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理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3  168



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清理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生活污水所含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尿素、氨氮等) ,存在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极不稳定,容易腐化而产生恶臭。细菌和病原体以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为营养而大量繁殖,可导致传染病蔓延流行。因此,生活污水排放前必须进行处理。
3.生活中常见的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污水时通常是先对污水进行过滤杂质,然后再进行沉淀等工序进行后续的处理。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本发明人认为,常见的污水处理装置在过滤完杂质之后,由于过滤装置在机器内部,需要人工取出内部过滤装置进行清理,非常的不方便而且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清理过滤的杂质,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清理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清理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清理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组件、收集箱、沉淀箱、净化组件,所述收集箱连接于所述过滤组件一侧,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箱、过滤机构,所述过滤箱顶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过滤箱与所述收集箱相邻一侧开设有连通过滤箱和收集箱的连通口,所述过滤机构包括驱动辊筒、从动辊筒、过滤带、过滤挡板、条形板、驱动电机,所述条形板设有两条,两条所述条形板互相平行且倾斜设置于所述过滤箱相对两侧内壁,两条所述条形板同侧的一端从连通口处伸出,所述驱动辊筒和从动辊筒水平设置,所述驱动辊筒两端分别转动支承于两条所述条形板较高一端,所述从动辊筒两端分别转动支承于两条所述条形板较低一端,所述过滤带套设于所述驱动滚筒与所述从动辊筒之间,所述过滤带连接有若干所述过滤挡板,所述驱动辊筒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条形板。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从进水口进入经过过滤组件,过滤组件通过设置的过滤带将杂质过滤,然后由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辊筒转动进而带动从动辊筒转动,然后配合过滤带上的过滤挡板将过滤下来的杂质带出,实现自动清理杂质的目的。
8.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两侧壁开设有从连通口处沿倾斜方向向下延伸的滑槽,所述条形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滑槽使过滤组件可以滑动连接于过滤箱,便于过滤组件的安装和取出。
10.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辊筒毛刷,所述辊筒毛刷水平设置于过滤带内部并固定支承于两条所述条形板,所述辊筒毛刷上下分别地接于所述过滤带上下内表面。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辊筒毛刷可以将卡在过滤带中的杂质给清扫出去,避免影响过滤的效率。
12.优选的,所述收集箱一侧底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滑动连接有抽拉盒。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抽拉盒可以将过滤出的杂质收集起来,集中取出处理,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14.优选的,所述沉淀箱位于所述过滤组件远离所述收集箱一侧,所述沉淀箱与所述过滤组件之间连接有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连接有第一抽水泵。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抽水泵将过滤箱内初步过滤好的污水抽到沉淀箱内,在沉淀箱内进行沉淀分层,进一步的净化水质。
16.优选的,所述沉淀箱一侧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处螺纹连接有盖体。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排污口,当沉淀的杂质过多时,可通过排污口将杂质排出,非常的方便快捷省力。
18.优选的,所述净化组件设置于所述沉淀箱远离所述过滤组件一侧,所述净化组件与所述沉淀箱之间连接有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连接有第二抽水泵,所述净化组件包括净化筒、活性炭,所述活性炭设于净化筒内部,所述净化筒底部设有出水口。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二水泵将沉淀过后的污水抽入到净化筒内,由箱内设置的活性炭对污水进行再一次的净化,净化完成后由出水口排出,达到深度净化污水的效果。
