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9小时前  2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照射装置。


背景技术:

1、光照射装置的光源在发出光时发热。该热使光源的温度上升。光源的温度对光源的光输出带来影响。于是,光照射装置有时采用强制空冷机构。强制空冷机构对散热构件强制性地提供空气。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3374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备强制空冷机构的光照射装置。专利文献1的装置使用公知的送风机作为强制空冷机构来对散热构件提供气流。

3、作为其他的强制空冷机构可列举使用压缩空气的结构。当依据使用压缩空气的机构时,容易在气体的流动上产生扰动。在提供至散热构件的气体的流动产生扰动时,在散热构件中,会产生为了热容易移动而成为比较低温的部分、与为了热不易移动而成为比较高温的部分。其结果,在光源中会产生成为高温的部分与成为低温的部分。再有,会有高温部分与低温部分的温度差变大的倾向。光源的温度影响到光源的光输出。换句话说,当光源中的高温部分与低温部分的温度差变大时,也会在光源的光输出上产生不均匀。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光输出接近于均匀的光照射装置。

5、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6、作为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光照射装置,具备:壳体;光源部,其容纳于壳体,从壳体的光射出窗照射光;以及冷却部,其设置于壳体,通过气体将光源部所发出的热排出至壳体之外。冷却部具有:导入部,其接受被压缩了的气体的供给;及热交换部,其使气体接收光源部所发出的热;以及流通部,其从导入部将气体导引至热交换部。流通部包含:第一流路,其连接于导入部,并且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及第二流路,其连接于第一流路,并且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且连接于热交换部。第一流路包含流路面积比导入部的流路面积大的部分。

7、光照射装置具备通过气体将光源部所发出的热排出至壳体之外的冷却部。冷却部从导入部接受作为热介质的气体。然后,接受了的气体经由流通部而向热交换部提供。由于气体被压缩所以具有起因于该压缩的流体能量。首先,气体从导入部向流通部的第一流路移动。从导入部向第一流路移动时,流路面积会扩大。其结果,气体从导入部向流通部的第一流路移动时,气体所具有的流体能量会减少。再有,气体在向热交换部移动为止的期间,通过流通部的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在此,第二流路的方向与第一流路的方向交叉。这样,气体所流动的方向在从第一流路向第二流路移动时变化。此时,气体所具有的流体能量进一步减少。其结果,由于流体能量被充分地降低了的气体提供至热交换部,所以能抑制热交换部中的气体的流动的扰动。因此,热交换部中的气体的流动被均匀化,因而消除了从热交换部向气体移动的热量的偏移。其结果,由于能降低光源部的温度的不均匀,因而可以使光输出接近于均匀。

8、在上述的光照射装置中,导入部也可配置于与设置有射出窗的壳体的主面相反侧的壳体的背面侧。根据该结构,可以使将气体向热交换部导引的路径单纯化。

9、在上述的光照射装置中,热交换部也可具有:接受口,其连接于流通部;散热构件,其使气体接收光源部所发出的热;以及排气口,其将接收了光源部所发出的热的气体予以排出。根据该结构,气体从接受口流入。然后,气体在通过散热构件后从排气口流出。因此,可以将气体所流动的方向确定为从接受口朝向排气口。

10、在上述的光照射装置中,热交换部所具有的接受口的数量也可为2个以上。根据该结构,从各个接受口流出且走到排气口的气体的移动距离变短。其结果,可以更降低光源部的温度的偏移。

11、在上述的光照射装置中,光源部也可具有:发光面,其配置有发出光的发光元件;以及连接面,其与发光面为相反侧。散热构件也可配置于连接面侧。根据该结构,可以将光源部的热可靠地向散热构件传递。

12、在上述的光照射装置中,流通部也可配置于壳体的内部。根据该结构,可以使光照射装置小型化。

13、在上述的光照射装置中,流通部也可配置于壳体的外部。根据该结构,可以提高流通部的结构的自由度。

14、在上述的光照射装置中,冷却部也可具有:形成有热交换部及流通部的冷却块。流通部也可为削去冷却块的一部分所形成的空间。根据该结构,可以容易地组装具备冷却部的光照射装置。

15、在上述的光照射装置中,流通部也可为配置于壳体的管构件。根据该结构,可以提高流通部的结构的自由度。

16、在上述的光照射装置中,冷却部所具有的导入部的数量也可为2个以上。根据该结构,可以使气体的流量容易地增加。

17、在上述的光照射装置中,气体也可为空气或氮气。根据该结构,可以可靠地从散热构件接收热。

18、在上述的光照射装置中,散热构件也可为包含多个鳍片(fin)的散热器(heatsink)。根据该结构,可以提高将热授与气体的效率。

19、在上述的光照射装置中,壳体也可具有将从排气口所排出的气体进一步排出至外部的排气窗。排气窗也可设置于壳体的中央部。根据该结构,可以将接受了热的气体可靠地排出至壳体的外部。

20、发明的效果

21、根据本发明的光照射装置,可以使光输出接近于均匀。



技术特征:

1.一种光照射装置,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照射装置,其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照射装置,其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照射装置,其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照射装置,其中,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照射装置,其中,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照射装置,其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照射装置,其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照射装置,其中,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照射装置,其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照射装置,其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照射装置,其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照射装置,其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照射装置,其中,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照射装置,其中,


技术总结
光照射装置(1)具备:壳体(10);光源部(40),其容纳于壳体(10),从壳体(10)的光射出窗(12w)照射光;以及冷却部(50),其设置于壳体(10),通过气体将光源部(40)所发出的热排出至壳体(10)之外。冷却部(50)具有:导入部(51),其接受气体的供给;及热交换部(70),其使气体接收光源部(40)所发出的热;以及流通部(60),其从导入部(51)将气体导引至热交换部(70)。流通部(60)包含:第一流路(61),其从导入部(51)接受气体,并且沿Z方向延伸;以及第二流路(62),其从第一流路(61)接受气体,并且沿Y方向延伸,且连接于热交换部(70)。第一流路(61)包含流路面积比导入部的流路面积大的部分。

技术研发人员:村山恭一,宫本义照,松井良太郎,柏原裕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