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通信,具体涉及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设备的通信需求增加,电子设备需设置越来越多的天线,如何提升天线效率,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提升天线效率的天线组件及具有该天线组件的电子设备。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天线组件,包括:
3、参考地板,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之间的连接处形成拐角点;
4、第一辐射体,所述第一辐射体沿所述第二边设置,所述第一辐射体包括馈电点和相对设置的第一自由端、连接端,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第一自由端间隔设置;
5、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连接端,所述电连接件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参考地板,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拐角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频段的1/16波长;及
6、信号源,所述信号源电连接所述馈电点,所述信号源用于激励所述参考地板形成汇聚于所述电连接件的地板电流,至少部分所述地板电流沿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分布,所述信号源还用于激励所述第一辐射体上至少形成支持所述第一频段的第一谐振模式,所述第一谐振模式在所述第一辐射体上的谐振电流从所述连接端流向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谐振模式为1/4波长模式,所述地板电流用于提升所述第一频段的辐射效率。
7、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的天线组件。
8、本申请提供的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通过设计参考地板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边与第二边之间的连接处形成拐角点;第一辐射体包括馈电点和相对设置的第一自由端、连接端,馈电点与第一自由端间隔设置;电连接件的一端电连接连接端,电连接件的另一端电连接参考地板,电连接件与拐角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频段的1/16波长;信号源电连接馈电点,信号源用于激励参考地板形成汇聚于所述电连接件的地板电流,至少部分所述地板电流沿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分布,所述信号源还用于激励第一辐射体上至少形成支持第一频段的第一谐振模式,第一谐振模式在第一辐射体上的谐振电流从连接端流向第一自由端,第一谐振模式为1/4波长模式,以便于参考地板与第一辐射体皆参与能量辐射,以支持第一频段,所述地板电流用于提升所述第一频段的辐射效率,由于第一频段的辐射有参考地板的参与,且参考地板上的电流汇聚于与拐角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频段的1/16波长的电连接件,如此,参考地板上产生的反向电流少,远场能量抵消少,更有效地提升第一频段的辐射效率。
1.一种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点位于所述连接端;或者,所述馈电点位于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自由端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1/4波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1/4波长的1/5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谐电路包括开关单元及多个调谐分支,所述开关单元的固定端电连接所述电连接件的另一端,每个所述调谐分支的阻抗不同,每个所述调谐分支的一端皆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选择端,每个所述调谐分支的另一端皆电连接所述参考地板。
6.如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点位于所述连接端,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沿所述第一边设置的第二辐射体,所述第二辐射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端,所述第二辐射体的另一端为第二自由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源激励所述第一辐射体上形成的所述第一谐振模式还在所述第二辐射体上激励出谐振电流,所述第一谐振模式在所述第一辐射体上的谐振电流的电流强度大于所述第一谐振模式在所述第二辐射体上的谐振电流的电流强度,所述第一谐振模式在所述第一辐射体上的谐振电流的电流方向与所述第一谐振模式在所述第二辐射体上的谐振电流的电流方向相反。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源还在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上形成支持第二频段的第二谐振模式,所述第二谐振模式在所述第二辐射体上的电流强度大于所述第二谐振模式在所述第一辐射体上的电流强度,所述第二谐振模式在所述第二辐射体上的电流方向与所述第二谐振模式在所述第一辐射体上的电流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谐振模式为所述第二频段的1/2波长模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体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频段对应的1/4波长,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频段对应的1/4波长的1/5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第二调谐电路,所述第二调谐电路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馈电点,所述第二调谐电路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参考地板,所述第二谐振模式的谐振电流能够经所述参考地板经所述第二调谐电路流向所述第二辐射体,所述第二调谐电路用于增加所述第二谐振模式在所述第二辐射体上的谐振电流的电流路径。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点与所述拐角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自由端与所述拐角点之间的距离;
12.如权利要求2-5、7-11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第三辐射体,所述第三辐射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自由端和第一接地端,所述第三自由端与所述第一自由端之间为第一耦合缝隙,所述第一接地端接地。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源激励所述第一辐射体上形成所述第一谐振模式时,在所述第三辐射体上形成第二子谐振模式,所述第一谐振模式的电流强度大于所述第二子谐振模式的电流强度,所述第二子谐振模式的电流方向与所述第一谐振模式的电流方向相反。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源还在所述第三辐射体上形成支持第三频段的第三谐振模式,所述第三谐振模式包括位于所述第三辐射体上的第三子谐振模式及位于所述第一辐射体上的第四子谐振模式,所述第三子谐振模式的电流强度大于所述第四子谐振模式的电流强度,所述第三子谐振模式的电流方向与所述第四子谐振模式的电流方向相同,所述第三子谐振模式为所述第三频段的1/4波长模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边的长度,所述第三辐射体沿所述第二边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辐射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频段的1/4波长;
17.如权利要求8-10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第四辐射体,所述第四辐射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四自由端和第二接地端,所述第四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自由端之间为第二耦合缝隙,所述第二接地端接地。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7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