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种植用株距控制架。
背景技术:
2.红薯种植多采用大垄双行平栽种植,双行薯苗需要错位布置,这样可以保证薯苗与土壤更好的接触,提高成活率,在种植时都是人工用铲子挖好栽植坑后进行栽植,但是其株距是无法保证的,因此会导致薯苗株距不一致,对其成活率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植用株距控制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种植用株距控制架,所述的一种种植用株距控制架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插板架,所述的插板架用于在大垄上插坑;
5.活动套,所述的活动套的两端分别套在所述的插板架的支杆上并与所述的支杆间隙配合,用于两个所述的插板架交替运动;
6.所述的插板架包括支杆、限位环、挡环、插板和活动板,所述的支杆与所述的插板的顶板固定,所述的插板上套有所述的活动板,所述的活动板与所述的顶板通过调节螺栓固定;
7.所述的支杆上分别套有限位环和挡环并与所述的限位环和所述的挡环固定;
8.所述的活动套的顶部两端分别固定有限位块。
9.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种植用株距控制架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所述的支杆为圆柱杆。
10.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种植用株距控制架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所述的活动板是中心具有条形孔的长方形板。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大垄上插出双行交替布置的平栽植坑,方便薯苗的栽植。
13.2、本实用新型设置两个插板架和一个活动套的结构,可以使得两个插板架交替前进,能够进行双行交替插坑,同时能够保证相邻插坑之间的株距。
14.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只需要双手操作即可,同时两个插板架交替前进的位置通过限位环与限位块相配合实现位置的限定,使其实现株距的控制。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8.图4为活动套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限位环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3.图中:1、限位块;2、活动套;3、插板架;4、支杆;5、限位环;6、挡环;7、调节螺栓;8、顶板;9、活动板;10、插板;11、条形孔;12、大垄。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附以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
25.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种植用株距控制架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插板架3,所述的插板架用于在大垄上插坑;
26.活动套2,所述的活动套的两端分别套在所述的插板架的支杆4上并与所述的支杆间隙配合,用于两个所述的插板架交替运动;
27.所述的插板架包括支杆4、限位环5、挡环6、插板10和活动板9,所述的支杆与所述的插板的顶板8固定,支杆底部与顶板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的插板上套有所述的活动板,所述的活动板与所述的顶板通过调节螺栓7固定,顶板上开设螺纹孔,调节螺栓穿过顶板的螺纹孔与活动板的螺纹套螺纹连接;
28.所述的支杆上分别套有限位环和挡环并与所述的限位环和所述的挡环固定,此固定为粘接固定;
29.所述的活动套的顶部两端分别固定有限位块1,此固定为粘接固定;
30.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种植用株距控制架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支杆为圆柱杆。
31.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种植用株距控制架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活动板是中心具有条形孔11的长方形板。
32.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如图7所示,将装置按照图中的倾斜方式布置并且插入到大垄12内后,保持左侧的插板架插入状态不动,将右侧的插板架拔出,拔出时在插板架的挡环作用下活动套向上滑动,然后以左侧的插板架为轴,将右侧的插板架向前推动,使得活动套以左侧的插板架的支杆为轴转动,活动套的限位块被限位环阻挡,此时活动套无法继续转动,表示右侧的插板架运动到位,然后将右侧的插板架向下运动使其插板插入到大垄内,然后保持右侧的插板架插入状态不动,将左侧的插板架向前推动,使得活动套以右侧的插板架的支杆为轴转动,左侧的插板架运动到位后向下运动使得插板插入到大垄内,这样就实现了两个插板架的交替前进,实现交错双行插坑,可以保证插坑的株距,同时将调节螺栓拧下,可以调整活动板的上下位置,调整好后将调节螺杆穿过顶板的螺纹孔后螺纹连接在活动板的螺套上,实现活动板的位置调整,在插板架插入到大垄内时,插入到活动板与大垄接触后停止,通过调整活动板的位置可以调整插坑的深度。
33.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意在证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实际应用,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当可作各种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种植用株距控制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种植用株距控制架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插板架,所述的插板架用于在大垄上插坑;活动套,所述的活动套的两端分别套在所述的插板架的支杆上并与所述的支杆间隙配合,用于两个所述的插板架交替运动;所述的插板架包括支杆、限位环、挡环、插板和活动板,所述的支杆与所述的插板的顶板固定,所述的插板上套有所述的活动板,所述的活动板与所述的顶板通过调节螺栓固定;所述的支杆上分别套有限位环和挡环并与所述的限位环和所述的挡环固定;所述的活动套的顶部两端分别固定有限位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植用株距控制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杆为圆柱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种植用株距控制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板是中心具有条形孔的长方形板。
技术总结
一种种植用株距控制架。是为了解决在种植时都是人工用铲子挖好栽植坑后进行栽植,但是其株距是无法保证的,因此会导致薯苗株距不一致,对其成活率产生影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组成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插板架(3),活动套(2),活动套的两端分别套在插板架的支杆(4)上并与支杆间隙配合,插板架包括支杆、限位环(5)、挡环(6)、插板(10)和活动板(9),支杆与插板的顶板(8)固定,插板上套有活动板,活动板与顶板通过调节螺栓(7)固定;支杆上分别套有限位环和挡环并与限位环和挡环固定;活动套的顶部两端分别固定有限位块(1)。本实用新型用于薯苗栽植株距控制。植株距控制。植株距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樊耀斌 李伟 何海龙 王雪玲 宋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樊耀斌
技术研发日:2021.09.30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