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罩组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3  181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导流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流罩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2.导流罩,是装在载货车辆或牵引车辆的驾驶室顶部的空气导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有效地减小车辆高速行驶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目前车辆的导流罩只起到空气导流的功效,产品功能单一,无法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导流罩组件,旨在丰富导流罩的使用功能。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导流罩组件包括:
5.导流罩,设有收容空间,所述导流罩包括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有第一存取口;
6.储物盒,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储物盒设有储物腔、及与所述储物腔连通的第一过口,所述第一过口与所述第一存取口连通,所述储物腔用以存放物品;以及
7.第一侧开板,活动连接于所述导流罩而具有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于所述关闭位置,所述第一侧开板遮盖所述第一存取口;于所述开启位置,所述第一存取口至少部分显露于外。
8.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开板转动连接于所述导流罩。
9.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开板的上边缘或前边缘或后边缘的其中之一铰接于所述导流罩。
10.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开板的下边缘连接有支撑架,当所述第一侧开板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支撑架抵接于所述第一存取口的下边缘。
11.可选地,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第一侧开板的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
12.可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至少一横板和多个竖板,多个所述竖板连接于所述横板的下侧,所述竖板和所述横板均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开板,当所述第一侧开板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竖板的下侧抵接于所述第一存取口的下边缘。
13.可选地,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一侧开板呈一体成型设置。
14.可选地,所述储物盒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储物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一过口连通,所述第二腔体远离所述第一过口;
15.所述导流罩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设有第二存取口,所述储物盒还对应所述第二存取口设有第二过口,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二存取口均连通于所述第二过口;
16.所述导流罩组件还包括第二侧开板,活动连接于所述导流罩而具有展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于所述闭合位置,所述第二侧开板遮盖所述第二存取口;于所述展开位置,所述第二存取口至少部分显露于外。
17.可选地,所述导流罩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存取口的边缘的第一密封胶条,当所述第一侧开板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侧开板的边缘抵接于所述第一密封胶条。
18.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胶条朝向所述收容空间延伸有环形裙边,所述环形裙边抵接于所述第一过口的内边缘。
19.可选地,所述导流罩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侧开板的锁机构,所述锁机构用以使所述第一侧开板锁定在所述关闭位置。
20.可选地,所述导流罩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储物盒的隔音垫。
21.可选地,所述导流罩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储物盒的内壁面的缓冲垫。
22.可选地,所述导流罩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储物腔内的网兜。
23.可选地,所述导流罩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储物腔内的捆绑带。
24.可选地,所述导流罩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开板的内侧的拉环。
2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车辆驾驶室、及前述的导流罩组件,所述导流罩组件设于所述车辆驾驶室的顶部。
