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约束装置

专利查询2天前  4


本技术涉及病床防护性设备领域,具体为保护性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1、现目前各大医院收治的病人有情绪谵妄、烦躁、兴奋或精神异常和心理障碍的患者,这些患者在日常可能因为谵妄、烦躁、兴奋、精神异常、意识不清或情绪失控等原因进而做出危险动作,如:伤害自己、拔掉管路或拔掉留置针等医疗设备,如果是拔掉插管可能会导致其自身气道阻塞、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或窒息,如果是拔掉留置针等医疗设备则会造成出血、感染或治疗失败等严重后果;除了精神和情绪类病人以外,睡眠质量差或睡眠时无意识动作频繁的病人,可能因为翻身或挥动手臂而导致管路脱落或移位,影响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或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同时还包括儿童或老年病人,可能因为好奇、无知或衰老而不理解或不配合治疗,误拔管路或抓伤皮肤,造成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2、以上情况,无论是病人拔掉任何插管设备,都不仅会引发严重后果,造成需要重新插管或需要其他抢救性救治,一方面增加了病人自身的痛苦和成本,还会增加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因此为了防止这类情况的发生,针对上述病人,通常都会采用防拔管约束手套对病人的手部进行防护性的约束,以提高安全性。卧床防拔管约束手套是一种医用护理用品,用于防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意外拔掉插管或留置针等医疗设备,这种手套通常由腰带、束缚带、束缚手套和手套束口带组成,可以固定患者的手腕,限制其活动范围,从而解决上述现有问题。现目前虽然防拔管约束手套虽然有多种设计,但是至少还存在以下问题:

3、1.现目前的防拔管约束手套,存在病人会自己偷偷解开绳子的问题,比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7938491u,专利名称为:一种新型防拔管约束手套,该现有技术将连接带的另一端通过腿部固定件连接在腿上,这样一来,如果连接带太短还会实现病人抓痒抓不到,而连接带长一点,则会使病人容易解开绳子,并且病人依然会存在容易误拔管的问题;

4、2.现目前的防拔管约束手套,连接带绑好之后是固定长度,对病人束缚过多,在病人需要抓痒或其他正常动作时,无法进行;

5、3.现目前的防拔管约束手套,当病人的手挣脱后,往往医护人员不能及时发现;

6、4.在医院中,很多病人在刚进入病房的时间,对于陌生的环境会紧张和缺乏安全感,当人的双手放在腹部时,可以有效的提高安全感,但是由于现目前的防拔管约束手套第一绑带长度有限,无法将手放在腹部,造成病人容易缺乏安全感;另外,当病人在解除了安全感的情况下,现目前的防拔管约束手套无法引导病人的手正确的摆放在病床两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以上至少部分问题并带来相应的技术效果。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保护性约束装置,包括:

3、第一外壳,该第一外壳的一侧具有第一绳口,所述第一外壳内具有轴孔;

4、第二外壳,该第二外壳的侧面具有第二绳口;所述第二外壳内具有固定连接的主轴,所述第二外壳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一绳口和所述第二绳口相连通;

5、面板,该面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所述面板抵接所述第二外壳的背面;

6、涡卷弹簧,该涡卷弹簧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涡卷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

7、第一绑带,该第一绑带处于所述第二外壳内,并且环绕所述涡卷弹簧,所述第一绑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连接柱,该限位连接柱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绳口和所述第二绳口的高度,所述限位连接柱与所述涡卷弹簧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绑带的另一端至少部分地穿过所述第一绳口和所述第二绳口并处于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的外部;

8、调节扣,所述调节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绑带固定连接;

9、第二绑带,该第二绑带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扣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绑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手套。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保护性约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绑带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扣与所述防护手套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保护性约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防护手套的开口处的两侧分别具有固定连接的磁铁;

