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毛木耳粉碎装置

专利查询12天前  8


本技术涉及白毛木耳加工,尤其是涉及一种白毛木耳粉碎装置。


背景技术:

1、白毛木耳,真菌类木耳科,也叫白木耳、雪耳等,性平,味甘、淡、无毒。具有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益气安神、强心健脑等作用。有胜于黑木耳的口感和银耳的功效,有“耳中之冠”的美称。白毛木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所以有抗老去皱及紧肤的作用,外用可以去雀斑黄褐斑,食用可“养颜滋补”,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

2、现有的专利公开号为cn218048094u,公开了一种黑木耳竹材代料的粉碎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下机壳,下机壳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匹配的上机壳,且上机壳的顶部安装有料斗,下机壳和上机壳的外侧壁上均安装有对接块,且两个对接块之间安装有螺栓,上机壳与下机壳之间转动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粉碎辊,且粉碎辊上焊接有若干个粉碎齿,两个粉碎辊与下机壳之间安装有驱动组件,下机壳内转动安装有匹配的挡板,且挡板位于粉碎辊下方设置,挡板与下机壳之间安装有偏转机构。本实用新型不仅方便竹子进行充分粉碎,提高粉碎效果,而且使得粉碎装置内的粉碎齿可根据需要进行及时维护。

3、现有的白毛木耳在进行粉碎前需要工作人员将白毛木耳进行清洗,将白毛木耳表面上的积灰清洗干净再进行烘干随后进行粉碎加工,但人工清洗效率缓慢,费时费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白毛木耳粉碎装置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白毛木耳粉碎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的白毛木耳在进行粉碎前需要工作人员将白毛木耳进行清洗,将白毛木耳表面上的积灰清洗干净再进行烘干随后进行粉碎加工,但人工清洗效率缓慢,费时费力的问题。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白毛木耳粉碎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内腔作用两侧内壁之间由前至后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多个清洗毛刷,所述第一箱体内腔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第一箱体内腔插设有第一收集盒,所述第一收集盒表面开设有多个入水孔。

4、可选的,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左端均贯穿第一箱体左侧,并且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左端均固定安装有链轮,两个所述链轮之间设有链条相啮合,所述第一箱体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左端。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启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通过链轮和链条带动第一转轴同时转动。

6、可选的,所述第一箱体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脚,所述第一箱体底部开设有多个出水孔。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通过在第一箱体底部开设有多个出水孔,当工作人员打开电磁阀后,白毛木耳和清洗水一同落下,清洗后的水通过出水孔和入水孔排出。

8、可选的,所述第一箱体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内腔左右两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管体,所述第二转轴右端贯穿第一箱体右侧和第二箱体左侧,并且所述第二转轴右端转动连接于第二箱体右侧内壁。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通过在第二转轴右端固定安装有输料蛟龙,输料蛟龙可将白毛木耳进行匀速输送。

10、可选的,所述第二转轴表面固定安装有输料蛟龙,所述输料蛟龙位于管体内腔,所述第二箱体顶部固定安装有投料管,所述投料管底部固定安装于管体顶部,所述管体底部固定安装有出料管。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通过设置投料管,工作人员将烘干后的白毛木耳从投料管投入,白毛木耳受到输料蛟龙的作用从管体运输至出料管,经过出料管排出。

12、可选的,所述第二箱体左侧内壁固定安装有斜板,所述斜板位于出料管正下方,所述第二箱体内腔前后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挡板,两个挡板之间固定安装有筛板。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通过在两个挡板之间设置有筛板,白毛木耳在进行粉碎时,直至粉碎成合格细粉方可穿过筛板排出。

14、可选的,所述第二箱体内腔左右两侧内壁之间由前至后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粉碎刀,所述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位于斜板和筛板之间。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白毛木耳通过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上的粉碎刀进行粉碎加工。

