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9天前  19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上。

2、对于一般的电池单体而言,电池单体设置有泄压部件,在电池单体热失控时,通过泄压部件泄放电池单体内部的压力,以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除了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外,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能够有效提高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外壳,外壳包括泄压部件,泄压部件设置有第一槽,泄压部件被配置为能够沿第一槽裂开,以泄放电池单体内部的压力;第一槽包括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和第三槽段,第一槽段与第三槽段相对设置,第二槽段连接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第一槽段的残厚和第三槽段的残厚均小于第二槽段的残厚。

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槽段的残厚和第三槽段的残厚均小于第二槽段的残厚,相当于增大了第二槽段的残厚,提高了泄压部件在设置第二槽段的区域的抗疲劳强度,降低了在电池单体正常使用过程中泄压部件在第二槽段位置裂开的可能性,提高了泄压部件的长期可靠性,提高了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

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段的深度大于第二槽段的深度,使得第一槽段的残厚小于第二槽段的残厚。在成型时,可以在泄压部件上将第一槽段相较于第二槽段加工更深一些,以实现第一槽段的残厚小于第二槽段的残厚,实现方式简单。

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槽段的深度大于第二槽段的深度,使得第三槽段的残厚小于第二槽段的残厚。在成型时,可以在泄压部件上将第三槽段相较于第二槽段加工更深一些,以实现第三槽段的残厚小于第二槽段的残厚,实现方式简单。

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段的残厚等于第三槽段的残厚。在电池单体泄压时,泄压部件沿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裂开时具有更好的同步性,进一步缩短泄压部件沿第一槽裂开的时间,提高泄压及时性。

7、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第二槽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相连。这样,第二槽段的两端未分别超出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在泄压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和第三槽段限定的区域准确泄压,不易造成泄压部件其他区域开裂泄压,更容易实现定向泄压。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段与第二槽段相连于第一位置,沿第一槽段的延伸方向,第一位置偏离第一槽段的两端。在泄压过程中,泄压部件在第一位置裂开后,裂纹可以沿第一槽段从第一位置向两端扩散,缩短泄压部件沿第一槽段裂开的时间。

9、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槽段的延伸方向,第一位置位于第一槽段的中点位置。在泄压过程中,裂纹沿第一槽段从第一位置向两端的扩散距离相等,进一步缩短泄压部件沿第一槽段裂开的时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槽段与第二槽段相连于第二位置,沿第三槽段的延伸方向,第二位置偏离第三槽段的两端。在泄压过程中,泄压部件在第二位置裂开后,裂纹可以沿第三槽段从第二位置向两端扩散,缩短泄压部件沿第三槽段裂开的时间。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三槽段的延伸方向,第二位置位于第三槽段的中点位置。在泄压过程中,裂纹沿第三槽段从第二位置向两端的扩散距离相等,进一步缩短泄压部件沿第三槽段裂开的时间。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和第三槽段均为沿直线轨迹延伸的槽。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和第三槽段均为直线形槽,能够降低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和第三槽段的成型难度。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段垂直于第二槽段;和/或,第三槽段垂直于第二槽段。若第一槽段垂直于第二槽段,第一槽段与第二槽段相连的位置附近应力更为集中,在电池单体的起爆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减小第一槽段的加工深度,降低第一槽段的加工难度。若第三槽段垂直于第二槽段,第三槽段与第二槽段相连的位置附近应力更为集中,在电池单体的起爆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减小第三槽段的加工深度,降低第三槽段的加工难度。

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槽段,第四槽段位于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之间,且与第二槽段相连。由于第二槽段的残厚小于第一槽段残厚和第三槽段残厚,第二槽段较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更难裂开,设置第四槽段后,第二槽段和第四槽段相连的位置应力更为集中,形成应力集中位,削弱第二槽段在该位置的强度,更容易被破坏,降低泄压部件沿第二槽段裂开的难度。

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段的残厚和第三槽段的残厚均小于第四槽段的残厚。使得第四槽段与第二槽段相连的位置相较于第一槽段与第二槽段相连的位置以及第三槽段与第二槽段相连的位置更难裂开,降低泄压部件在电池单体正常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变形,而导致泄压部件从第四槽段与第二槽段相连的位置裂开的可能性,提高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

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槽段为一个。简化第一槽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1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槽段与第四槽段相连于第三位置,沿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第三位置与第一槽段的间距为l1,第三位置与第三槽段的间距为l2,满足:|l1-l2|≤1mm。能够实现第三位置在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上尽可能居中,降低泄压部件沿第二槽段裂开的难度。