2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导流罩的收容空间内设置储物盒,用户可以利用该储物盒存放物品,例如棉被之类的床上用品,或者锅碗、便携式液化气灶之类的餐具和炊具,从而充分利用导流罩与驾驶室之间的空间,丰富导流罩的使用功能,让导流罩具备储物功能,提升车辆整体的储物空间容积,进而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自由,能够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及分区域储藏。可以理解的,载货车辆或牵引车辆之类的商用车,通常会有跑长途的情况,用户(驾驶员及随车人员)跑长途时会在车上配备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例如换洗衣物和被褥,面条和大米等食物,以及餐具和炊具以应付一日三餐。若用户所准备的物品较多,则驾驶室内有限的储物空间容积无法很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而通过在导流罩内设置储物盒,能够提升车辆的整体储物空间容积,从而很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其次,导流罩的储物盒由于设置在驾驶室外,用户可以选择将气味较重的食物或物品,以及油污较多的炊具和餐具放置在导流罩的储物盒内,而将换洗衣物等干净无气味的物品存放在驾驶室内,从而保持驾驶室内空气清新及干净卫生,进而提升用户体验。需要说明的是,导流罩的第一侧板是对应驾驶室的主驾驶侧或副驾驶侧的其中之一,从而方便用户在驾驶室侧面存取物品的操作,提高储物盒的使用便捷性。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侧板设置为导流罩的对应前风挡玻璃的前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储物盒让导流罩的使用功能更加丰富,进而提升导流罩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流罩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中导流罩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流罩组件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流罩组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中为图2中导流罩组件的后视图;
33.图6中为图5中第一侧开板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34.图7为图1中第一密封胶条与储物盒的第一过口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号说明:
36.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导流罩组件202第一过口100导流罩300第一侧开板100'导流罩300'第一侧开板100"导流罩300"第一侧开板101收容空间310支撑架110第一侧板311横板110'第一侧板312竖板110"第一侧板400第二侧开板120第二侧板500第一密封胶条200储物盒501环形裙边201储物腔600锁机构
37.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9.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0.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1.导流罩,是装在载货车辆或牵引车辆的驾驶室顶部的空气导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有效地减小车辆高速行驶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目前车辆的导流罩只起到空气导流的功效,产品功能单一,无法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优势。
42.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导流罩组件,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
例中,该导流罩组件10包括:
43.导流罩100,设有收容空间101,导流罩100包括第一侧板110,第一侧板110设有第一存取口;
44.储物盒200,收容于收容空间101,储物盒200设有储物腔201、及与储物腔201连通的第一过口202,第一过口202与第一存取口连通,储物腔201用以存放物品;以及
45.第一侧开板300,活动连接于导流罩100而具有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于关闭位置,第一侧开板300遮盖第一存取口;于开启位置,第一存取口至少部分显露于外。
4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导流罩100的收容空间101内设置储物盒200,用户可以利用该储物盒200存放物品,例如棉被之类的床上用品,或者锅碗、便携式液化气灶之类的餐具和炊具,从而充分利用导流罩100与驾驶室之间的空间,丰富导流罩100的使用功能,让导流罩100具备储物功能,从而提升车辆整体的储物空间容积,进而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自由,能够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及分区域储藏。可以理解的,载货车辆或牵引车辆之类的商用车,通常会有跑长途的情况,用户(驾驶员及随车人员)跑长途时会在车上配备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例如换洗衣物和被褥,面条和大米等食物、以及餐具和炊具以应付一日三餐。若用户所准备的物品较多,则驾驶室内有限的储物空间无法很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而通过在导流罩100内设置储物盒200,能够提升车辆的整体储物空间容积,从而很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其次,导流罩100的储物盒200设置在驾驶室外,用户可以选择将气味较重的食物或物品,以及油污较多的炊具和餐具放置在导流罩100的储物盒200内,而将换洗衣物等干净无气味的物品存放在驾驶室内,从而保持驾驶室内空气清新及干净卫生,进而提升用户体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导流罩100的第一侧板110是对应驾驶室的主驾驶侧或副驾驶侧的其中之一,从而方便用户在驾驶室侧面存取物品的操作,提高储物盒200的使用便捷性。