20.优选的,所述净化筒内壁沿其周向设有环形凸棱,所述净化筒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顶部轴心位置连接有向上延伸的拉杆,所述过滤网边缘连接有沿其周向设置向上延伸的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与所述过滤网相配合形成一个顶部敞口的用于储存活性炭的储料容器,所述滤网卡接于所述凸棱,所述净化筒顶部呈敞口设置,所述净化筒顶部敞口螺纹连接有筒盖。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炭存储在过滤网顶部设置的储料容器内,当活性炭达到饱和后可打开筒盖从顶部通过拉杆取出更换,通过该设置达到便于更换,省时省力的效果。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设置的过滤组件和收集箱,达到过滤的杂质自动清理收集的效果;
24.2.通过设置的沉淀箱和净化组件,使污水能够进行深层净化。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剖面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施例的过滤箱剖面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施例的过滤机构剖面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过滤组件;2、收集箱;3、沉淀箱;4、净化组件;5、过滤箱;6、过滤机构;7、进水口;8、连通口;9、滑槽;10、驱动辊筒;11、从动辊筒;12、过滤带;13、过滤挡板;14、条形板;15、驱动电机;16、开口;17、抽拉盒;18、排污口;19、盖体;20、第一抽水泵;21、净化筒;22、活性炭;23、第二抽水泵;24、筒盖;25、出水口;26、凸棱;27、过滤网;28、拉杆;29、环形板;30、储料容器;31、辊筒毛刷;32、第一输送管;33、第二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清理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参照图1和图2,一种便于清理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组件1、收集箱2、沉淀箱3、净化组件4,其中收集箱2、过滤机构6、沉淀箱3、净化组件4在同一水平面上依次呈线性排布。
32.参照图3和图4,过滤组件1包括过滤箱5和过滤机构6,所述过滤箱5顶部设有进水口7,过滤箱5的一侧和收集箱2的一侧相贴合,并在相邻一侧壁上开设有连通两箱体内部的连通口8,过滤箱5两侧壁位于连通口8处开设有沿倾斜方向向下延伸的滑槽9,过滤机构6包括驱动辊筒10、从动辊筒11、过滤带12、过滤挡板13、条形板14、驱动电机15,条形板14设有两条,两条形板14设置于过滤箱5两侧壁分别滑动连接于两滑槽9,驱动辊筒10和从动辊筒11呈水平设置,驱动辊筒10两端分别转动支承于两条形板14较高的一端,从动辊筒11两端分别转动支承于两条形板14较低的一端,过滤组件1还包括辊筒毛刷31,辊筒毛刷31水平设置并固定支承于两条形板14之间,辊筒毛刷31设置于驱动辊筒10和从动辊筒11之间,驱动滚筒与从动辊筒11之间套设有过滤带12,过滤带12连接有若干过滤挡板13,驱动辊筒10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15,驱动电机15连接于条形板14,收集箱2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开口16,开口16处滑动连接有抽拉盒17。
33.污水从进水口7进入过滤箱5内部,经过过滤机构6时经过过滤带12的过滤将杂质剔除,驱动电机15带动驱动辊筒10转动,配合从动辊筒11带动过滤带12转动,由过滤挡板13推动杂质从连通口8排入收集箱2内,收集箱2底部设置的抽拉盒17用来进行收集杂质,设置的辊筒毛刷31可将一些卡在过滤带12中的杂质清扫出去,通过过滤组件1和收集箱2达到了杂质自动清理和收集的效果,省时省力、减小劳动量。
34.参照图2,沉淀箱3靠近顶部的位置和过滤箱5靠近底部的位置之间连接有第一输送管32,第一输送管32连接有第一抽水泵20,沉淀箱3一侧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18,排污口18处螺纹连接有盖体19。
35.通过第一抽水泵20将过滤箱5内过滤好的水抽入到沉淀箱3内进行沉淀,二次净化,底部由沉淀所产生的泥污可以从排污口18处排出,避免人工手动清理,方便快捷、节省人力。
36.参照图2,净化组件4包括净化筒21和活性炭22,净化筒21靠近顶部的位置与沉淀箱3靠近顶部的位置之间连接有第二输送管33,第二输送管33连接有第二抽水泵23,第二抽水泵23的一端连接在沉淀箱3一侧靠上位置,另一端连接在净化筒21一侧的顶部,净化筒21的顶部呈敞口设置,敞口处螺纹连接有筒盖24,净化筒21的底部设有出水口25,净化筒21的内侧壁轴向设置有环形凸棱26,净化筒21内设有过滤网27,过滤网27卡接于环形凸棱26,过滤网27顶部轴心位置设有向上延伸的拉杆28,过滤网27的边缘周向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环形板29,环形板29和过滤网27形成一个敞口的用于储存活性炭22的储料容器30。
37.沉淀箱3中的水进过沉淀之后,由第二抽水泵23将沉淀性顶部沉淀好的水抽入到净化筒21内经过活性炭22进行第三次净化,活性炭22储存在储料容器30内,当活性炭22饱和之后可打开净化筒21顶部的筒盖24通过拉杆28将活性炭22取出更换,该设置可以将污水进行深度净化,减小污染,同时易于操作更换。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便于清理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实施原理为:污水从过滤箱5
的进水口7进入,通过过滤带12进行过滤,过滤带12连接的驱动辊筒10配合从动辊筒11带动过滤带12转动将过滤的杂质清理出去,收集到收集箱2内的拉伸盒内,驱动辊筒10和从动辊筒11之间设置的滚筒毛刷还可以将卡在过滤带12上的杂质进一步清理,过滤好的污水通过第一抽水泵20抽到沉淀箱3内,沉淀之后的污泥可从排污口18排出,顶部的沉淀过后的水由第二抽水泵23抽入净化筒21内,由净化筒21内的活性炭22进行再次的净化后通过出水口25排出。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