18、在一些实施例中,|l1-l2|≤0.5mm。进一步降低泄压部件沿第二槽段裂开的难度。

1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槽段为多个,多个第四槽段沿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槽段与多个第四槽段相连的位置能够对应形成多个应力集中位,能够进一步降低泄压部件沿第二槽段裂开的难度。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多个第四槽段均匀分布于第二槽段,第二槽段位于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之间的部分的长度为l3,第四槽段的个数为n,满足:l3/n≤25mm。使得第二槽段上相邻的两个应力集中位的距离不会过大,使得泄压部件第二槽段产生的裂纹能够更为容易地从一个应力集中位扩散到另一个应力集中位,从而降低泄压部件沿第二槽段裂开的难度。

21、在一些实施例中,8mm≤l3/n≤20mm。进一步缩小第二槽段上相邻的两个应力集中位的距离,使得泄压部件第二槽段产生的裂纹更容易从一个应力集中位扩散到另一个应力集中位。当然,第二槽段上相邻的两个应力集中位的距离也不会过小,降低因两个应力集中过近而造成泄压部件在电池单体正常使用过程中沿第二槽段裂开的可能性。

22、在一些实施例中,20mm≤l3≤150mm。若l3<20mm,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的间距较小,泄压部件的泄压面积较小,泄压部件的泄压效率较低;若l3>150mm,第二槽段的长度过大,泄压部件在第二槽段的中部区域的抗疲劳强度较低。而20mm≤l3≤150mm,既可以增大泄压部件的泄压面积,又可以提高泄压部件在第二槽段位置的抗疲劳强度。

23、在一些实施例中,10mm≤l3≤100mm。

2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槽段的长度为l4,第一槽段的长度为l5,满足:l4/l5≤1/4。若l4/l5>1/4,第四槽段的长度过长,泄压部件在第四槽段的位置的抗疲劳强度降低,泄压部件在电池单体正常使用过程中容易被破坏的可能性,影响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此外,在泄压过程中,裂纹沿着第二槽段扩散时,裂纹扩散到第二槽段与第四槽段相连的位置时,容易沿着第四槽段扩散,而不沿着第二槽段继续扩散,使得泄压部件无法沿着第二槽段完全裂开,泄压部件的泄压面积降低。而l4/l5≤1/4,能够有效降低提高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且能够使泄压部件在电池单体泄压时沿着第二槽段完全裂开,提高泄压部件的泄压面积。

25、在一些实施例中,l4/l5≤1/6。进一步降低第四槽段对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以及泄压部件的泄压面积的影响。

2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和第三槽段限定出泄压区;泄压部件设置有引导槽,引导槽与第二槽段间隔设置,引导槽被配置为引导泄压区翻转打开。引导槽的设置有助于泄压区翻转打开,降低泄压区的翻转难度,能够有效提高泄压及时性。

2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和第三槽段限定出两个泄压区,两个泄压区分别位于第二槽段的两侧;泄压部件设置有两个引导槽,第二槽段位于两个引导槽之间,两个引导槽被配置为分别引导两个泄压区翻转打开。在泄压过程中,两个引导槽可以分别对两个泄压区起到引导作用,提高两个泄压区的打开速率,更为及时地泄压。

2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均与引导槽不接触。引导槽不易对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的影响,提高泄压部件在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位置的抗疲劳强度,降低因引导槽与第一槽段、第三槽段相连产生应力集中,造成泄压部件在电池单体正常使用过程中在相连的位置裂开的可能性。此外,在泄压过程中,在泄压部件沿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裂开后,裂纹不易扩散至引导槽,降低泄压区打开后从泄压部件脱离飞溅的可能性。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泄压部件的厚度方向,引导槽和第一槽分别设置于泄压部件的两侧。一方面,降低引导槽在成型时对第一槽所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引导槽对泄压区能够产生更好的引导效果,使得泄压区更容易翻转打开。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槽沿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延伸。

31、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分别位于引导槽的两侧,第二槽段位于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之间的部分的长度为l3,引导槽的长度为l6,满足:1mm≤l3-l6≤10mm。若l3-l6<1mm,第一槽段和第三槽中的至少一者与引导槽的间距较小,引导槽对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的影响较大,容易导致泄压部件在第一槽段或第三槽段靠近引导槽的位置提前裂开的可能性,出现提前泄压的可能性。若l3-l6>10mm,引导槽的长度较短,引导槽助于泄压区翻转的能力较差。而1mm≤l3-l6≤10mm,既可以降低泄压部件提前泄压的可能性,又可以提高引导槽帮助泄压区翻转打开的引导能力。

