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双缸柱塞泵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液压双缸柱塞泵。
背景技术:
2.液压柱塞泵,它依靠柱塞在缸体中往复运动,使密封工作容腔的容积发生变化来实现物料输出,由液压动力包驱动液压油缸,液压油缸推进输送缸,将输送缸内的物料输出至管道,一般分为单柱塞和双柱塞,特别适用于高含固率,黏稠物料的长距离管道输送,其优点是运行非常稳定、可靠,结构紧凑,额定压力高,效率高,广泛应用在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矿山冶金,清淤,疏浚,石油化工,电厂,水泥工业等领域;现有的液压双缸柱塞泵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构造原因,导致搬运转移较为麻烦,且泵体内部损坏后,不好进行拆卸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速液压双缸柱塞泵,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高速液压双缸柱塞泵,包括环形支撑架,所述环形支撑架的一侧表面安装有控制板,所述环形支撑架的表面靠近底端处设置有泵头,所述泵头的内部表面连接有轴头,所述轴头的另一端设置有导油杆,所述导油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换油头;所述环形支撑架的上端表面靠近两侧安装有辅助架,所述环形支撑架的上端表面位于中间处设置有吊架。
6.进一步地,为了使得装置方便搬运,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速液压双缸柱塞泵,所述辅助架的表面设置有抓握套,所述吊架的表面设置有吊环,所述环形支撑架的底端表面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控制板的表面靠近底端处设置有电控键,所述控制板的表面靠近顶端处设置有电源接头,所述电控键与电源接头电性连接。
7.进一步地,为了使得轴头结构与泵头紧密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速液压双缸柱塞泵,所述泵头的表面开设有对接孔,所述泵头的一端表面设置有内嵌套,所述泵头的一端表面连接有泵身,所述泵身的另一端设置有对接板,所述对接板的表面设置由对接螺栓,所述对接板的另一端表面开设有垫环槽,所述泵身的内侧表面靠近另一端边缘处设置有螺纹槽,所述泵身的内侧表面靠近一端边缘处设置有对接套。
8.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导游杆的端头与轴头活动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速液压双缸柱塞泵,所述轴头的另一端表面连接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的表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套的另一端表面连接有斜板,所述斜板的另一端表面位于中间处设置有固定杆,所述斜板的另一端表面靠近边缘处设置有连接套,所述定位槽与对接套连接。
9.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导游杆可输送泵液,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速液压双缸柱塞泵,所述导油杆的一端表面设置有球头,所述导油杆的表面靠近一端处开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的表面连接有第一输油槽,所述第一输油槽的另一端表面连接有第二输油槽,所述第二输油槽的表面设置有堵塞球,所述第二输油槽的内侧表面靠近另一端边缘处安装有抵
接套,所述抵接套的一端表面连接有抵接弹簧。
10.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换油头与泵身紧密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速液压双缸柱塞泵,所述换油头的表面靠近一端边缘处设置有连接板,所述换油头的表面位于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垫,所述换油头的一端表面设置有螺纹头,所述螺纹头的一端表面靠近边缘处开设有导油槽,所述换油头的一端表面位于中部处开设有连接槽,所述换油头的内侧靠近另一端表面开设有换油槽。
11.更进一步地,为了使得装置短距离移动更加方便,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速液压双缸柱塞泵,所述环形支撑架的底端表面安装有移动支撑结构,所述移动支撑结构包括安装于环形支撑架底端表面的万向轮。
12.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环形支撑架结构,使用者可选择搭手搬运或吊杆搬运的方式将此高速液压双缸柱塞泵移动到指定地点,操作简单方便,通过设置的泵头与换油头结构,二者通过螺旋拧紧和螺栓固定的方式完成固定连接,内部设置的密封垫能够避免泵液渗漏或气压变动,从而方便使用者对此液压双港珠塞泵进行拆卸检修而不会影响其本身的运作效果。
附图说明
1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速液压双缸柱塞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速液压双缸柱塞泵的泵头、轴头、导油杆和换油头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速液压双缸柱塞泵的导油杆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定位支撑结构安装示意图。
