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土坡或土坎内养殖中华蜜蜂的辅助装置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9小时前  2


本发明属于畜牧业养殖中的中华蜜蜂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饲养管理中华蜜蜂的装置及如何应用该装置,特别是一种在土坡或土坎内养殖中华蜜蜂的辅助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中华蜜蜂,简称中华蜂或中蜂,是我国特有的蜜蜂品种,俗称“土蜂”,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养殖历史,非常适合于在广大农村地区进行野外养殖,然而在仅使用木质标准蜂箱的一般地上养殖条件下,盛夏的暑热和寒冬的冷冻给箱内蜂群安全度夏和过冬带来重重困难;同时,中华蜜蜂原本就具有喜爱在野外土坡或土坎的洞穴内生存繁衍的习性,洞穴内冬暖夏凉,周边环境天然、静谧且蜜粉植物丰富近便。故而在天然土坡或土坎内养蜂能很好地化解蜂群度夏和越冬难题,且更有利于中华蜜蜂以回归自然的方式生存繁衍,从而强群、高产,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养蜂方式。然而目前人们所运用的土坡或土坎内人工饲养中华蜜蜂技术,多是直接挖土洞养殖,或在土洞内以砖混、瓷砖、木板等如陕北“箍窑洞”般直接制作一方形或其他形状的、与土壤浑然一体的养蜂洞,然后内置活框巢脾或不置巢框,进行养殖。实践中,这类方式存在不能有效防水、防潮、防土壤内和外界的虫害鼠害,以及不能有效保障内部清洁卫生的突出问题,因此急需一种辅助装置,能有效避免前述缺陷,应用该辅助装置实现在土坡或土坎内健康、安全、高效养殖中华蜜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土坡或土坎内养殖中华蜜蜂的辅助装置,并通过提供应用方案,创造在土坡或土坎内更佳的养殖条件,实现健康、安全、高效养殖中华蜜蜂。

2、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在土坡或土坎内养殖中华蜜蜂的辅助装置及其应用,该辅助装置的制作及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制作辅助装置

5、①一体成形制作箱形主体。所述箱形主体为内空四方体形,由1cm~1.6cm厚度的pvc材质硬板一体成形制成,由下底面、后面、顶面、左侧面、右侧面5个基本面相邻接连构成,其中,下底面、顶面的内长(从左至右)均为70cm,顶面内宽(从前至后)55cm,后面的内高(从下至上)为50cm,对应地形成箱形主体内围长70cm、宽55cm、高(后面一侧)50cm;为强化箱形主体的抗压力,5个面在各边和本面的长1/3处、2/3处与宽1/3处、2/3处,形成超过板材厚度5mm~8mm的呈圆柱形的加强筋;为使下底面适度倾斜以便于排水,下底面向前下方倾斜3°~5°,使下底面的内宽(从前至后)对应为55.075cm~55.21cm。

6、在箱形主体的顶面正前侧,与顶面一体成形设左、右2个排气孔,其孔中心分别距左侧面内壁、右侧面内壁16cm,排气孔内径25mm、孔壁厚3.25mm;排气孔在顶面正前侧处,其正下方外壁与顶面内壁平齐,然后与顶面内壁平行向正后方延伸,孔心在顶面正前侧向后减一个加强筋的直径再向后11cm处,又垂直向下延伸,开口于顶面内壁前侧,形成先向后再向内的(与顶面一体的)排气道;排气孔在顶面正前侧处再以10°的角度向正前下方延伸7.5cm,形成向外的(与顶面一体的)排气管,排气管也是内径25mm、管壁厚3.25mm。

