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内饰件包覆的喷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3  174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包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内饰件包覆的喷涂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汽车领域中,汽车内的内饰通常采用包覆工艺在骨架外包覆皮革或面料,以使得汽车内饰美观、舒适。骨架及包覆材料先安装于包覆模具上,然后通过喷涂或涂覆工艺在骨架与包覆材料贴附的面施加胶水,加热胶水以活化胶水,通过包覆模具压合使得骨架与包覆材料粘接成一体结构。现有工艺,安装骨架及包覆材料后,需等待胶水加热活化,影响了包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4.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汽车内饰件包覆的喷涂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
5.供料仓,设有用以容纳胶水的容腔;
6.厚膜加热器,设置于所述供料仓上,包括依次设置的导热部、内绝缘介质层、电阻发热层、外绝缘层;所述导热部与所述供料仓内表面共同形成所述容腔轮廓;
7.喷涂管道,两端分别连通于供料仓、装置本体的喷嘴;
8.所述容腔内的胶水接触所述导热部,受热至预设温度后自所述喷嘴喷涂于汽车内饰件的骨架和/或包覆材料表面。
9.优选地,所述厚膜加热器呈板状结构;所述供料仓设有开口,所述厚膜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开口处。
10.优选地,所述厚膜加热器外周侧卡接于所述开口轮廓。
11.优选地,所述厚膜加热器垂直设置。
12.优选地,所述厚膜加热器包括温控开关,用以当所述导热部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切断所述厚膜加热器电源。
13.优选地,还包括除泡仓,设置于所述供料仓上方;所述除泡仓、所述供料仓连通处设有单向阀;除泡仓设有抽气泵;所述除泡仓内的胶水经抽真空除泡后导入所述供料仓内。
14.优选地,所述除泡仓数目为至少两个。
15.优选地,所述喷涂管道数目为至少两个,其与所述供料仓连通处设有管道阀门。
16.优选地,所述供料仓外表面设有保温层。
17.优选地,所述供料仓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18.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汽车内饰件包覆的喷涂装置,通过在供料仓内设置厚膜加热器,对容腔内的胶水进行加热,使得胶水温度达到预设温度,以预热胶水,预热后的胶水自
装置本体的喷嘴喷涂于汽车内饰件骨架和/或包覆材料表面,骨架与包覆材料压合后加热使得胶水固化,即可完成包覆。对容腔内的胶水加热,一方面受热后的胶水流动性更好,便于喷涂;另一方面,缩短包覆模具对胶水加热时长,提高包覆效率,适用于批量包覆汽车内饰件。此外,厚膜加热器加热效率高、体积小,有利于装置本体的小型化设计。
20.本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本体的结构剖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本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厚膜加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0、装置本体;11、供料仓;111、容腔;112、开口;1121、第一凸起部;1122、第二凸起部;1123、第三卡槽;12、厚膜加热器;121、导热部;122、内绝缘介质层;123、电阻发热层;124、电极片;125、接线结构;1251、第一金属片;1252、第二金属片;13、喷涂管道;14、除泡仓; 141、抽气泵;15、温控开关;16、密封圈;161、第一卡槽;162、第二卡槽; 163、第三凸起部;17、液位传感器;18、温度传感器;19、安装板;191、抵靠部;192、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 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2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9.实施例1
30.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汽车内饰件包覆的喷涂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装置本体10,所述装置本体10包括:
31.供料仓11,设有用以容纳胶水的容腔111;
32.厚膜加热器12,设置于所述供料仓11上,包括依次设置的导热部121、内绝缘介质层122、电阻发热层123、外绝缘层;所述导热部121与所述供料仓11内表面共同形成所述容腔111轮廓;
33.喷涂管道13,两端分别连通于供料仓11、装置本体的喷嘴;
34.所述容腔111内的胶水接触所述导热部121,受热至预设温度后自所述喷嘴喷涂于汽车内饰件的骨架和/或包覆材料表面。具体地,通过在供料仓 11内设置厚膜加热器12,对容腔111内的胶水进行加热,使得胶水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其中,预设温度略低于胶水活化温度,以预热胶水,预热后的胶水自装置本体10的喷嘴喷涂于汽车内饰件骨架和/或包覆材料表面,骨架与包覆材料压合后加热使得胶水固化,即可完成包覆。对容腔111内的胶水加热,一方面受热后的胶水流动性更好,便于喷涂;另一方面,缩短包覆模具对胶水加热时长,提高包覆效率,适用于批量包覆汽车内饰件。此外,厚膜加热器12加热效率高、体积小,有利于装置本体10的小型化设计。
35.应当理解,供料仓11的喷涂可采用现有任意汽车内饰件胶水工艺的喷涂原理,如采用加压装置,使得容腔111内的胶水自喷嘴喷出,具体结构和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36.在一实施例中,预设温度低于胶水活化温度5℃-7℃,以降低对包覆模具加热胶水的要求。
