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调光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19天前  22


本技术属于调光膜,具体涉及一种电致调光膜。


背景技术:

1、调光膜是一种新型的电子控光产品,电控智能调光膜器件是在两张透明导电膜中间注入液晶/聚合物混合材料,在没有电场作用的情况下,电控智能调控膜处于不透明状态。

2、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19349311u的专利,其公告日为20230714,其公开了一种调光膜,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调光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调光层包括透明胶水和多个调光颗粒,调光颗粒包括孔隙中填充有液晶的多孔微粉。

3、上述专利能够解决对应的技术问题,使得调光膜具有较大的调光范围、良好的光学均匀性和较高的封装可靠性,但是上述的调光膜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静电的产生,灰尘易粘附在调光膜层表面,需要频繁进行擦拭清理,降低了调光膜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致调光膜,以解决现有调光膜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静电的产生,灰尘易粘附在调光膜层表面,需要频繁进行擦拭清理,降低了调光膜的使用效果的技术缺陷。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致调光膜,包括调光层,所述调光层的顶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导电层、第一基材层以及第一防静电层,所述调光层的底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二导电层、第二基材层以及第二防静电层。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防静电层和所述第二防静电层均为透明防静电涂料层,所述透明防静电涂料层由高分子导电聚合物和丙烯酸改姓树脂制成。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防静电层和所述第二防静电层的厚度为0.5~1mm。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均为ito导电透明薄膜。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为10~20nm。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均为pet薄膜透明层。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调光层包括丙烯酸树脂透明板层,所述丙烯酸树脂透明板层内部设有若干个填充腔,所述填充腔的内部填充有液晶浆料。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防静电层4和所述第一基材层3之间、所述第二防静电层7和所述第二基材层6之间分别设有防反射层,所述防反射层为ar透光膜结构。

1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致调光膜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防静电层和所述第二防静电层能够降低灰尘在致调光膜表面的依附,提高致调光膜使用的效果。

12、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采用ito导电透明薄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可见光区较高的光透过率,能够提高调光膜的使用效果。

13、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采用pet薄膜,具有良好的耐摩擦性、尺寸稳定性好的优点,能够提高调光膜的使用效果。

14、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防反射层增加第一防静电层和第二防静电层的透射光能,进一步的增加电致调光膜的使用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致调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调光层(1),所述调光层(1)的顶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导电层(2)、第一基材层(3)以及第一防静电层(4),所述调光层(1)的底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二导电层(5)、第二基材层(6)以及第二防静电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致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静电层(4)和所述第二防静电层(7)均为透明防静电涂料层,所述透明防静电涂料层由高分子导电聚合物和丙烯酸改姓树脂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致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静电层(4)和所述第二防静电层(7)的厚度为0.5~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致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2)和所述第二导电层(5)均为ito导电透明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致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2)和所述第二导电层(5)的厚度为10~2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致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层(3)和所述第二基材层(6)均为pet薄膜透明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致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层(1)包括丙烯酸树脂透明板层,所述丙烯酸树脂透明板层内部设有若干个填充腔(11),所述填充腔(11)的内部填充有液晶浆料(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致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静电层(4)和所述第一基材层(3)之间、所述第二防静电层(7)和所述第二基材层(6)之间分别设有防反射层,所述防反射层为ar透光膜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调光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致调光膜,包括调光层,调光层的顶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导电层、第一基材层以及第一防静电层,调光层的底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二导电层、第二基材层以及第二防静电层。通过第一防静电层和第二防静电层能够降低灰尘在致调光膜表面的依附,提高致调光膜使用的效果,通过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采用ITO导电透明薄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可见光区较高的光透过率,能够提高调光膜的使用效果,通过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采用PET薄膜,具有良好的耐摩擦性、尺寸稳定性好的优点,能够提高调光膜的使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珊珊,潘中海,高振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铂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09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