7、在箱形主体的下底面正前侧,与下底面一体成形设左、中、右3个进气排水孔,其中,左、右两个进气排水孔中心分别距左侧面内壁、右侧面内壁14cm,中进气排水孔纵切中线与下底面正前侧的纵切中线对齐;进气排水孔内径25mm、孔壁厚3.25mm;进气排水孔在下底面正前侧处,其正上方外壁与下底面内壁平齐,然后与下底面内壁平行向正后方延伸,孔心在下底面正前侧向后减一个加强筋的直径再向后11cm处,又垂直向上延伸,开口于下底面内壁前侧,形成先向后再向内的(与下底面一体的)进气排水道;进气排水孔在下底面正前侧处再以10°的角度向正前下方延伸7.5cm,形成向外的(与下底面一体的)进气排水管,进气排水管也是内径25mm、管壁厚3.25mm。

8、从顶面正前侧下沿向后减一个pvc硬板(即箱形主体基本面)的厚度处起,在顶面内壁设与箱形主体一体成形的上背挡斜台,上背挡斜台与顶面内长同宽,先垂直向下延伸1cm,再向后上延伸3cm与顶面内壁相交。从下底面正前侧上沿向后减一个pvc硬板(即箱形主体基本面)的厚度处起,在下底面内壁设与箱形主体一体成形的下背挡斜台,下背挡斜台与下底面内长同宽,先垂直向上延伸3cm,再向后下延伸,与进气排水道开口的口心处下底面内壁相交。

9、在下底面的左侧且平行于左侧面内壁最下部7.5cm处和下底面的右侧且平行于右侧面内壁最下部7.5cm处,各设前、中、后3个蜂箱脚垫,蜂箱脚垫为四方体且与下底面及下底面正前侧的下背挡斜台一体成形,上方均在一个水平线上(即均与水平面平行),前蜂箱脚垫距下背挡斜台前缘5cm,后蜂箱脚垫距后面内壁最下部5cm,中蜂箱脚垫的侧切中线位于前、后蜂箱脚垫水平连线正中;蜂箱脚垫均宽3.5cm(从左至右)、长4cm(从前至后),后蜂箱脚垫的侧切中线高(垂直于水平面从下至上)3cm。

10、②制作箱形主体的前门。所述箱形主体的前门,位于箱形主体正前面,装入后与箱形主体的下底面、后面、顶面、左侧面、右侧面共同围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方形空间,并可向外拉开以开启该方形空间。所述前门的基本门体由与基本面同厚度、同材质的硬板制成,其宽70cm(从左至右)、高(从下至上并对应下底面向前下方倾斜的角度)为52.882cm~54.812cm,宽1/3处、2/3处与高1/3处、2/3处也有超过板材厚度5mm~8mm的呈圆柱形的加强筋。基本门体左、右两侧各设1个把手,与基本门体同材质并一体成形;把手粗度2cm见方,内高(从后至前)11cm、内长(从下至上)12cm;左、右把手的纵切中线分别距基本门体左缘、右缘15cm,左、右把手的横切中线均距门体上缘18cm。

11、基本门体左、右两侧各开1个前门巢门方形孔,前门巢门方形孔水平地由内向外走向且内围宽(从左至右)46.6mm、高(从下至上)13.6mm,左、右前门巢门方形孔的纵切中线分别距基本门体左缘、右缘16.8cm,左、右前门巢门方形孔的横切中线均距门体上缘42cm。左、右前门巢门方形孔下方各粘附1个升降台,升降台为2cm见方、长度6cm的epp方条,升降台上缘与前门巢门方形孔下缘平齐,其纵切中线与前门巢门方形孔纵切中线对齐。

12、基本门体正外面(有把手的面)粘覆与其同宽、高且厚度为3cm~4.5cm的epp保温板,左、右把手根部穿过epp保温板,epp保温板在前门巢门方形孔处保持相同大小的方形开口。

13、③制作排气管外接管、进气排水管外接管和巢门外接装置。所述排气管外接管和所述进气排水管外接管均由管体部、接头部和防虫内置网构成,管体部和接头部一体成形且为pvc材质,管体部内径25mm、管壁厚3.25mm且管体部长度为4.325cm,接头部内径28.25mm、管壁厚3.25mm且接头部长度为3cm;在管体部内且距管口2cm的横切面处,设一个防虫内置网,网孔16目~12目。