37.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容腔111容纳空间尺寸、胶水的性质,设定厚膜加热器12加热功率及加热时长,以确保容腔111内的胶水在预设时长内加热到预设温度。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供料仓1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18,当温度传感器18检测到供料仓11内胶水温度,当胶水温度达到相应预设温度时,向控制板发出开启喷涂指令。
3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所述厚膜加热器12呈板状结构,薄型化设计,降低厚膜加热器12的占用空间,且导热部121呈板状,薄型化设计的同时保证其与容腔111内的胶水热传导面积;所述供料仓11设有开口 112,所述厚膜加热器12设置于所述开口112处。所述供料仓11设置开口 112安装厚膜加热器12,降低厚膜加热器12的安装占用容腔111的空间,保证胶水容量的同时有利于装置本体10的小型化设计。
3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厚膜加热器12外周侧卡接于所述开口 112轮廓,便于厚膜加热器12快速装卸,便于厚膜加热器12的更换或维修。
40.具体地,开口112内外轮廓分别朝向厚膜加热器12延伸形成第一凸起部 1121、第二凸起部1122。装置本体10设有密封圈16,密封圈内外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卡槽161、第二卡槽162,第一卡槽161用以卡接厚膜加热器12外周侧壁,第二卡槽162用以卡接第一凸起部1121。第二卡槽162轮廓与密封圈16背向容腔111的外表面共同形成第三凸起部163,第三凸起部163卡入第一凸起部1121、第二凸起部1122共同形成的第三卡槽1123内。通过第二卡槽162、第一凸起部1121的卡接及第三凸起部163、第三卡槽1123卡接实现密封圈16与开口112轮廓的稳固卡接,配合第二卡槽162、厚膜加热器12 的卡接,使其厚膜加热器12稳固安装于开口112处,且装卸便捷。
4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厚膜加热器12还包括与电阻发热层123电性连接的电极片124,以与装置本体10的控制电路电性连接,通过控制电路的通断以使电阻发热层123切换通电或断电。厚膜加热器12通电后电阻发热层123发出热量,热量传导至导热部121,使得导热部121温度升高,通过导热部121传递热至胶水。导热部121为导热系数高的绝缘件,
在一实施例中,导热部121为不锈钢基板。
4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厚膜加热器12设有接线结构125,以与装置本体10外部的电路电性连接。具体地,接线结构125包括第一金属片1251、第二金属片1252。所述第一金属片1251分别与电极片24、装置本体10外部的电路电性连接。第二金属片1252用以使得厚膜加热器12与地线电性连接,以防止厚膜加热器12在工作时发生漏电。
43.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本体10包括安装板19,固定于供料仓11设有开口112的侧壁外表面;安装板19设有抵靠部191,用以抵靠厚膜加热器12背向容腔111的外表面,以防止厚膜加热器12自开口111处脱落。
44.进一步地,如图2、图4所示,安装板19设有让位槽192,用以让位接线结构125与装置本体10外部的电路电性连接。具体地,第一金属片1251、第二金属片1252自让位槽192伸出,以分别与装置本体10外部的电路、地线电性连接。
4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厚膜加热器12垂直设置。具体地,当容腔111内胶水逐渐消耗而液位下降时,厚膜加热器12垂直设置便于附着于导热部121上的胶水在其中重力下较快落下,以便于导热部121裸露于容腔 111内的表面与容腔111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加快对剩余胶水的加热。
4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装置本体10包括温控开关15,用以当所述导热部121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切断所述厚膜加热器12电源。具体地,当导热部121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温控开关15断开与电源的电性连接;当导热部121温度不超过温度阈值时,温控开关15导通厚膜加热器12 与电源,厚膜加热器12正常运行。设置厚膜加热器12以防止其干烧,导致容腔111内温度过高而出现安全隐患。
47.进一步地,温控开关15安装于安装板19上,装卸便捷。具体地,安装板19设有安装槽,温控开关15安装于安装槽内。
4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所示,还包括除泡仓14,设置于所述供料仓11上方;所述除泡仓14、所述供料仓11连通处设有单向阀;除泡仓14设有抽气泵141;所述除泡仓14内的胶水经抽真空除泡后导入所述供料仓11内。具体地,关闭单向阀,胶水先投入除泡仓14,经抽气泵141抽真空,以抽出胶水内本来含有的气泡,一定程度降低气泡含量。打开单向阀,经除气泡后的胶水在其重力下流入供料仓11内,以供后续喷涂。除泡仓14 内胶水排入供料仓11后,关闭单向阀,通过除泡仓14的充气口(图中未示出)向除泡仓14内通入空气,以保证下次胶水能够顺利灌入。
49.进一步地,所述除泡仓14数目为至少两个。具体地,为了加快除泡效率,采用多个相互独立的除泡仓14,同时除泡,以供应同一个供料仓11。
5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喷涂管道13数目为至少两个,其与所述供料仓11 连通处设有管道阀门。具体地,通过多个喷涂管道13,供应同一个包覆工位,以加快喷涂速度;或通过多个喷涂管道13,供应多个包覆工位,以节省装置本体10的布设,降低成本。
5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供料仓11外表面设有保温层(图中未示出),以降低容腔111内外热交换效率,以降低容腔111内的热量损失。
5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供料仓11内设有液位传感器17,液位传感器17设置于容腔111内,以检测容腔111内的液位状况,当检测到的当前液位低于预设值时,提醒用户及时补充胶水,防止干烧。
5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