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汽车,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连接件,以及具有该连接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1、a柱结构是不可缺少的车身结构件,a柱结构的存在可以使车身结构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车身刚度,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保护驾驶舱减小变形,对驾驶员以及乘客的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现有的a柱结构较为复杂,且由于a柱是钣金结构,在进行传力时,连接部容易发生变形,而且多个传力结构与a柱的连接处处于不同位置,在传力时容易导致连接处变形且无法很好的将力传递分散,容易发生应力集中导致结构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件的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a柱结构复杂、传力路径单一、应力集中的问题中的一个。
2、本申请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连接件。
3、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车辆的a柱连接;所述连接件设置有轮罩上纵梁连接部,所述轮罩上纵梁连接部适于与轮罩上纵梁连接;所述连接件设置有顶框加强梁连接部,所述顶框加强梁连接部适于与车辆的顶框加强梁连接。
4、可选地,连接件还包括:铰链连接部,所述铰链连接部适于与车辆的车门铰链连接。
5、可选地,连接件还包括:轮罩连接部,所述轮罩连接部适于与车辆的前轮罩连接。
6、可选地,连接件还包括:仪表台管梁连接部,所述仪表台管梁连接部适于与车辆的仪表台管梁连接。
7、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8、可选地,所述轮罩上纵梁连接部以及所述顶框加强梁连接部均为凹槽结构。
9、可选地,所述轮罩上纵梁连接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顶框加强梁连接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正投影的一部分重叠。
10、可选地,连接件还包括:铰链连接部、轮罩连接部和仪表台管梁连接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板体连接在所述第二板体的前端,所述轮罩上纵梁连接部、所述顶框加强梁连接部和所述轮罩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铰链连接部和所述仪表台管梁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板体。
11、可选地,所述第一板体的外侧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形成为所述轮罩上纵梁连接部,
12、所述第一板体的内侧面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口方向背离所述第一板体的外侧面,所述第二安装槽形成为所述顶框加强梁连接部。
13、可选地,所述第二板体的外侧面设有向外凸出的多个第一凸台,所述多个第一凸台形成为所述铰链连接部,所述第一凸台上设有沿所述第二板体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形成为所述铰链连接部,所述第二板体的内侧面设有向外凸出的多个第二凸台,所述多个第二凸台形成为所述仪表台管梁连接部,所述第二凸台上设有沿所述第二板体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形成为所述仪表台管梁连接部,所述第二板体的内侧面设有多个加强筋,每个所述第二凸台至少与一个所述加强筋连接。
14、可选地,所述第二板体的外侧面设有定位孔和安装座,所述定位孔适用于定位车辆的车门铰链,所述安装座适用于连接所述车门铰链的调节螺栓。
15、可选地,所述第二板体设有向自身内侧面凹陷的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被构造为适于车辆的车门铰链开合。
16、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连接件;a柱,所述a柱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还包括铰链连接部、轮罩连接部和仪表台管梁连接部;轮罩上纵梁,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所述轮罩上纵梁与所述轮罩上纵梁连接部连接;顶框加强梁,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所述顶框加强梁与所述顶框加强梁连接部连接;前轮罩,所述前轮罩与所述轮罩连接部连接;仪表台管梁,所述仪表台管梁与所述仪表台管梁连接部连接;车门,所述车门通过车门铰链与所述铰链连接部连接。
17、可选地,车辆还包括:偏置碰滑块,所述偏置碰滑块连接在所述轮罩上纵梁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在所述车辆从前往后的方向上,所述偏置碰滑块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增加。
18、可选地,还包括:纵梁,所述纵梁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所述纵梁的前端与所述轮罩上纵梁的前端连接,所述纵梁的后端与所述前轮罩连接;门槛加强梁,所述门槛加强梁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所述门槛加强梁与所述a柱的下端连接。
19、可选地,所述a柱和所述连接件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所述a柱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开设置,所述仪表台管梁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车辆还包括:前围板总成,所述前围板总成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与所述仪表台管梁间隔开,且所述前围板总成的两端分别于与两个所述a柱连接;横梁,所述横梁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并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与所述仪表台管梁间隔开,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a柱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的下端连接;其中,所述仪表台管梁、两个所述a柱、两个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前围板总成合围形成第一环状传力结构,所述仪表台管梁、两个所述a柱、两个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横梁合围形成第二环状传力结构。
20、根据本申请的连接件,通过连接件将a柱、轮罩上纵梁和顶框加强梁连接形成整体结构,使得上述整体结构可以协同受力,形成多向传力路径,以在车辆受到撞击时分散冲击力,降低乘员舱变形的风险。
21、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1.一种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上纵梁连接部以及所述顶框加强梁连接部均为凹槽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上纵梁连接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顶框加强梁连接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正投影的一部分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外侧面设有定位孔和安装座,所述定位孔适用于定位车辆的车门铰链,所述安装座适用于连接所述车门铰链的调节螺栓。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设有向自身内侧面凹陷的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被构造为适于车辆的车门铰链开合。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和所述连接件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所述a柱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开设置,所述仪表台管梁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车辆还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