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物料输送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槽形托辊组及输送机。
背景技术:
1、目前,煤矿井下通常采用带式输送机来输送物料,且输送的物料通常为块状的不规则物料。现有的带式输送机通常采用槽形托辊组,该槽形托辊组通常由两个斜托辊和一个平直托辊构成,且平直托辊与相邻的斜托辊形成较大的夹角(即槽角),这导致铺设在槽形托辊组上的输送带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在槽角处发生撕裂。而输送带的成本占了整台输送机成本的50%以上,一旦损坏,经济损失非常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发生撕裂的概率。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槽形托辊组,包括平直托辊、第一斜托辊、第二斜托辊、第一托辊架和第二托辊架,所述平直托辊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一斜托辊,所述平直托辊和所述第一斜托辊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托辊架上,所述平直托辊的轴线和所述第一斜托辊的轴线位于同一设定平面上,所述第二斜托辊固定在所述第二托辊架上,并与所述第一斜托辊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斜托辊和所述第一斜托辊用于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设定平面垂直于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
3、所述平直托辊在所述设定平面上的正投影具有平直轮廓线,所述第二斜托辊在所述设定平面上的正投影具有斜轮廓线,且所述平直托辊在所述平直轮廓线处的部位和所述第二斜托辊在所述斜轮廓线处的部位分别用于与所述输送带接触,所述第二斜托辊沿其轴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斜托辊的第一端位于第二端的下方,并位于所述平直轮廓线的下方,且所述平直托辊朝向所述第一斜托辊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斜托辊朝向所述平直托辊的一端均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斜托辊的所述斜轮廓线的下方。
4、可选地,所述第一斜托辊和所述第二斜托辊沿所述输送方向的间距介于20mm-200mm之间。
5、可选地,所述第一托辊架包括第一中支柱和第一边支柱,所述第一中支柱和所述第一边支柱分别与所述第一斜托辊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斜托辊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中支柱和对应的所述第一边支柱,所述平直托辊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中支柱。
6、可选地,所述第二托辊架包括第二中支柱和第二边支柱,所述第二边支柱与所述第二斜托辊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斜托辊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中支柱,另一端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边支柱。
7、可选地,所述槽形托辊组还包括底座,所述第一托辊架和所述第二托辊架分别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8、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二连接梁用于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一托辊架的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二托辊架的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梁。
9、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梁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下端。
10、可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下端,并位于所述第二托辊架的两侧。
11、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梁的横截面呈开口朝下设置的v形结构,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梁呈开口朝下设置的槽钢结构。
1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输送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槽形托辊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的槽形托辊组可通过将平直托辊和第一斜托辊的轴线设置在同一设定平面上,并间隔固定在第一托辊架上,以实现平直托辊和第一斜托辊的安装固定;同时,通过将第一斜托辊倾斜设置在呈水平设置的平直托辊的例如左右两侧,使得平直托辊和第一斜托辊合围成槽形结构,以便于将输送带铺设在该槽形结构内。而且,通过在第一斜托辊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的一侧设置第二斜托辊,并将第二斜托辊与第一斜托辊对应设置,以进一步利用第二斜托辊对输送带进行支撑。同时,通过将第二斜托辊的第一端(即第二斜托辊的下端)设于平直托辊的平直轮廓线的下方,并将平直托辊朝向第一斜托辊的一端和第一斜托辊朝向平直托辊的一端设于对应的第二斜托辊的斜轮廓线的下方,这样,使得第二斜托辊能够在第一斜托辊和平直托辊所形成的夹角处将输送带顶开,以防止输送带接触到该夹角,进而防止输送带被夹在第一斜托辊和平直托辊所形成的夹角处,使得第二斜托辊具有防夹作用,有效地降低了输送带因被夹而发生撕裂现象的概率和输送机的后期维护成本。另外,将第二斜托辊间隔设置在第一斜托辊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的一侧,可以在第二斜托辊实现防夹作用的同时降低整个槽形托辊组在例如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尺寸,即减小槽形托辊组的整体宽度和高度,从而可以降低槽形托辊组的空间布置需求,以方便在例如煤矿井下等空间较小的作业环境中进行布设。
1.一种槽形托辊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直托辊(1)、第一斜托辊(2)、第二斜托辊(3)、第一托辊架(4)和第二托辊架(5),所述平直托辊(1)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一斜托辊(2),所述平直托辊(1)和所述第一斜托辊(2)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托辊架(4)上,所述平直托辊(1)的轴线和所述第一斜托辊(2)的轴线位于同一设定平面上,所述第二斜托辊(3)固定在所述第二托辊架(5)上,并与所述第一斜托辊(2)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斜托辊(3)和所述第一斜托辊(2)用于沿输送带(100)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设定平面垂直于所述输送带(100)的输送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形托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托辊(2)和所述第二斜托辊(3)沿所述输送方向的间距介于20mm-200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形托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辊架(4)包括第一中支柱(41)和第一边支柱(42),所述第一中支柱(41)和所述第一边支柱(42)分别与所述第一斜托辊(2)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斜托辊(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中支柱(41)和对应的所述第一边支柱(42),所述平直托辊(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中支柱(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形托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辊架(5)包括第二中支柱(51)和第二边支柱(52),所述第二边支柱(52)与所述第二斜托辊(3)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斜托辊(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中支柱(51),另一端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边支柱(5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形托辊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6),所述第一托辊架(4)和所述第二托辊架(5)分别固定于所述底座(6)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槽形托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梁(61)和第二连接梁(62),所述第二连接梁(62)用于沿所述输送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一托辊架(4)的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梁(61),所述第二托辊架(5)的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梁(6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槽形托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梁(62)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梁(61)的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槽形托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还包括固定板(63),所述固定板(63)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梁(61)的下端,并位于所述第二托辊架(5)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槽形托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梁(61)的横截面呈开口朝下设置的v形结构,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梁(62)呈开口朝下设置的槽钢结构。
10.一种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槽形托辊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