19.附图标记列表:1、环形支撑架;101、辅助架;102、抓握套;103、吊架;104、吊环;105、支撑板;2、控制板;201、电控键;202、电源接头;3、泵头;301、对接孔;302、内嵌套;303、泵身;304、对接板;305、对接螺栓;306、垫环槽;307、螺纹槽;308、对接套;4、轴头;401、定位套;402、定位槽;403、斜板;404、固定杆;405、连接套;5、导油杆;501、球头;502、进油口;503、第一输油槽;504、第二输油槽;505、堵塞球;506、抵接弹簧;507、抵接套;6、换油头;601、连接板;602、密封垫;603、螺纹头;604、导油槽;605、连接槽;606、换油槽;7、万向轮;8、支撑脚;801、摩擦垫脚。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1.实施例1
22.如图1-3所示,一种高速液压双缸柱塞泵,包括环形支撑架1,环形支撑架1的一侧表面安装有控制板2,环形支撑架1的表面靠近底端处设置有泵头3,泵头3的内部表面连接
有轴头4,轴头4的另一端设置有导油杆5,导油杆5的另一端设置有换油头6;环形支撑架1的上端表面靠近两侧安装有辅助架101,环形支撑架1的上端表面位于中间处设置有吊架103;
23.在本实施例中,辅助架101的表面设置有抓握套102,吊架103的表面设置有吊环104,环形支撑架1的底端表面安装有支撑板105,控制板2的表面靠近底端处设置有电控键201,控制板2的表面靠近顶端处设置有电源接头202,电控键201与电源接头202电性连接。
24.具体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抓握套102握住辅助架101不会打滑,通过吊装装置配合绳索和吊环104,可将装置整体吊起到指定地点,对电源接头202接电后,便可通过电控键201控制外接换油机构或原动机的运作。
25.在本实施例中,泵头3的表面开设有对接孔301,泵头3的一端表面设置有内嵌套302,泵头3的一端表面连接有泵身303,泵身303的另一端设置有对接板304,对接板304的表面设置由对接螺栓305,对接板304的另一端表面开设有垫环槽306,泵身303的内侧表面靠近另一端边缘处设置有螺纹槽307,泵身303的内侧表面靠近一端边缘处设置有对接套308。
26.具体使用时,泵头3利用对接孔301可与对应装置连接,内部设置有的对接套308可使轴头4结构在转动的同时,不会出现松脱的情况。
27.在本实施例中,轴头4的另一端表面连接有定位套401,定位套401的表面开设有定位槽402,定位套401的另一端表面连接有斜板403,斜板403的另一端表面位于中间处设置有固定杆404,斜板403的另一端表面靠近边缘处设置有连接套405,定位槽402与对接套308连接。
28.具体使用时,轴头4利用定位套401表面的定位槽402与对接套308连接,轴头4表面与内嵌套302连接,从而表面泵液从泵头3一端处渗漏,斜板403造型能够使两根导油杆5错位转动,固定杆404可避免轴头4转动偏移。
29.在本实施例中,导油杆5的一端表面设置有球头501,导油杆5的表面靠近一端处开设有进油口502,进油口502的表面连接有第一输油槽503,第一输油槽503的另一端表面连接有第二输油槽504,第二输油槽504的表面设置有堵塞球505,第二输油槽504的内侧表面靠近另一端边缘处安装有抵接套507,抵接套507的一端表面连接有抵接弹簧506。
30.具体使用时,当泵液从泵身303表面的开口注入后,将会逐渐充满泵头3内部,泵液进入进油口502后,将会推动堵塞球505压缩抵接弹簧506,然后从抵接套507表面的开口流出,根据斜板403的斜面位置,可使球头501在连接套405内部转动,从而带动轴头4转动。
31.在本实施例中,换油头6的表面靠近一端边缘处设置有连接板601,换油头6的表面位于连接板601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垫602,换油头6的一端表面设置有螺纹头603,螺纹头603的一端表面靠近边缘处开设有导油槽604,换油头6的一端表面位于中部处开设有连接槽605,换油头6的内侧靠近另一端表面开设有换油槽606。
32.具体使用时,由抵接套507开口流出的泵液,将会从导油槽604注入到换油槽606中,再从其表面的开口流出,从而形成循环,当装置内部发生故障后,可先拧开对接螺栓305,再配合螺纹头603将换油头6从螺纹槽307中拧开,后续检修完毕后,设置有的密封垫602能够与垫环槽306紧密贴合,避免气压或泵液发生泄漏。
33.在本实施例中,环形支撑架1的底端表面安装有移动支撑结构或定位支撑结构,移动支撑结构包括安装于环形支撑架1底端表面的万向轮7。
34.具体使用时,解锁万向轮7,便可推动装置到指定地点,然后锁定万向轮7便可启用
装置。
35.工作原理;使用者将装置整体吊起到指定地点后,对电源接头202进行接电,便可通过电控键201控制外接换油机构或原动机的运作,过程中,轴头4利用定位套401表面的定位槽402与对接套308连接,轴头4表面与内嵌套302连接,从而表面泵液从泵头3一端处渗漏,斜板403造型能够使两根导油杆5错位转动,固定杆404可避免轴头4转动偏移,而在当泵液从泵身303表面的开口注入后,将会逐渐充满泵头3内部,泵液进入进油口502后,将会推动堵塞球505压缩抵接弹簧506,然后从抵接套507表面的开口流出,根据斜板403的斜面位置,可使球头501在连接套405内部转动,从而带动轴头4转动,且由抵接套507开口流出的泵液,将会从导油槽604注入到换油槽606中,再从其表面的开口流出,从而形成循环,当装置内部发生故障后,可先拧开对接螺栓305,再配合螺纹头603将换油头6从螺纹槽307中拧开,后续检修完毕后,设置有的密封垫602能够与垫环槽306紧密贴合,避免气压或泵液发生泄漏。
36.实施例2
37.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区别实施例1的区别特征是:环形支撑架1的底端表面安装有定位支撑结构,定位支撑结构包括安装于环形支撑架1底端表面的支撑脚8,支撑脚8的底端表面安装有摩擦垫脚801。
38.具体使用时,支撑脚8可将装置撑起,避免与地面直接接触,摩擦垫脚801表面的纹路可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从而防止装置倾斜翻倒。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