16、可选的,所述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右端均贯穿第二箱体右侧,并且所述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右端均固定安装有齿轮,两个所述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箱体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于第三转轴右端,所述第二箱体底部插设有第二收集盒,所述第二收集盒位于筛板正下方。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启动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通过齿轮带动第四转轴同时转动,从而对白毛木耳进行粉碎,粉碎后通过第二收集盒便于工作人员收集。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第一箱体,工作人员首先将白毛木耳和水倒入第一箱体内部,随后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启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通过链轮和链条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经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表面的清洗毛刷对白毛木耳进行清洗,达到了可在白毛木耳进行粉碎之前进行充分清洗,实现了对白毛木耳粉碎加工前进行表面脏污去除,减少工作人员工作负担,提高食品卫生安全。

19、2、通过设置投料管,工作人员将烘干后的白毛木耳从投料管投入,白毛木耳受到输料蛟龙的作用从管体运输至出料管,经过出料管排出,通过在两个挡板之间设置有筛板,白毛木耳在进行粉碎时,直至粉碎成合格细粉方可穿过筛板排出,通过设置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白毛木耳通过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上的粉碎刀进行粉碎加工,达到了可通过输料蛟龙和粉碎刀对白毛木耳进行匀速充分的粉碎加工处理,实现了提高对白毛木耳的粉碎效率,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白毛木耳粉碎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内腔作用两侧内壁之间由前至后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多个清洗毛刷(4),所述第一箱体(1)内腔固定安装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底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阀(6),所述第一箱体(1)内腔插设有第一收集盒(7),所述第一收集盒(7)表面开设有多个入水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毛木耳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左端均贯穿第一箱体(1)左侧,并且所述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左端均固定安装有链轮(9),两个所述链轮(9)之间设有链条(10)相啮合,所述第一箱体(1)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11)输出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3)左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毛木耳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脚(12),所述第一箱体(1)底部开设有多个出水孔(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毛木耳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箱体(14),所述第二箱体(14)内腔左右两侧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管体(15),所述第二转轴(3)右端贯穿第一箱体(1)右侧和第二箱体(14)左侧,并且所述第二转轴(3)右端转动连接于第二箱体(14)右侧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白毛木耳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3)表面固定安装有输料蛟龙(16),所述输料蛟龙(16)位于管体(15)内腔,所述第二箱体(14)顶部固定安装有投料管(17),所述投料管(17)底部固定安装于管体(15)顶部,所述管体(15)底部固定安装有出料管(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白毛木耳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14)左侧内壁固定安装有斜板(19),所述斜板(19)位于出料管(18)正下方,所述第二箱体(14)内腔前后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挡板(20),两个挡板(20)之间固定安装有筛板(2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白毛木耳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14)内腔左右两侧内壁之间由前至后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22)和第四转轴(23),所述第三转轴(22)和第四转轴(23)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粉碎刀(24),所述第三转轴(22)和第四转轴(23)位于斜板(19)和筛板(2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白毛木耳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轴(22)和第四转轴(23)右端均贯穿第二箱体(14)右侧,并且所述第三转轴(22)和第四转轴(23)右端均固定安装有齿轮(25),两个所述齿轮(25)相啮合,所述第二箱体(14)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26),所述第二电机(26)输出端固定连接于第三转轴(22)右端,所述第二箱体(14)底部插设有第二收集盒(27),所述第二收集盒(27)位于筛板(21)正下方。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白毛木耳加工技术领域的一种白毛木耳粉碎装置,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内腔作用两侧内壁之间由前至后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多个清洗毛刷,所述第一箱体内腔固定安装有支撑板,通过设置第一箱体,工作人员首先将白毛木耳和水倒入第一箱体内部,随后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启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通过链轮和链条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经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表面的清洗毛刷对白毛木耳进行清洗,达到了可在白毛木耳进行粉碎之前进行充分清洗,实现了对白毛木耳粉碎加工前进行表面脏污去除,减少工作人员工作负担,提高食品卫生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田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吕梁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40329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