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胶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专利查询23小时前  0


本发明属于水泥胶合剂,具体涉及一种水泥胶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在特高压输电系统中,瓷绝缘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瓷绝缘子水泥胶合剂在瓷绝缘子的制造和应用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是提升瓷绝缘子性能的关键部分。水泥胶合剂不仅能够固定瓷绝缘子的结构、提高电气性能,还能够增强其抗腐蚀、抗倾倒、抗震动等性能,确保瓷绝缘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安全可靠运行。国内制造商普遍采用河砂和聚羧酸,这种情况下瓷绝缘子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较差。因此,如何对水泥胶合剂进行改进以提高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泥胶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水泥胶合剂能够提高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泥胶合剂,包括如下组分:铝酸盐水泥、人工瓷砂、硅微粉、外掺剂和水;

4、所述外掺剂包括碳化硅和环氧树脂。

5、优选地,所述铝酸盐水泥的质量为铝酸盐水泥、人工瓷砂和硅微粉总质量的40~60%。

6、优选地,所述人工瓷砂的质量为铝酸盐水泥、人工瓷砂和硅微粉总质量的30~50%。

7、优选地,所述碳化硅的质量为铝酸盐水泥、人工瓷砂和硅微粉总质量的0.1~0.5%。

8、优选地,所述碳化硅的直径为50~100nm。

9、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的质量为铝酸盐水泥、人工瓷砂和硅微粉总质量的3~5%。

10、优选地,所述外掺剂还包括抗裂剂、减水剂、防冻剂和消泡剂;所述减水剂为防冻型聚羧酸减水剂。

11、优选地,所述水泥胶合剂的水灰比为0.20~0.25。

12、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水泥胶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13、将铝酸盐水泥、人工瓷砂、硅微粉、外掺剂和水混合,得到水泥胶合剂。

14、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水泥胶合剂或者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水泥胶合剂在高寒地区防污型瓷绝缘子中的应用。

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泥胶合剂,包括如下组分:铝酸盐水泥、人工瓷砂、硅微粉、外掺剂和水;所述外掺剂包括碳化硅和环氧树脂。本发明中碳化硅和环氧树脂能够协同提高水泥胶合剂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其中,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的粘结性能和强度,能够紧密地与水泥基质结合,形成强固的复合体,同时在固化过程中能够填充水泥基质的孔隙,减少空隙和裂缝的形成;碳化硅的加入则进一步细化了结构,使得孔隙更加细小且分布均匀,显著提高整体的硬度和耐磨性。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水泥胶合剂3d的干缩率为0.043%,弹性模量为38.26gpa;7d的干缩率为0.067%,弹性模量为38.55gpa;11d的干缩率为0.068%,弹性模量为38.36gpa;28d的干缩率为0.072%,弹性模量为38.73gpa;在标准养护下,水泥胶合剂28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提升14%和30%。



技术特征:

1.一种水泥胶合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铝酸盐水泥、人工瓷砂、硅微粉、外掺剂和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胶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铝酸盐水泥的质量为铝酸盐水泥、人工瓷砂和硅微粉总质量的40~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胶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瓷砂的质量为铝酸盐水泥、人工瓷砂和硅微粉总质量的3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胶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硅的质量为铝酸盐水泥、人工瓷砂和硅微粉总质量的0.1~0.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水泥胶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硅的直径为50~1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胶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的质量为铝酸盐水泥、人工瓷砂和硅微粉总质量的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胶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掺剂还包括抗裂剂、减水剂、防冻剂和消泡剂;所述减水剂为防冻型聚羧酸减水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胶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胶合剂的水灰比为0.20~0.25。

9.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水泥胶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水泥胶合剂或者权利要求9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水泥胶合剂在高寒地区防污型瓷绝缘子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泥胶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水泥胶合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水泥胶合剂,包括如下组分:铝酸盐水泥、人工瓷砂、硅微粉、外掺剂和水;所述外掺剂包括碳化硅和环氧树脂。本发明中碳化硅和环氧树脂能够协同提高水泥胶合剂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其中,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的粘结性能和强度,能够紧密地与水泥基质结合,形成强固的复合体,同时在固化过程中能够填充水泥基质的孔隙,减少空隙和裂缝的形成;碳化硅的加入则进一步细化了结构,使得孔隙更加细小且分布均匀,显著提高整体的硬度和耐磨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永刚,范永强,王黎明,曹彬,孟祥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