32、在一些实施例中,2mm≤l3-l6≤6mm。进一步降低泄压部件提前泄压的可能性,且进一步提高引导槽帮助泄压区翻转打开的引导能力。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槽段的延伸方向,引导槽和第二槽段的间距为l7,第一槽段从第二槽段向靠近引导槽的方向延伸的部分的长度l8,0.5mm≤|l7-l8|≤15mm。若|l7-l8|<0.5mm,第一槽段的端部与引导槽的距离较小,在泄压部件的裂纹沿着第一槽段扩散至第一槽段的端部时,裂纹容易扩散至引导槽,从而导致泄压区脱离;若|l7-l8|>15mm,在l7>l8的情况下,引导槽和第二槽段的间距较大,引导槽助于泄压区翻转的能力较差,在l7<l8的情况下,引导槽和第二槽段的间距较小,泄压区的翻转打开的面积较小,泄压区的泄压面积降低。而0.5mm≤|l7-l8|≤15mm,既降低泄压区发生脱离飞溅的可能性,又可以提高泄压区翻转打开难度以及增大泄压区的打开面积。

34、在一些实施例中,1mm≤|l7-l8|≤10mm。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泄压部件设置有第二槽,第一槽设置于第二槽的槽底面。第二槽的设置能够减小第一槽的成型深度,减小泄压部件在成型第一槽时所受到的成型力,降低泄压部件在成型第一槽时产生裂纹的可能性。

3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槽包括第五槽段、第六槽段和第七槽段,第五槽段和第七槽段相对设置,第六槽段连接第五槽段和第七槽段;第一槽段设置于第五槽段的槽底面,第二槽段设置于第六槽段的槽底面,第三槽段设置于第七槽段的槽底面。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和第三槽段分别设置在第五槽段、第六槽段和第七槽段的槽底面,使得第二槽中的各个槽段与第一槽中的各个槽段相对应,能够有效减小第二槽占用泄压部件的空间,提高泄压部件的强度。

37、在一些实施例中,泄压部件设置有第三槽,第三槽包括第八槽段、第九槽段和第十槽段,第八槽段和第十槽段相对设置,第九槽段连接第八槽段和第十槽段;第五槽段设置于第八槽段的槽底面,第六槽段设置于第九槽段的槽底面,第七槽段设置于第十槽段的槽底面。第五槽段、第六槽段和第七槽段分别设置在第八槽段、第九槽段和第十槽段的槽底面,使得第三槽中的各个槽段与第二槽中的各个槽段相对应,能够有效减小第三槽占用泄压部件的空间,提高泄压部件的强度。

38、在一些实施例中,泄压部件设置有第三槽,第二槽设置于第三槽的槽底面。第三槽的设置能够减小第二槽的成型深度,减小泄压部件在成型第二槽时所受到的成型力,降低泄压部件在成型第二槽时产生裂纹的可能性。

39、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泄压部件的厚度方向,泄压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三槽、第二槽和第一槽沿第一表面指向第二表面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为h0,第二槽的残厚为h1,第三槽的残厚为h2,满足:0.1≤h1/h0≤0.5;和/或,0.2≤h2/h0≤0.8。若h1/h0<0.1,第二槽的残厚较小,第二槽的深度较大,第二槽的成型难度较大,成型困难;若h1/h0>0.5,第二槽的残厚较大,第一槽的成型深度较大,第一槽的成型难度增大。而0.1≤h1/h0≤0.5,可以降低第一槽和第二槽的成型难度。若h2/h0<0.2,第三槽的残厚较小,第三槽的深度较大,第三槽的成型难度较大,成型困难;若h2/h0>0.8,第三槽的残厚较大,第二槽的成型深度较大,第二槽的成型难度增大。而0.2≤h2/h0≤0.8,可以降低第三槽和第二槽的成型难度。

40、在一些实施例中,0.1≤h1/h0≤0.3。

41、在一些实施例中,0.2≤h2/h0≤0.6。

4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段的残厚为d1,第二槽段的残厚为d2,满足:0.15≤d1/d2≤0.95。若d1/d2<0.15,第二槽段的残厚过大,在泄压时,容易出现泄压部件不能沿着第二槽段裂开的风险,泄压及时性较差;若d1/d2>0.95,第二槽段的残厚过小,泄压部件在电池单体正常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沿第二槽段裂开的风险,影响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而0.15≤d1/d2≤0.95,既可以提高电池单体的泄压及时性,又可以提高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

43、在一些实施例中,0.3≤d1/d2≤0.9。使得电池单体的性能更优,能够提高电池单体的泄压及时性和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

