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吸收器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18天前  18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流装置,特别是涉及二氧化碳吸收器分流装置,属于二氧化碳吸收器。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202121659045.1的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二氧化碳吸收器,为了解决二氧化碳影响系统运行的连续性,同时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的问题,将二氧化碳吸收器布置于洁净共用工程系统的空气入口,气体从进口进入套管的封闭内腔,气流顺着网袋内的填料进行流动,同时填料吸附二氧化碳,最后被吸附完成的气体从出口流出,其从进口吸收二氧化碳的方式提高了洁净公用工程系统运行稳定性,降低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继而影响系统关键质量参数而带来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其可降低二氧化碳进入系统的含量,进而确保洁净公用工程系统的连续运行。

2、类似于上述申请目前还存在不足之处:

3、在装置的使用过程中,进气口处缺乏引流机构,无法保证填料对二氧化碳进行均匀的吸收,进而造成填料使用的浪费,另外无法对二氧化碳中的冷凝水进行蓄水存储,使用功能性较低;

4、为此设计二氧化碳吸收器分流装置来优化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二氧化碳吸收器分流装置,通过在罐体的底部设置底盖,且进气管端部的通气管将二氧化碳直接引流至底盖的内部,使得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冷凝水能够直接存储在底盖的内部,避免冷凝水影响填料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提高了装置的功能性,另外通过在底盖上设置有分流锥,且分流锥为上细下粗的结构,同时分流锥的顶端延伸至通气管的内部,使得进气时通过分流锥引流的作用,能够将二氧化碳均匀的分布到罐体的底部,保证填料对二氧化碳均匀的吸收,通过在罐体的内部均匀交错设置第一漏斗罩以及第二漏斗罩,且第一漏斗罩的外圈配合第一橡胶圈定位在罐体的内壁上,而第二漏斗罩的内圈配合第二橡胶圈定位在通气管的外壁上,能够对二氧化碳进行引流,保证填料被均匀的使用,提高了填料的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3、二氧化碳吸收器分流装置,包括罐体,位于罐体内部的填料以及填料底部的多孔板,安装在罐体顶部对罐体密封的上盖,位于上盖一侧的进气管,位于上盖另一侧排气管以及对进气管和排气管之间进行阻挡的隔板,罐体内部靠近进气管的一端竖直设有通气管,且通气管延伸至多孔板的底部,通气管的顶部与进气管导通,罐体的底端安装有底盖,底盖的内部设有分流锥,且分流锥的顶端延伸至通气管的内部。

4、优选的:底盖和分流锥一体注塑成型,且底盖的底部设有防滑纹。

5、优选的:排气管的内部设置有熔喷布过滤膜,且熔喷布过滤膜的侧边与排气管的内侧连接。

6、优选的:罐体的内部均匀设置有第一漏斗罩,且第一漏斗罩的顶端与罐体的内壁贴合,第一漏斗罩的底端与通气管的外侧留有间隙。

7、优选的:罐体的内部并位于第一漏斗罩下方位置处设有第二漏斗罩,第二漏斗罩的底端与通气管的外侧贴合,第二漏斗罩的顶端与罐体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8、优选的:第一漏斗罩的顶部设有第一橡胶圈,第二漏斗罩的底部设有第二密封圈。

9、优选的:底盖的外侧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限位环,限位环的外侧固定有内螺纹环,内螺纹环与罐体的底端螺纹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氧化碳吸收器分流装置,通过在罐体的底部设置底盖,且进气管端部的通气管将二氧化碳直接引流至底盖的内部,使得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冷凝水能够直接存储在底盖的内部,避免冷凝水影响填料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提高了装置的功能性,另外通过在底盖上设置有分流锥,且分流锥为上细下粗的结构,同时分流锥的顶端延伸至通气管的内部,使得进气时通过分流锥引流的作用,能够将二氧化碳均匀的分布到罐体的底部,保证填料对二氧化碳均匀的吸收;

12、通过在罐体的内部均匀交错设置第一漏斗罩以及第二漏斗罩,且第一漏斗罩的外圈配合第一橡胶圈定位在罐体的内壁上,而第二漏斗罩的内圈配合第二橡胶圈定位在通气管的外壁上,能够对二氧化碳进行引流,保证填料被均匀的使用,提高了填料的利用率。



技术特征:

1.二氧化碳吸收器分流装置,包括罐体(1),位于罐体(1)内部的填料以及填料底部的多孔板(10),安装在罐体(1)顶部对罐体(1)密封的上盖(2),位于上盖(2)一侧的进气管(3),位于上盖(2)另一侧排气管(4)以及对进气管(3)和排气管(4)之间进行阻挡的隔板(5),其特征在于:罐体(1)内部靠近进气管(3)的一端竖直设有通气管(7),且通气管(7)延伸至多孔板(10)的底部,通气管(7)的顶部与进气管(3)导通,罐体(1)的底端安装有底盖(8),底盖(8)的内部设有分流锥(9),且分流锥(9)的顶端延伸至通气管(7)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器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底盖(8)和分流锥(9)一体注塑成型,且底盖(8)的底部设有防滑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器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管(4)的内部设置有熔喷布过滤膜(6),且熔喷布过滤膜(6)的侧边与排气管(4)的内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器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罐体(1)的内部均匀设置有第一漏斗罩(12),且第一漏斗罩(12)的顶端与罐体(1)的内壁贴合,第一漏斗罩(12)的底端与通气管(7)的外侧留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器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罐体(1)的内部并位于第一漏斗罩(12)下方位置处设有第二漏斗罩(14),第二漏斗罩(14)的底端与通气管(7)的外侧贴合,第二漏斗罩(14)的顶端与罐体(1)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器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漏斗罩(12)的顶部设有第一橡胶圈(11),第二漏斗罩(14)的底部设有第二密封圈(13)。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器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底盖(8)的外侧开设有环形槽(15),环形槽(15)的内部转动安装有限位环(16),限位环(16)的外侧固定有内螺纹环(17),内螺纹环(17)与罐体(1)的底端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二氧化碳吸收器分流装置,属于二氧化碳吸收器技术领域,包括罐体,位于罐体内部的填料以及填料底部的多孔板,安装在罐体顶部对罐体密封的上盖,位于上盖一侧的进气管。本技术通过在罐体的底部设置底盖,且进气管端部的通气管将二氧化碳直接引流至底盖的内部,使得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冷凝水能够直接存储在底盖的内部,避免冷凝水影响填料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提高了装置的功能性,另外通过在底盖上设置有分流锥,且分流锥为上细下粗的结构,同时分流锥的顶端延伸至通气管的内部,使得进气时通过分流锥引流的作用,能够将二氧化碳均匀的分布到罐体的底部,保证填料对二氧化碳均匀的吸收。

技术研发人员:张加强,于布为,孙铭阳,宗媛,姚佳祎,戴俊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立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08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