14、所述巢门外接装置由前门巢门部、放大部、基底部三部分构成,三部分一体成形且为pvc材质、体壁厚度3.25mm。其中,前门巢门部内宽(从左至右)40mm、内高(从下至上)7mm且长度为7.5cm;放大部内宽(从左至右)60mm、内高(从下至上)21mm且长度为4.5cm,前门巢门部的后部一体连接于放大部的前部正中;基底部厚度3.25mm,是放大部的最后部向上、向左、向右三个方向的垂直延伸,向上延伸使基底部高4cm,向左、向右延伸使基底部宽8cm;基底部两侧的各自中心位置留一个直径2.5mm的圆孔,以便用螺钉将巢门外接装置连接固定于蜂箱巢门区。

15、(2)辅助装置的应用

16、①将常规活框养殖中华蜜蜂的10框型标准蜂箱进行对应必要改造。蜂箱底板下的两个木垫条的厚度均为2cm,且固定于底板下左右两头,木垫条朝外的长侧与底板外侧平齐,对应所述蜂箱脚垫位置,以便于将蜂箱放置于辅助装置箱形主体的蜂箱脚垫上;蜂箱只在正面下部两侧开巢门(左右各1个),蜂箱左、右巢门与巢门外接装置的前门巢门部的开口大小相同,蜂箱左、右巢门的纵切中线分别距蜂箱正面左缘、右缘9.3cm,蜂箱左、右巢门下缘均距蜂箱底板上缘(底板正外侧与蜂箱正面平齐时)0cm。

17、②在土坡或土坎挖掘合适大小的土洞,并将辅助装置的箱形主体放入土洞。在适宜养殖中华蜜蜂的土坡或土坎,采取从正前方向里挖掘的方式,挖掘宽度、高度分别大于辅助装置箱形主体外围长度、高度3mm~5mm且深度大于辅助装置箱形主体外围宽度3cm~4.5cm(对应箱形主体的前门epp保温板的厚度)的土洞,土洞顶面与水平面平行,且前侧对应排气管上凸外径挖以管形土槽,土洞下底面对应进气排水管下凸外径挖以管形土槽。为防止土洞顶面前沿土石松脱或塌方,可准备长90cm、宽7.5cm、厚3cm的木板,在木板一面的中部对应排气管上凸外径凿以管形木槽,然后将木板作为过梁嵌入土洞顶面前沿。最后将辅助装置的箱形主体放入土洞内并固定牢靠。

18、③将蜂箱放入箱形主体,并于蜂箱巢门区安装巢门外接装置。放入时,将蜂箱底板下左右两侧木垫条放于辅助装置箱形主体的蜂箱脚垫上;在蜂箱左、右巢门处,均以纵切中线对齐加下缘对齐的方式,在巢门外接装置基底部圆孔上以螺钉连接固定于蜂箱巢门区。

19、④将箱形主体的前门装入箱形主体正面,同步把巢门外接装置的前门巢门部从前门巢门方形孔中穿出、并切除前门巢门部的超出epp保温板正外侧面的部分。箱形主体的前门装入后,其正内侧最上沿、最下沿分别与上背挡斜台外侧和下背挡斜台外侧紧贴。