44、在一些实施例中,0.5≤d1/d2≤0.85。进一步提高电池单体的综合性能,既可以将泄压部件在电池单体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沿第二槽段裂开的概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又可以将电池单体热失控时发生爆炸的概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4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槽段的残厚为d3,满足:0.15≤d3/d2≤0.95。若d3/d2<0.15,第二槽段的残厚过大,在泄压时,容易出现泄压部件不能沿着第二槽段裂开的风险,泄压及时性较差;若d3/d2>0.95,第二槽段的残厚过小,泄压部件在电池单体正常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沿第二槽段裂开的风险,影响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而0.15≤d3/d2≤0.95,既可以提高电池单体的泄压及时性,又可以提高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

46、在一些实施例中,0.3≤d3/d2≤0.9。使得电池单体的性能更优,提高电池单体的泄压及时性和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

47、在一些实施例中,0.5≤d3/d2≤0.85。进一步提高电池单体的综合性能,既可以将泄压部件在电池单体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沿第二槽段裂开的概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又可以将电池单体热失控时发生爆炸的概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48、在一些实施例中,0.03mm≤d3≤0.5mm。

49、在一些实施例中,0.15mm≤d3≤0.4mm。

50、在一些实施例中,0.03mm≤d1≤0.5mm;和/或,0.05mm≤d2≤0.65mm。

51、在一些实施例中,0.15mm≤d1≤0.4mm。

52、在一些实施例中,0.25mm≤d2≤0.5mm。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包括第一壁部;泄压部件为第一壁部;或,泄压部件与第一壁部分体设置,泄压部件安装于第一壁部。若第一壁部作为泄压部件,第一槽可以直接成型于第一壁部,形成一体式泄压结构,可靠性更高,省去泄压部件的安装工艺,能够降低电池单体的生产成本。若泄压部件安装于第一壁部,泄压部件为独立于外壳的部件,泄压机构和外壳可以单独生产组装,生产难度低且效率高。

54、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包括壳体和端盖;壳体具有开口;端盖封闭开口,端盖为第一壁部。使得端盖具有泄压功能,在端盖上成型第一槽的成型难度更低。

55、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包括壳体和端盖,壳体具有开口;端盖封闭开口;壳体的至少一个壁部为第一壁部。使得壳体具有泄压功能,在泄压时,从电池单体内部排出的排放物对端盖外侧的外部部件不易造成影响,降低了外部部件被排放物损坏的可能性。

56、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底壁和多个侧壁,多个侧壁围设于底壁的周围,壳体在与底壁相对的一端形成开口;底壁为第一壁部。底壁具有泄压功能,电池单体热失控时,可以通过底壁进行泄压,在电池中,泄压部件不易受到其他电池单体的遮挡。

5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壁部为长方形壁部,第二槽段沿第一壁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均沿第一壁部的宽度方向延伸。这样,第二壁部可以为第二槽段提供更多的空间,可以将第二槽段做得更长,增大泄压部件的泄压面积。

58、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泄压部件的厚度方向,第一壁部具有外表面,外表面背离外壳的内部;第一槽段具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中平面,第二槽段具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中平面,第三槽段具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三中平面,外表面的中心点到第一中平面的最小距离为m1,外表面的中心点到第二中平面的最小距离为m2,外表面的中心点到第三中平面的最小距离为m3,满足:m2<m1,m2<m3。在电池单体内部压力变化时,第一壁部越靠近中心点的位置越容易变形,而m2<m1,m2<m3,使得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距离中心点更远,提高了泄压部件在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位置的抗疲劳强度。

59、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泄压部件的厚度方向,外表面的中心点的投影位于第二槽段内;和/或,|m3-m1|≤5mm。若外表面的中心点的投影位于第二槽段内,第二槽段更靠近外表面的中心点,泄压部件在泄压时能够更为及时地沿第二槽段裂开,提高泄压部件的泄压及时性。若|m3-m1|≤5mm,使得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距离中心点均较远,降低泄压部件在中心点附近的变形对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的影响。

60、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表面为长方形或圆形或正多边形。

61、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第一方面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

