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具体涉及一种煤炭地下气化超高温粗煤气井下节流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1、井下煤炭气化技术是目前中深层煤炭开采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从一定义上讲是将物理采煤转化为化学采煤,地下气化过程十分复杂,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本质上来说是将煤通过与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可燃烧的粗煤气,并将粗煤气采出地面。煤炭气化将在井下在开采过程中进行不充分燃烧产物ch4、h2、co、co2及c2h4等,进一步将具有一定热值且可燃烧的粗煤气组分分离出来,将固体产物仍保存在地下实现煤炭无污染高效开发。
2、但超高温的井下环境将会对管柱使用寿命、开采效率等方面均会产生一定影响,目前进行地下温降的方法有一是通过注入井将水汽注入井下,将温度循环携带至地面,但煤炭气化井下燃烧炉附近800℃-1000℃的超高温环境冷却效果不好,且有水分子的存在对井下管柱产生一定的高温腐蚀,影响管柱设备寿命;二是通过井下特殊耐高温材料来延长超高温下的开采使用寿命;三是通过多层生产井结构注入低温惰性气体,通过混合气进行热交换降温,但需要增加后续气体分离等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出一种煤炭地下气化超高温粗煤气井下节流降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能有效实施地下温降、且不影响后续气体分离、使用寿命较长的装置的问题。
2、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煤炭地下气化超高温粗煤气井下节流降温装置,包括套管本体;
4、套管本体一端上设有母螺纹,另一端上设有外螺纹;
5、套管本体内部依次设有入口缩颈段、节流孔板和出口扩颈段,入口缩颈段通过节流孔板连接出口扩颈段;
6、所述节流孔板上设有多个节流孔。
7、优选的,母螺纹连接注入井,外螺纹连接生产井。
8、优选的,来自注入井的注气压力小于30mpa。
9、优选的,节流孔的直径为20~35mm,节流孔径处长度为5~15mm。
10、优选的,入口缩颈段(3)为450~1000mm;出口扩颈段(5)的长度为450~1000mm。
11、优选的,入口缩颈段位于套管本体上设置有母螺纹的一端,出口扩颈段位于套管本体上设置有外螺纹的一端。
12、优选的,所述套管本体的外径为88.9mm~139.7mm。
13、优选的,所述套管本体由强度大于等于782mpa的耐蚀合金制成。
14、优选的,入口缩颈段的角度为21°±1°。
15、优选的,出口扩颈段的角度为15°±1°。
16、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7、高压粗煤气径开采井采出前经过通过地下套管连接的节流降温装置,气体在装置的节流孔前后粗煤气组分根据粗煤气压力p、粗煤气体积流量v、粗煤气温度t状态及速度u变化,这一过程具有流速快、时间段等特点,来不及与外界热量交换,近似看作绝热过程,但在节流过程中气体与节流孔口间摩擦产生能量损失且过程不可逆,因此节流前后环境对系统做净功△h为零,因此绝热节流过程为焓值不变的定焓过程,根据粗煤气流经节流孔处中间各历程均为非平衡态,节流孔径节流降温效应明显,基于此原理实现粗煤气通过地下气化节流孔径后气体速度增加、压力下降、温度降低的效果,同时保证了粗煤气体不受其他环境因素影响,也避免了自身受水汽腐蚀而减少使用寿命。
18、节流孔径可以采取双节流孔结构,也可以根据注气压力变化和需求的改换调整孔径结构,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同时安装简单,易于操作。
1.一种煤炭地下气化超高温粗煤气井下节流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本体(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炭地下气化超高温粗煤气井下节流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母螺纹(1)连接注入井,外螺纹(6)连接生产井。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炭地下气化超高温粗煤气井下节流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来自注入井的注气压力小于30mp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炭地下气化超高温粗煤气井下节流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节流孔的直径为20~35mm,节流孔径处长度为5~1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炭地下气化超高温粗煤气井下节流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入口缩颈段(3)为450~1000mm;出口扩颈段(5)的长度为450~100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炭地下气化超高温粗煤气井下节流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入口缩颈段(3)位于套管本体(2)上设置有母螺纹(1)的一端,出口扩颈段(5)位于套管本体(2)上设置有外螺纹(6)的一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炭地下气化超高温粗煤气井下节流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本体(2)的外径为88.9mm-139.7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炭地下气化超高温粗煤气井下节流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本体(2)由强度大于等于782mpa的耐蚀合金制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炭地下气化超高温粗煤气井下节流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入口缩颈段(3)的角度为21°±1°。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炭地下气化超高温粗煤气井下节流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出口扩颈段(5)的角度为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