20、⑤将排气管外接管、进气排水管外接管分别插接于箱形主体顶面的排气管和箱形主体下底面的进气排水管上。

21、进一步地,对步骤(2)所述在将箱形主体的前门装入箱形主体并投入养殖生产后,为检查辅助装置内蜂箱中蜂群生存、生产等情况,以及进行调脾、取蜜、投入饲喂料等蜂箱内外操作时,可双手紧握把手将箱形主体的前门向外拉出。同时,后期养殖中应注意定期检查排气管外接管和进气排水管外接管中的防虫内置网情况,发现网孔堵塞较重时,应进行清理;清理时可整个拔下排气管外接管或进气排水管外接管,完成清理后重新插接回去。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3、1.本发明能为在野外土坡或土坎内养殖中华蜜蜂提供更为优越的洞内生产条件。通过准备辅助装置并装入土洞之中,能通过辅助装置的箱形主体使放置于其内的蜂箱获得上佳空间条件:箱形主体及其正前面的基本门体由pvc材料制成,能有效隔绝土坡或土坎土壤中的水分和各种土内生物、病源微生物,起到防水、防潮、防土壤内各种病虫害的作用,为蜂箱及其内的蜂群营造并常年保持干燥、清洁、不受各种病虫害等侵袭的、相对封闭的优良空间;箱形主体加强筋及基本门体加强筋,能强化辅助装置主体部分的支撑力、抗压力,防止在正常养殖过程中因土洞上方土壤下沉或土坡(坎)整体形变等不稳定因素而导致箱形主体及基本门体发生形变,进而威胁其内的蜂箱安全;箱形主体的下底面向前下方适度倾斜,同时在下底面前侧有整体向后下方倾斜的下背挡斜台并与进气排水道开口的口心处下底面内壁相交,可有利于内部空间向外排水,防止底部积湿积水,也有利于空气从进气排水管外接管、进气排水管、进气排水道进入后,更好地向上流动,进而促进空气由顶部排气道、排气管、排气管外接管排出;进气排水管外接管和排气管外接管中嵌入防虫内置网,可以防止外部昆虫等各种生物进入内部空间;排气管、排气管外接管和进气排水管、进气排水管外接管均以10°的角度向正前下方延伸,可以避免雨水、雾水等倒灌从而进入内部空间,同时,进气排水管、进气排水管外接管向正前下方适度倾斜还有利于向外部排水和向内部进气。总体上,通过进气排水管道及排气管道的合理设置,可促使内部空间常年保持干爽。箱形主体的前门基本门体上粘覆epp保温板,则可在正前面实现更为有效的隔热保温,以保持内部温度稳定、舒适。

24、2.本发明能使在土坡或土坎内养殖中华蜜蜂获得更好的防暑防寒效果。蜂箱在辅助装置的箱形主体及其正前面的前门围成的内部空间中,使蜂群及蜂箱不接触洞穴,减少了直接性传导所致的内源热量损失及外源热积聚,且将蜂箱整体放入内部空间,蜂箱本身的隔热、防寒能力与洞穴的隔热、防寒能力会起到叠加效果,相得益彰,总体上会进一步提升土坡或土坎内养殖中华蜜蜂的度夏越冬优势,有效保障蜂群健康。

25、3.本发明能保持住常规活框养殖中华蜜蜂所具有的优点。日常养殖中,通过将箱形主体的前门向外拉出及向内装入,可以很方便地查看蜂箱外部,或将蜂箱整体取出进行调脾、取蜜、投入饲喂料等生产操作,并未实质性地影响常规活框养殖中华蜜蜂所具有的生产操作上的优势,使基于标准活框蜂箱的先进养殖技术能不受影响地得到运用,有效保障了高效生产。


技术特征:

1.一种在土坡或土坎内养殖中华蜜蜂的辅助装置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的制作及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土坡或土坎内养殖中华蜜蜂的辅助装置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的制作及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辅助装置:一体成形制作箱形主体并制作其前门,制作排气管外接管、进气排水管外接管和巢门外接装置;(2)辅助装置的应用:将常规标准蜂箱进行对应必要改造,在土坡或土坎挖掘合适大小的土洞并放入辅助装置的箱形主体,将蜂箱放入箱形主体、安装巢门外接装置,进而装上箱形主体的前门、排气管外接管、进气排水管外接管。通过辅助装置使放置于其内的蜂箱获得更为优越的洞内生产条件,保障了中华蜜蜂健康、安全、高效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巫应强,付友华,张明成,李聪,王一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巫应强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