62、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电池单体用于给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槽段的深度,使得所述第一槽段的残厚小于所述第二槽段的残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槽段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槽段的深度,使得所述第三槽段的残厚小于所述第二槽段的残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的残厚等于所述第三槽段的残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槽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槽段和所述第三槽段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与所述第二槽段相连于第一位置,沿所述第一槽段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位置偏离所述第一槽段的两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槽段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槽段的中点位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槽段与所述第二槽段相连于第二位置,沿所述第三槽段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位置偏离所述第三槽段的两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槽段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三槽段的中点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所述第二槽段和所述第三槽段均为沿直线轨迹延伸的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垂直于所述第二槽段;和/或,所述第三槽段垂直于所述第二槽段。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槽段,所述第四槽段位于所述第一槽段和所述第三槽段之间,且与所述第二槽段相连。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的残厚和所述第三槽段的残厚均小于所述第四槽段的残厚。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槽段为一个。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段与所述第四槽段相连于第三位置,沿所述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第一槽段的间距为l1,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第三槽段的间距为l2,满足:|l1-l2|≤1mm;优选地,|l1-l2|≤0.5mm。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槽段为多个,多个所述第四槽段沿所述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多个所述第四槽段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二槽段,所述第二槽段位于所述第一槽段和所述第三槽段之间的部分的长度为l3,所述第四槽段的个数为n,满足:l3/n≤25mm;优选地,8mm≤l3/n≤20mm。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20mm≤l3≤150mm;优选地,10mm≤l3≤100mm。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槽段的长度为l4,所述第一槽段的长度为l5,满足:l4/l5≤1/4;优选地,l4/l5≤1/6。

20.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所述第二槽段和所述第三槽段限定出泄压区;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所述第二槽段和所述第三槽段限定出两个泄压区,两个所述泄压区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槽段的两侧;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和所述第三槽段均与所述引导槽不接触。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泄压部件的厚度方向,所述引导槽和所述第一槽分别设置于所述泄压部件的两侧。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沿所述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延伸。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槽段和所述第三槽段分别位于所述引导槽的两侧,所述第二槽段位于所述第一槽段和所述第三槽段之间的部分的长度为l3,所述引导槽的长度为l6,满足:1mm≤l3-l6≤10mm;优选地,2mm≤l3-l6≤6mm。

2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槽段的延伸方向,所述引导槽和所述第二槽段的间距为l7,所述第一槽段从所述第二槽段向靠近所述引导槽的方向延伸的部分的长度l8,0.5mm≤|l7-l8|≤15mm;优选地,1mm≤|l7-l8|≤10mm。

27.如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部件设置有第二槽,所述第一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槽的槽底面。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包括第五槽段、第六槽段和第七槽段,所述第五槽段和所述第七槽段相对设置,所述第六槽段连接所述第五槽段和所述第七槽段;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部件设置有第三槽,所述第三槽包括第八槽段、第九槽段和第十槽段,所述第八槽段和所述第十槽段相对设置,所述第九槽段连接所述第八槽段和所述第十槽段;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部件设置有第三槽,所述第二槽设置于所述第三槽的槽底面。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泄压部件的厚度方向,所述泄压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三槽、所述第二槽和所述第一槽沿所述第一表面指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依次设置;

32.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的残厚为d1,所述第二槽段的残厚为d2,满足:0.15≤d1/d2≤0.95;优选地,0.3≤d1/d2≤0.9;优选地,0.5≤d1/d2≤0.85。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槽段的残厚为d3,满足:0.15≤d3/d2≤0.95;优选地,0.3≤d3/d2≤0.9;优选地,0.5≤d3 d2≤0.85。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0.03mm≤d3≤0.5mm;优选地,0.15mm≤d3≤0.4mm。

35.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0.03mm≤d1≤0.5mm;优选地,0.15mm≤d1≤0.4mm;和/或,0.05mm≤d2≤0.65mm;优选地,0.25mm≤d2≤0.5mm。

36.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壁部;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多个侧壁,多个所述侧壁围设于所述底壁的周围,所述壳体在与所述底壁相对的一端形成所述开口;

40.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部为长方形壁部,所述第二槽段沿所述第一壁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槽段和所述第三槽段均沿所述第一壁部的宽度方向延伸。

41.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泄压部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壁部具有外表面,所述外表面背离所述外壳的内部;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泄压部件的厚度方向,所述外表面的中心点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槽段内;和/或,|m3-m1|≤5mm。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为长方形或圆形或正多边形。

44.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

45.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用于给所述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其中,电池单体包括外壳,外壳包括泄压部件,泄压部件设置有第一槽,泄压部件被配置为能够沿第一槽裂开,以泄放电池单体内部的压力。第一槽包括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和第三槽段,第一槽段与第三槽段相对设置,第二槽段连接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第一槽段的残厚和第三槽段的残厚均小于第二槽段的残厚。这样,相当于增大了第二槽段的残厚,提高了泄压部件在设置第二槽段的区域的抗疲劳强度,降低了在电池单体正常使用过程中泄压部件在第二槽段裂开的可能性,提高了泄压部件的长期可靠性,提高了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柯海波,陈燕琳,李全坤,王鹏,毛国安,曹俊琪,高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