和基质的压力下降幅度存在差异,裂缝中的压力相对变化快,对井底流压影响更大。因此,采用流压单位压降每米采油量和井底流压绝对下降幅度关系进行裂缝识别。

41、更进一步地,所述裂缝识别图版还包括:⑨水驱速度与注采井距的关系图和/或⑩水推速度速度与注采井距的关系图。

42、进一步地,所述裂缝识别方法还包括:利用水驱速度与注采井距的关系图和水推速度速度与注采井距的关系图对裂缝识别的结果进行验证。

43、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生产动态数据结合测试数据的裂缝识别方法的裂缝识别图版。

44、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了上述裂缝识别图版在储层裂缝识别中的应用。

45、进一步地,所述储层包括用于常规储层、见水油井含水率为50%以上的中含水阶段储层、见水油井含水率为75%以上的中高含水阶段储层、双重介质储层以及工作制度稳定、地层压力稳定的储层。

4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47、1、本发明通过裂缝响应特征与储层类型的关系建立裂缝识别图版,可用于识别大部分常规储层、中含水率阶段、中高含水率阶段以及双重介质储层等特殊情况的储层的裂缝识别;

48、2、该方法利用油藏常规生产动态数据结合生产测试数据就可以识别裂缝,在现有示踪剂测试数据及见水分析数据分析数据基础之上,结合油田日常的生产动态数据完成井组间裂缝的识别,大大节省了示踪剂测试成本,且对生产数据量的要求不高;

49、3、使用该图版及方法进行裂缝识别的总体符合率在90%以上,相比于测井技术的识别结果,总体符合率提高了20%以上;

50、4、该图版及方法适用于实现了油田生产井组间裂缝的快速、低成本识别,对油田开发方案设计和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技术特征:

1.一种生产动态数据结合测试数据识别裂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藏基本地质参数为地层系数、渗透率、储层厚度中的一个或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井生产数据为月含水率上升速度、油水井生产日期、月平均日产液量、月平均日产油量、日产油递减率、井底流压、流压单位压降每米采油量中的一个或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位数据为井位坐标、注采井距中的一个或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示踪剂测试数据为水驱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见水分析数据为水推速度和注采井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储层类型包括:孔隙型、裂缝-孔隙型、裂缝型三种类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裂缝识别图版为以下8个关系图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关系图具体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研究区注采井组的生产动态数据为油藏基本地质参数、油水井生产数据、井位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缝识别图版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利用所述水驱速度与注采井距的关系图和所述水推速度速度与注采井距的关系图对裂缝识别的结果进行验证。

12.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方法的裂缝识别图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裂缝识别图版在储层裂缝识别中的应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层包括:常规储层、见水油井含水率为50%以上的中含水阶段储层、见水油井含水率为75%以上的中高含水阶段储层、双重介质储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生产动态数据结合测试数据识别裂缝的方法及图版;所述方法通过收集油田基础及生产动态数据;根据示踪剂测试数据和见水分析数据,初步划分储层类型;进一步建立裂缝识别图版;将没有示踪剂测试数据及见水分析数据井组的生产动态数据导入裂缝识别图版,根据落入储层分类区间内的数据来识别井组间的裂缝。该方法只需在现有示踪剂测试数据及见水分析数据基础上,结合油田日常生产动态数据即可完成井组间裂缝的识别,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裂缝识别技术难度大、对数据质量及精度要求高、测试费用高、周期时间长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郑强,古家青,易传俊,艾尼·买买提,王志钢,李晓峰,祝恒东,王娜,叶勇,娜菲莎·买买提,王苗苗,李军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