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侧板设置为导流罩的对应前风挡玻璃的前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储物盒让导流罩的使用功能更加丰富,进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47.参照图1,可选地,第一侧开板300转动连接于导流罩100。第一侧开板300采用转动开启的方式,不仅结构简单且技术成熟,能够保证第一侧开板300运行稳定可靠,同时转动开启的形式更符合用户的日常使用习惯。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第一侧开板滑动连接于导流罩。
48.参照图1、图3和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流罩组件1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侧开板300的上边缘铰接于导流罩100;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流罩组件10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侧开板300的后边缘铰接于导流罩100;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流罩组件10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侧开板300的前边缘铰接于导流罩100。可选地,第一侧开板300的上边缘或前边缘或后边缘的其中之一铰接于导流罩10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侧板110及第一侧开板300的前、后方向分别对应车头和车尾方向。不失一般性的,导流罩100为了将迎面的空气导向远离车辆的上空,通常呈现为向后方上扬的形态,也即,将第一侧板110设置成前边缘低、后边缘高的状态。所以,第一侧板110的后边缘和上边缘的长度均较长,若铰接安装点布置在后边缘或上边缘,都有利于将第一侧开板300的多个铰接安装点布置开,使间距最远的两个铰接安装点之间的距离达到较大的状态,从而使第一侧开板300的转动更加平顺稳定。其次,若是第一侧开板300的上边缘铰接于导流罩100,也即,第一侧
开板300采用向上掀开的开启方式,用户的身体不容易对第一侧开板300的转动开闭造成干扰。可以理解的,第一侧板110的前边缘的长度较短,不利于将铰接点布置开,但较为符合用户的开启习惯。
49.可选地,第一侧开板300通过铰链与导流罩100转动连接。铰链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的优点。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侧开板通过合页与导流罩转动连接。
50.参照图5和图6,进一步地,第一侧开板300的下边缘连接有支撑架310,当第一侧开板300处于关闭位置时,支撑架310抵接于第一存取口的下边缘。可以理解的,第一侧开板300长期处于关闭位置,若只依靠铰链结构为第一侧开板300提供支撑力,铰链容易产生形变、疲劳耐久失效等问题,从而导致转动开启和关闭的功能异常甚至功能完全失效的问题。而通过设置支撑架310为第一侧开板300提供支撑力,使支撑架310成为第一侧开板300的主要支撑力来源,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发生。另外,支撑架310还能起到限位作用,从而控制第一侧开板300与第一存取口之间的配合间隙维持在设计值范围内,进而提升导流罩100的整体外观品质,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侧开板的上边缘连接有插销,导流罩对应插销设有限位孔,当第一侧开板处于关闭位置时,插销插入限位孔,且插销的下边缘抵接于限位孔。
51.参照图5和图6,可选地,支撑架310设于第一侧开板300的朝向收容空间101的一侧。也即,将支撑架310藏纳在第一侧开板300的内侧,既能够使导流罩组件10的整体外观更加整洁美观,又能够避免支撑架310在第一侧开板300的外侧显露时,增大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阻系数。
52.为了降低支撑架310的制造成型的成本,可选地,支撑架310与第一侧开板300呈一体成型设置。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支撑架螺接或焊接或铆接或粘接于第一侧开板。
53.参照图6,进一步地,支撑架310包括至少一横板311和多个竖板312,多个竖板312连接于横板311的下侧,竖板312和横板311均连接于第一侧开板300,当第一侧开板300处于关闭位置时,竖板312的下侧抵接于第一存取口的下边缘。竖板312与横板311形成交叉的结构,能够提高支撑架310的结构强度,从而使支撑架310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其次,多个竖板312形成多个抵接第一存取口的接触点,更方便在工程后期去调整控制第一侧开板300与第一存取口之间的外观配合间隙,有利于提高导流罩组件10的外观品质,同时降低开发成本。再者,将竖板312设在横板311下方,能够避免竖板312与横板311之间形成的间隔朝上而藏污纳垢的问题。
54.可选地,第一侧开板300注塑成型设置。注塑成型工艺有利于控制第一侧开板300的重量,且制造工艺成熟,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侧开板还可以是冲压成型设置。
55.进一步地,储物盒200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储物腔201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与第一过口202连通,第二腔体远离第一过口202;导流罩100还包括与第一侧板110相对的第二侧板120,第二侧板120设有第二存取口,储物盒200还对应第二存取口设有第二过口,第二腔体和第二存取口均连通于第二过口;导流罩组件10还包括第二侧开板400,活动连接于导流罩100而具有展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于闭合位置,第二侧开板400遮盖
