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工程,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确定综合采油指数和动态储量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1、断溶体油藏是一种特殊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其形成过程为:深部碳酸盐岩受多期次构造挤压作用后,沿深大断裂发育一定规模的破碎带,经多期岩溶水沿断裂下渗或局部热液上涌致使破碎带内断裂、裂缝被溶蚀改造而形成柱状溶蚀孔、洞储集体,在上覆泥灰岩、泥岩等盖层封堵以及侧向致密灰岩遮挡下,形成一种不规则状的断控岩溶缝洞体,并在后期油气沿深大断裂垂向运移、充注成藏。断溶体油藏作为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的新类型和新目标,预测油气资源量超10亿吨油当量,是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新阵地。
2、油井采油指数是指单位生产压差下油井的日产油量,又可称为油井生产指数,是油井生产能力的重要表征参数。动态储量是指利用动态数据评价得到的储量,是油藏开发设计和开发生产管理最可靠的物质基础。准确评价断溶体油藏油井采油指数及动态储量,是制定与调整该类油藏开发技术政策、评价油藏开发效果、评估油藏开发潜力的重要基础。由于断溶体油藏储集体发育大量破碎带及天然裂缝,导致流体渗流不再是传统的线性渗流,产能曲线也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需要采用指数式产能方程进行定量描述。而现有的动态储量评价方法未考虑储层非线性流动特征,且传统的动态储量或采油指数评价方法,只能评价其中一个参数,无法同时兼顾评价。
3、因此,亟待建立一种适用于断溶体油藏、可同时评价油井综合采油指数和动态储量的方案,这对指导矿场生产、丰富断溶体油藏工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需要提供一种考虑断溶体油藏非线性流动,且能够同时确定超深断溶体油藏油井综合采油指数及动态储量的方案。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综合采油指数和动态储量的方法,包括:收集待评价井的地质及生产资料;根据所述地质及生产资料数据,实时计算累产油比指数和产量压降比指数,基于此,对预设的综合关系方程进行拟合,从而根据拟合系数和油藏流动特征得到综合采油指数,其中,根据断溶体油藏物质平衡方程以及油井产能方程,构建含有所述累产油比指数和所述产量压降比指数在内的所述综合关系方程;根据所述综合采油指数计算油藏平均压力,从而由所述第一拟合系数以及分别在原始地层压力和所述油藏平均压力下的原油体积系数得到动态储量。
3、优选地,在构建所述综合关系方程的过程中,包括:建立所述断溶体油藏物质平衡方程,通过利用动态储量、在原始地层压力和油藏平均压力下的原油体积系数和油藏综合压缩系数来表征所述第一拟合系数,将所述断溶体油藏物质平衡方程转换为含有所述第一拟合系数和原始地层压力与实时油藏平均压力的差值在内的第一表达式;基于所述综合采油指数和指数式油藏流动特征,建立关于生产压差与产量之间的第二表达式,所述生产压差为油藏平均压力和井底流压的差值;基于油藏平均压力,将所述第一表达式和所述第二表达式联立,获得所述综合关系方程,其中,所述累产油比指数利用累产油量和产量表示,所述产量压降比指数利用产量、原始地层压力和井底流压表示。
4、优选地,所述综合关系方程利用如下表达式表示:
5、
6、
7、
8、
9、其中,y表示所述产量压降比指数,tm表示所述累产油比指数,n表示油藏流动特征指数,pi表示原始地层压力,pwf表示井底流压,q表示实时产量,np表示累产油量,z表示油井综合采油指数,a表示第一拟合系数,b表示第二拟合系数。
10、优选地,在由所述第一拟合系数以及分别在原始地层压力和所述油藏平均压力下的原油体积系数得到动态储量的步骤中,利用如下表达式计算所述动态储量:
11、
12、其中,n表示动态储量,a表示第一拟合系数,boi表示在油藏平均压力下的原油体积系数,bo表示在原始地层压力下的原油体积系数,ct表示油藏综合压缩系数。
13、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地质及生产资料中的实测的井口油压数据,利用井筒多相管流模型,折算出与井口油压实测值对应的井底流压,以利用折算出的井底流压来计算所述产量压降比指数。
14、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定期对所述井筒多相管流模型进行更新,利用最优折算模型作为所述井筒多相管流模型来折算动态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井底流压,其中,利用如下方法来优选所述井筒多相管流模型:根据所收集的地质及生产资料,利用各备选折算模型,分别计算相应的井底流压备选数据,将最接近井底流压实测值的备选数据所对应的备选折算模型确定为所述井筒多相管流模型。
15、优选地,所述备选折算模型包括beggs-brill模型、hagedorn-brown模型、gray模型和petalas-aziz模型。
16、优选地,所述地质及生产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油藏原始地层静压、油藏温度、基于每日的动态生产资料、井身结构数据、井底流压实测数据、沿井筒温度剖面测试数据以及pvt测试数据,其中,所述基于每日的动态生产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产油、产气、产水和油压,所述井身结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井斜数据、套管及油管的深度、内外径尺寸、粗糙度和射孔数据。
17、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如上述所述的方法步骤的一系列指令。
18、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综合采油指数和动态储量的系统,包括:数据收集模块,其配置为收集待评价井的地质及生产资料;采油指数生成模块,其配置为根据所述地质及生产资料数据,实时计算累产油比指数和产量压降比指数,基于此,对预设的综合关系方程进行拟合,从而根据拟合系数和油藏流动特征得到综合采油指数,其中,根据断溶体油藏物质平衡方程以及油井产能方程,构建含有所述累产油比指数和所述产量压降比指数在内的所述综合关系方程;动态储量计算模块,其配置为根据所述综合采油指数计算油藏平均压力,从而由所述第一拟合系数以及分别在原始地层压力和所述油藏平均压力下的原油体积系数得到动态储量。
19、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20、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确定综合采油指数和动态储量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针对超深断溶体油藏中流体存在非达西渗流,油井产能曲线呈现非线性的特征,采用指数式产能方程来定量描述油井产量与生产压差之间的关系,然后将其与普适性的油藏物质平衡方程联立,推导得到与的关系式;为此利用实测生产数据拟合关系式,可同时确定动态储量及油井综合产能指数,应用方便,计算便捷。本发明为断溶体油藏油井综合采油指数及动态储量的同时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评价结果可有效指导油井生产动态预测和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
21、具体地,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1)针对断溶体油藏流体流动存在非线性阻力,选取了指数式产能方程,可以反映非线性流动,更加符合油藏实际流动特征;(2)计算快速便捷,实用性强,使得本发明不需要复杂的编程计算,可同时确定油藏动态储量及油井综合采油指数,计算速度较快,矿场使用简单、方便、快捷,易推广;(3)本发明所需资料均易得到,所需的井口油压、产量为日常监测数据,所需的井身结构数据、pvt测试数据均易获得。
22、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1.一种用于确定综合采油指数和动态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构建所述综合关系方程的过程中,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关系方程利用如下表达式表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第一拟合系数以及分别在原始地层压力和所述油藏平均压力下的原油体积系数得到动态储量的步骤中,利用如下表达式计算所述动态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定期对所述井筒多相管流模型进行更新,利用最优折算模型作为所述井筒多相管流模型来折算动态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井底流压,其中,利用如下方法来优选所述井筒多相管流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备选折算模型包括beggs-brill模型、hagedorn-brown模型、gray模型和petalas-aziz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步骤的一系列指令。
10.一种用于确定综合采油指数和动态储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