12、所述防护手套具有固定连接的开关组件及蜂鸣组件,所述开关组件与所述蜂鸣组件和两个所述磁铁电性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保护性约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开关组件内至少包括两个电池,两个所述电池之间具有可拆卸连接的绝缘隔片。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保护性约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外壳的另一侧具有固定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侧面至少部分地具有弧形槽;所述底座的侧面具有固定连接的连接轴;

15、包括定位板,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定位板可拆卸连接;

16、包括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连接轴螺纹连接。

17、作为本实用新型保护性约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外壳的内侧具有限位柱;所述第二外壳的外部具有柱槽,当所述第二外壳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部时,所述限位柱处于所述柱槽内;

18、所述限位柱具有第一螺孔,所述面板具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与所述第二螺孔处于同一轴线;

19、包括螺纹件,所述螺纹件穿过所述二螺孔与所述第一螺孔螺纹连接。

20、作为本实用新型保护性约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二外壳内具有两个轴座;两个所述轴座设置于所述第二绳口的两侧;每一个所述轴座分别设有活动连接的导柱;所述两个导柱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绳口的高度。

21、作为本实用新型保护性约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调节扣连接所述第二绑带的一端具有第一定位孔;

22、所述第二绑带具有至少三个第二定位孔;

23、包括定位轴,该定位轴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所述定位轴的端部具有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定位件。

24、作为本实用新型保护性约束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防护手套的开口处表面具有缠绕带。

25、有益效果

26、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以上现有问题及以上未一一提及的其他现有问题并相应至少带来以下创新优点:

27、本实用新型保护性约束装置,在使用中,防护手套的拉扯会通过第二绑带和调节扣带动第一绑带,而第一绑带可以至少部分地向外拉出,拉出的最大长度为限位连接柱抵接到第二绳口的位置时停止,当病人的手穿戴于防护手套的情况下,可以给予病人的手可以有限距离的活动空间;即解决了防止绑带过长的问题,又解决了病人抓痒抓不到的问题;病人的手可以搭在腹部,还解决了病人容易缺乏安全感的问题;并且第一绑带另一端连接的涡卷弹簧起到了往回拉的作用,起到了在病人消除安全感的情况下引导病人的手正确的摆放在病床两边。

28、本实用新型保护性约束装置,便于在病人的手脱离防护手套时及时发出蜂鸣预警。

29、本实用新型保护性约束装置,通过底座和定位板的设置,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方便固定于病床的床架上面;并且通过将底座的表面设置部分的弧形槽,使得当床架为圆形结构时,也能够较好的固定。

30、本实用新型保护性约束装置,通过导柱的设置,使得第一绑带在来回的拉扯中可以减少与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的摩擦,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保护性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性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扣与所述防护手套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性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手套的开口处的两侧分别具有固定连接的磁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性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件内至少包括两个电池,两个所述电池之间具有可拆卸连接的绝缘隔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性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另一侧具有固定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侧面至少部分地具有弧形槽;所述底座的侧面具有固定连接的连接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性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侧具有限位柱;所述第二外壳的外部具有柱槽,当所述第二外壳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部时,所述限位柱处于所述柱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性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内具有两个轴座;两个所述轴座设置于所述第二绳口的两侧;每一个所述轴座分别设有活动连接的导柱;所述两个导柱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绳口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性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扣连接所述第二绑带的一端具有第一定位孔;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性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手套的开口处表面具有缠绕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病床防护性设备领域,具体为保护性约束装置。本技术保护性约束装置,包括:第一外壳,该第一外壳的一侧具有第一绳口,所述第一外壳内具有轴孔;第二外壳,该第二外壳的侧面具有第二绳口;所述第二外壳内具有固定连接的主轴;面板,该面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涡卷弹簧,该涡卷弹簧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内;第一绑带,该第一绑带处于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一绑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连接柱,该限位连接柱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绳口和所述第二绳口的高度;调节扣,所述调节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绑带固定连接;第二绑带,该第二绑带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扣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绑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手套。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珊,贾银华,李铃萍,廖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40307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