第二存取口;于展开位置,第二存取口至少部分显露于外。利用隔板将储物腔201分隔成两个区域,可以满足用户存放不同物品的使用需求,例如将床上用品等干净物品放置在第一腔体,而将炊具等脏污物品放置在第二腔体,从而避免不同物品之间互相影响,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56.为了提高用户存取物品的便捷性,可选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长度尺寸趋于一致。也即,让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平均分配导流罩100的横向宽度尺寸,可以理解的,由于商用车驾驶室的横向宽度尺寸较大,而设置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长度尺寸趋于一致,使得用户从驾驶室的左右两侧存取物品时,第一腔体或第二腔体内的物品基本都能够得着,进而提高用户存取物品的便捷性。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长度尺寸之间的比值还可以设置为3:1或2:1或3:2,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而进行调整。
57.参照图1,进一步地,导流罩组件10还包括套设于第一存取口的边缘的第一密封胶条500,当第一侧开板300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侧开板300的边缘抵接于第一密封胶条500。第一密封胶条500起到密封防水作用,能够避免雨水或灰尘进入储物腔201内,保持储物腔201内的干燥与干净,进而提高用户体验。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导流罩组件还包括套设于第一侧开板的边缘的第一密封胶条。
58.参照图1和图7,可选地,第一密封胶条500朝向收容空间101延伸有环形裙边501,环形裙边501抵接于第一过口202的内边缘。利用环形裙边501遮盖住储物盒200与第一密封胶条500之间的缝隙,避免该缝隙藏污纳垢的问题。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密封胶条朝向收容空间延伸有遮挡裙边,遮挡裙边抵接于第一过口的下侧的内边缘。
59.进一步地,导流罩组件10还包括套设于第二存取口的边缘的第二密封胶条,当第二侧开板400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二侧开板400的边缘抵接于第二密封胶条。第二密封胶条起到密封防水作用,能够避免雨水或灰尘进入储物腔201内,保持储物腔201内的干燥与干净,进而提高用户体验。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导流罩组件还包括套设于第二侧开板的边缘的第二密封胶条。
60.参照图1,进一步地,导流罩组件10还包括锁机构600,锁机构600用以使第一侧开板300锁定在关闭位置。通过该锁机构600使储物盒200具备防盗功能,从而有效地保护用户的财产安全,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61.可选地,锁机构600包括设于第一侧开板300的锁座、转动连接锁座的锁芯、及连接锁芯的限位块,当第一侧开板300处于关闭位置时,限位块的背离收容空间101的一侧抵接于第一存取口的内边缘,当第一侧开板300处于开启位置时,限位块脱离第一存取口。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锁机构还可以是设于导流罩的电磁铁、及均与电磁铁电连接的控制开关和电源,第一侧开板上对应电磁铁设有磁性体,控制开关开启时电源供电给电磁铁,以使电磁铁与磁性体之间产生强磁吸力作用;控制开关关闭时电磁铁断电,以使电磁铁与磁性体之间的强磁吸力作用消除。
62.为了降低驾驶室的nvh性能,进一步地,导流罩组件10还包括设于储物盒200的隔音垫。隔音垫能够有效隔绝储物盒200内物品晃动或撞击时所产生的噪音,避免噪音传导到驾驶室内,进而提高驾驶室的nvh性能,提高用户体验。
63.可选地,隔音垫采用橡胶垫或隔音棉的其中至少一种。
64.可选地,隔音垫设于储物盒200内的底壁面和侧壁面。
65.为了使物品不会因晃动或撞击而容易发生损坏,进一步地,导流罩组件10还包括设于储物盒200的内壁面的缓冲垫。缓冲垫在物品发生撞击时能够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从而降低物品损坏的风险。
66.可选地,缓冲垫采用泡沫垫或海绵垫或针刺毯或簇绒毯的其中至少一种。
67.可选地,缓冲垫设于储物盒200内的底壁面和侧壁面。本实施例中,可用隔音棉同时作为缓冲垫和隔音垫使用,以节省成本且避免过多的缓冲垫和隔音垫侵占储物腔201的容积。
68.进一步地,导流罩组件10还包括设于储物腔201内的网兜。网兜能够方便用户存放一些细小或容易滚动的物品,例如球状水果。
69.可选地,网兜设于储物盒200内的侧壁面上,能够较好地利用储物腔201的纵向空间。
70.进一步地,导流罩组件10还包括设于储物腔201内的捆绑带。捆绑带适用于解决外形比较复杂的物品的固定问题,用户可以利用捆绑带将物品缠绕后固定到储物盒200上,进而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71.进一步地,导流罩组件10还包括连接于第一侧开板300的内侧的拉环。当用户存放物品完毕,需要关闭第一侧开板300时,拉环能够方便用户操作第一侧开板300进行转动,进而提高储物功能的使用便捷性。其次,将拉环设在第一侧开板300的内侧,既能够使导流罩组件10的整体外观更加整洁美观,又能够避免拉环显露于第一侧开板300的外侧时,增大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阻系数。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导流罩组件还包括连接于第一侧开板的内侧的把手。
7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车辆驾驶室、及前述的导流罩组件,该导流罩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导流罩组件设于车辆驾驶室的顶部。
7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