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地基基础,更具体的是涉及抗浮锚杆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1、抗浮锚杆,是建筑工程地下结构抗浮措施的一种。抗浮锚杆,指的是抵抗其上建筑物向上移位而设置的结构构件,与地下水位高低及变化情况有关,与抗压桩受力方向相反。
2、故在地基基础处置中,抗浮锚杆作为基础中防止地下水浮力作用导致筏板基础上浮破坏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三根锚杆作为一组的抗浮锚杆施工过程中,由于现场施工不够规范,容易导致锚杆弯曲变形,导致抗浮锚杆间距不均匀,出现钢筋错位、偏移、间隙过小等质量问题,导致杆体与水泥砂浆及周围土体的握裹力不足,从而影响整个抗浮锚杆的抗浮性能。致使水浮力对地下室筏板造成不同程度的上浮破坏、引起地下室筏板渗漏、开裂,对建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存在安全隐患。
3、那么如何保证锚杆之间分布均匀,从而保证灌浆料的保护层厚度,增加抗浮锚杆钢筋与水泥砂浆、周围土体的握裹力,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浮锚杆定位装置。
2、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浮锚杆定位装置,包括按圆周均布在注浆管外侧的一组锚杆、沿轴向套设在注浆管外壁上的多个用于限定一组锚杆位置的锚杆定位构件,各锚杆定位构件均包括空心钢管以及安装在空心钢管外壁上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将一组锚杆分开且为一组锚杆提供支撑。
4、具体来说,定位组件主要作用在空心钢管上均等分开每根锚杆(钢筋)位置,保证注浆保护层厚度,避免操作不当或者不规范导致的使锚杆之间间隙过小、分布不均匀,增加锚杆与填充浆体的接触面积。
5、通过本实用新型结构能有效的解决锚杆间隙过小、分布不均的问题,能有效的提高锚杆与周围土体的握裹力,此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定位锚杆准确、增大锚杆受力的效果;通过此方法,避免因锚杆与填充浆体、周围土体握裹力不足,导致锚杆失效而引起的结构破坏。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各定位组件包括按圆周均布在空心钢管同一高度的多个定位单元,定位单元的数量与锚杆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定位单元与对应的锚杆之间通过固定形式连接。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组锚杆包括三根锚杆,定位单元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为第一定位钢片、第二定位钢片和第三定位钢片,第一定位钢片、第二定位钢片和第三定位钢片相互之间呈120°圆心角均布在空心钢管的外侧壁上。
8、具体来说,空心钢管位于第一定位钢片、第二定位钢片、第三定位钢片中心位置,给定位钢片提供生根基础,通过此空心钢管套在pvc注浆管上实现抗浮锚杆定位装置的位置的调整与固定,空心钢管内径一般比pvc注浆管外径略大一点即可。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空心钢管的材质为q235材质,空心钢管的长度为50~100mm,空心钢管直径为φ3.2x3mm。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注浆管上相邻两个空心钢管之间的间距为
11、1500~2000mm。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钢片的形状为矩形,第一定位钢片的长度与空心钢管的长度一致,定位钢片的宽度是锚杆直径的2~3倍。
13、具体来说,第一定位钢片位于空心钢管上,形状为矩形,长度同定位钢管长度一致,宽度是锚杆直径的2~3倍,厚度需要满足焊接不烧穿和移动不变形基本要求。第一定位钢片一端通过焊接与空心钢管相连接,另外一端通过焊接与对应锚杆相连接。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钢片的形状为矩形,第二定位钢片的长度与空心钢管的长度一致,第二定位钢片的宽度是锚杆直径大2~3倍。
15、具体来说,第二定位钢片位于空心钢管上,形状为矩形,长度同定位钢管长度一致,宽度是锚杆直径的2~3倍,厚度需要满足焊接不烧穿和移动不变形基本要求。第二定位钢片一端通过焊接与空心钢管相连接,另外一端通过焊接与锚杆相连接。
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定位钢片的形状为矩形,第三定位钢片的长度与空心钢管的长度一致,第三定位钢片的宽度是锚杆直径大2~3倍。
17、具体来说,第三定位钢片位于空心钢管上,形状为矩形,长度同定位钢管长度一致,宽度是锚杆直径的2~3倍,厚度需要满足焊接不烧穿和移动不变形基本要求。第三定位钢片一端通过焊接与空心钢管相连接,另外一端通过焊接与锚杆相连接。
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钢片、第二定位钢片以及第三定位钢片的材质均为q235。
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钢片、第二定位钢片以及第三定位钢片的厚度均为2.5~3.0mm。
20、具体来说,定位钢片(第一定位钢片、第二定位钢片和第三定位钢片)的主要作用在空心钢管上均等分开每根锚杆(钢筋)位置,保证注浆保护层厚度,避免操作不当或者不规范导致的使锚杆之间间隙过小、分布不均匀,增加锚杆与填充浆体的接触面积。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2、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通过本实用新型结构能有效的解决锚杆间隙过小、分布不均的问题,能有效的提高锚杆与周围土体的握裹力,此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定位锚杆准确、增大锚杆受力的效果;通过此方法,避免因锚杆与填充浆体、周围土体握裹力不足,导致锚杆失效而引起的结构破坏。
1.一种抗浮锚杆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圆周均布在注浆管(5)外侧的一组锚杆(2)、沿轴向套设在注浆管(5)外壁上的多个用于限定一组锚杆(2)位置的锚杆定位构件(1),各所述锚杆定位构件(1)均包括空心钢管(11)以及安装在所述空心钢管(11)外壁上的定位组件(12),所述定位组件(12)将一组锚杆(2)分开且为一组锚杆(2)提供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定位组件(12)包括按圆周均布在所述空心钢管(11)同一高度的多个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的数量与所述锚杆(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定位单元与对应的所述锚杆(2)之间通过固定形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组锚杆(2)包括三根锚杆(2),所述定位单元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为第一定位钢片(121)、第二定位钢片(122)和第三定位钢片(123),所述第一定位钢片(121)、所述第二定位钢片(122)和所述第三定位钢片(123)相互之间呈120°圆心角均布在所述空心钢管(11)的外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钢管(11)的材质为q235材质,所述空心钢管(11)的长度为50~100mm,所述空心钢管(11)直径为φ3.2x3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5)上相邻两个所述空心钢管(11)之间的间距为1500~200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钢片(121)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一定位钢片(121)的长度与所述空心钢管(11)的长度一致,定位钢片的宽度是所述锚杆(2)直径的2~3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钢片(122)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二定位钢片(122)的长度与所述空心钢管(11)的长度一致,所述第二定位钢片(122)的宽度是所述锚杆(2)直径大2~3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钢片(123)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三定位钢片(123)的长度与所述空心钢管(11)的长度一致,所述第三定位钢片(123)的宽度是所述锚杆(2)直径大2~3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钢片(121)、所述第二定位钢片(122)以及所述第三定位钢片(123)的材质均为q23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钢片(121)、所述第二定位钢片(122)以及所述第三定位钢片(123)的厚度均为2.5~3.0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