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纺丝,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fdy纺丝环吹风冷却滤芯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化纤生产过程中,滤芯作为关键部件,承担着均匀冷却熔融熔体的重任。当前fdy生产所用的纺丝环吹风冷却滤芯装置,主要由滤芯外壳、金属网筒及固定密封圈三部分组成。滤芯外壳设计有均匀分布的进风孔,而金属网筒则是由一整张金属网卷制而成,其上的孔隙叠加,配合固定密封圈确保结构稳固。冷却风经过滤芯的稳压、过滤后,从四周均匀吹向纺丝熔体,实现高效热交换,使丝流温度迅速降低,确保丝条均匀冷却并细化至凝固点,最终稳定集束上油。
2、然而,现有滤芯存在几个问题亟待解决。首先,金属网筒采用平纹结构,易阻碍灰尘白粉向下运动;其次,金属网面未经涂层处理,摩擦系数大,易粘附灰尘;再者,金属网筒由整张金属网卷制,网面间隙小,更易积尘。这些问题导致滤芯使用周期短,通常2-3个月便需更换清洗,不仅耗时耗力,还大幅增加了生产成本。
3、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便于延长滤芯的使用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化纤生产的效率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改进的fdy纺丝环吹风冷却滤芯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改进的fdy纺丝环吹风冷却滤芯装置,包括
4、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为一筒状外壳,其表面均匀分布有进风孔,用于实现冷却气流的均匀引入;
5、多层滤筒组件,所述多层滤筒组件设置于所述筒状外壳的内侧,包括第一层无缝金属网筒、第二层无缝金属网筒、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所述筒状外壳、所述第一层无缝金属网筒、所述第二层无缝金属网筒、所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由外向内依次套设形成同心的桶状结构,所述第一层无缝金属网筒的目数为30目~60目,所述第二层无缝金属网筒的目数为80目~120目,所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的目数为30目~60目,用于进一步过滤、整流所述冷却气流,所述第一层无缝金属网筒、所述第二层无缝金属网筒、所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均为斜纹组织并间隔设置;
6、固定密封组件,所述固定密封组件套设于所述桶状结构的两端,用于将所述壳体组件和所述多层滤筒组件固定在一起,并密封进入所述壳体组件和所述多层滤筒组件的冷却气流。
7、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筒状外壳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圆形进风孔,所述进风孔的孔径为0.8mm~1.2mm,所述进风孔的间距为1.5mm~2mm。
8、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壳体组件与所述第一层无缝金属网筒之间间距为5mm~8mm,所述第一层无缝金属网筒与所述第二层无缝金属网筒之间的间距为0.5mm~1mm,所述第二层无缝金属网筒与所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之间的间距为0.5mm~1mm。
9、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壳体组件的厚度为0.8mm~1mm,所述第一层无缝金属网筒的厚度为0.5mm~0.7mm,所述第二层无缝金属网筒的厚度为0.3mm~0.5mm,所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的厚度为0.5mm~0.7mm。
10、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密封组件通过机械压紧的方式将所述壳体组件和所述多层滤筒组件固定在一起。
11、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密封组件包括固定件和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设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桶状结构的端部之间。
12、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的表面通过如下步骤进行处理:
13、s1、采用细砂纸打磨所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
14、s2、将经步骤s1处理后的所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依次在热氢氧化钠溶液、硝酸溶液中浸洗,然后采用流水冲洗所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
15、s3、将经步骤s2处理后的所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在盐酸溶液中浸洗,然后再采用流水冲洗所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
16、s4、将经步骤s3处理后的所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放入腐蚀液中浸洗,再采用流水冲洗所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所述腐蚀溶液是由盐酸、硝酸、氢氟酸配制而成;
17、s5、将经步骤s4处理后的所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放入温度为50℃、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浸泡,再采用流水冲洗所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烘干;
18、s6、采用氟硅烷偶联剂溶液喷涂经步骤s5处理后的所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所述氟硅烷偶联剂溶液是由乙醇、水、氟硅烷偶联剂、乙酸制备而成的。
19、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步骤s1之前,还包括对所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的表面进行预处理的步骤,具体如下:
20、预处理配置:将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设定为阳极,并选择铅板作为阴极,将上述阳极和阴极共同置于质量百分含量为15%的硫酸溶液中,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电化学回路;
21、预处理过程:向所述电化学回路施加预设电压,通过特定的电化学反应,在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的表面形成一层密集的腐蚀的凹坑结构,以便于涂层更容易和牢固的附着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表面,不容易剥离脱落。
22、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步骤s6中,以重量份计,将1份的氟硅烷偶联剂、19份的乙醇、8份的水充分混合,得到混合溶液,用乙酸调节所述混合溶液的ph值,使所述混合溶液的ph值为3.5,再于15℃~30℃下充分搅拌4h~6h,得到氟硅烷偶联剂溶液。
23、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层无缝金属网筒、所述第二层无缝金属网筒、所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均为无缝不锈钢网筒。
24、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改进的fdy纺丝环吹风冷却滤芯装置,由筒状外壳、三层不同目数无缝金属网筒及固定密封组件构成,固定密封组件将壳体组件和多层滤筒组件紧密固定在一起,并密封装置两端,使冷却气流通过筒状外壳均匀分布的进风孔引入,依次经30目~60目网筒、80目~120目网筒、30目~60目网筒过滤整流,确保气流纯净平稳。固定密封组件确保装置密封无泄漏,所有气流均经过三层网筒处理。同时,三层网筒均采用斜纹组织且间隔设置,避免粘附灰尘。本申请的滤芯装置能提供纯净、平稳的冷却气流,为纺丝过程提供稳定可靠的冷却保障,三层网筒的结构设计,确保了纺丝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1.一种改进的fdy纺丝环吹风冷却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fdy纺丝环吹风冷却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外壳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圆形进风孔,所述进风孔的孔径为0.8mm~1.2mm,所述进风孔的间距为1.5mm~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fdy纺丝环吹风冷却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与所述第一层无缝金属网筒之间间距为5mm~8mm,所述第一层无缝金属网筒与所述第二层无缝金属网筒之间的间距为0.5mm~1mm,所述第二层无缝金属网筒与所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之间的间距为0.5mm~1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的fdy纺丝环吹风冷却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厚度为0.8mm~1mm,所述第一层无缝金属网筒的厚度为0.5mm~0.7mm,所述第二层无缝金属网筒的厚度为0.3mm~0.5mm,所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的厚度为0.5mm~0.7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fdy纺丝环吹风冷却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密封组件通过机械压紧的方式将所述壳体组件和所述多层滤筒组件固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进的fdy纺丝环吹风冷却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密封组件包括固定件和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设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桶状结构的端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fdy纺丝环吹风冷却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的表面通过如下步骤进行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进的fdy纺丝环吹风冷却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步骤s1之前,还包括对所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的表面进行预处理的步骤,具体如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进的fdy纺丝环吹风冷却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以重量份计,将1份的氟硅烷偶联剂、19份的乙醇、8份的水充分混合,得到混合溶液,用乙酸调节所述混合溶液的ph值,使所述混合溶液的ph值为3.5,再于15℃~30℃下充分搅拌4h~6h,得到氟硅烷偶联剂溶液。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进的fdy纺丝环吹风冷却滤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无缝金属网筒、所述第二层无缝金属网筒、所述第三层无缝金属网筒均为无缝不锈钢网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