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单晶硅晶棒气孔率的磁控拉晶方法,属于直拉单晶硅。
背景技术:
1、随着半导体领域对于单晶硅片技术水平要求不断提高,磁控拉晶技术(mcz)已成为半导体领域的核心技术。磁控直拉单晶硅技术在传统直拉(cz)硅单晶生长基础上,外加磁场,从而抑制晶体生长中产生的热对流,有效提高长晶成功率,降低晶体内的氧含量,从而提高晶体质量。
2、目前,直拉法拉制单晶硅晶棒的工艺过程主要包括装炉、抽真空、检漏、化料、稳定、引晶、放肩、转肩、等径、收尾等工序。在化料过程中,硅料熔化后,熔体中会夹杂大量的气泡,而在拉晶过程中,磁场的存在又会抑制熔体内对流,熔体内气泡不易逸出,气泡进而在晶棒生长过程中随晶棒生长而存留在晶棒中,单晶硅晶棒切片后,晶棒中的气泡以“孔”的形式表观在单晶片上。气孔的存在会导致单晶切片次品率的升高,由于气孔导致的单晶片出现的次品率为单晶硅晶棒的气孔率。因此,降低单晶硅晶棒气孔率对于提高晶体质量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单晶硅晶棒气孔率的磁控拉晶方法,以解决磁控拉晶法制备的单晶硅晶棒中存在气孔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降低单晶硅晶棒气孔率的磁控拉晶方法,主要工序包括:备料、码料工序、化料工序、稳定工序、引晶工序、放肩工序、转肩工序、等径工序及收尾工序;所述稳定工序包含两个步骤:
4、(1)化料完成后提高底加热器功率至35-45kw,降低主加热器功率至75-85kw,维持1h-2h,增强熔体底部自然对流,提高气泡逸出速度;
5、(2)降低底加热器功率至拉晶所需功率0-10kw,调节主加热器功率至90-105kw,磁场强度为0.3-0.4t。
6、优选地,在备料阶段,埚内装料采用45-100mm的块料及5-45mm的碎料,调整块料的占比为80%-90%,减小多晶硅料比表面积。
7、优选地,在码料工序中,多晶硅块料和石英坩埚面充分接触,避免化料过程中多晶硅料挤压石英坩埚产生尖锐的凹陷。
8、优选地,在化料工序中,底加热器功率为15-30kw,主加热器功率为100-115kw,控制炉体内氩气流量为100-130slpm(l/min),炉体内部气氛压力1.5-2.5kpa。
9、优选地,在引晶工序、放肩工序、转肩工序、等径工序及收尾工序中,底加热器功率为0-10kw。
10、优选地,在引晶工序、放肩工序、转肩工序、等径工序及收尾工序中,磁场强度均为0.3-0.4t。
11、优选地,在备料阶段所选用的石英坩埚为32英寸,等径工序单晶的直径为12英寸。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3、根据本发明改进后的磁控拉晶方法,在化料工序完成后,通过提高底部加热器至35-45kw,降低主加热器功率至75-85kw的方式,增强熔体对流,使熔体中气泡快速逸出;若降低底加热器功率至35kw以下,熔体底部向上的对流变弱,熔体中气泡逸出速度降低,单晶硅晶棒气孔率升高;在备料装炉阶段,埚内装料选用大块料及调整码料方式减少气泡的产生;在稳定、引晶、放肩、转肩、等径、收尾过程中,通过降低底部加热器功率,降低熔体底部对流,抑制气泡向上流动。
14、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拉制的单晶硅晶棒切片出现气孔的比率明显降低,显著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1.一种降低单晶硅晶棒气孔率的磁控拉晶方法,主要工序包括:备料、码料工序、化料工序、稳定工序、引晶工序、放肩工序、转肩工序、等径工序及收尾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工序包含两个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单晶硅晶棒气孔率的磁控拉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备料阶段,埚内装料采用45-100mm的块料及5-45mm的碎料,调整块料的占比为80%-9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单晶硅晶棒气孔率的磁控拉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码料工序中,多晶硅块料和石英坩埚面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单晶硅晶棒气孔率的磁控拉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化料工序中,底加热器功率为15-30kw,主加热器功率为100-115kw,炉体内氩气流量为100-130slpm,炉体内部气氛压力为1.5-2.5kpa。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单晶硅晶棒气孔率的磁控拉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引晶工序、放肩工序、转肩工序、等径工序及收尾工序中,底加热器功率为0-10kw。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单晶硅晶棒气孔率的磁控拉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引晶工序、放肩工序、转肩工序、等径工序及收尾工序中,磁场强度均为0.3-0.4t。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单晶硅晶棒气孔率的磁控拉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备料阶段所选用的石英坩埚为32英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降低单晶硅晶棒气孔率的磁控拉晶方法,其特征在于,等径工序中单晶的直径为12英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