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箱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通气孔的油箱盖。
背景技术:
2.为保证发电机组在工作中,油箱能正常下油,所以油箱盖了设计有与外界连通的通气通道,发电机在运行时,汽油会出现一定量的挥发形成油气,油气与外界接触时遇冷,油气出现冷凝,从而油箱盖周边会出现滴油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回流油滴的带通气孔的油箱盖。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通气孔的油箱盖,所述带通气孔的油箱盖包括内盖、外盖、回油板以及垫片,所述垫片置于内盖上所述外盖固定在内盖上,所述内盖具有安装台阶和至少一个通气孔,所述垫片设在安装台阶上,所述垫片与内盖形成过渡腔,三个通气孔与过渡腔连通,所述垫片为金属制成,所述回油板置于垫片上,所述外盖将回油板和垫片压紧在安装台阶上,所述垫片设有第一穿孔,所述回油板上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对齐,所述回油板与外盖形成螺旋形回油通道,回油通道的末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回油通道连通。
5.进一步的,所述回油板上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与外盖结合形成回油通道,所述第二穿孔位于螺旋槽的中心。
6.进一步的,所述回油板采用金属制成。
7.进一步的,所述回油板的底部设有密封凸起,所述密封凸起与垫片抵接。
8.进一步的,所述内盖包括盖体和杯体,所述杯体与所述盖体一体成型。
9.进一步的,所述盖体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安装台阶。
10.进一步的,所述盖体的外壁向外延伸形成卡接台,所述外盖上设有多个抵接凸起和多个卡接凸起,所述抵接凸起抵接在内盖的上端面,所述卡接凸起与卡接台配合。
11.进一步的,所述外盖上设有导向筋,所述盖体上设有导向缺口,所述导向井与导向缺口配合。
12.进一步的,所述盖体的顶部还设有定位凸起。
13.进一步的,所述杯体的外壁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用于卡接密封圈。
14.本实用新型带通气孔的油箱盖利用金属制成的垫片对油气进行冷凝,使油气凝结为油滴回落至过渡腔内,进一步的通过通气孔回流至油箱,提前对油气凝结,避免了油气在与外界接触位置凝结,从而避免了油箱盖滴油的现象,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通气孔的油箱盖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通气孔的油箱盖的剖视图。
17.图3是内盖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内盖的剖视图。
19.图5是外盖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密封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带通气孔121的油箱盖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内盖1、外盖2、回油板3以及垫片4,所述垫片4置于内盖1上所述外盖2固定在内盖1上,所述内盖1具有安装台阶111和三个通气孔121,所述垫片4设在安装台阶111上,所述垫片4与内盖1形成过渡腔100,三个通气孔121与过渡腔100连通,所述垫片4为金属制成,所述回油板3置于垫片4上,所述外盖2将回油板3和垫片4压紧在安装台阶111上。所述垫片4设有第一穿孔41,所述回油板3上设有第二穿孔33,所述第一穿孔41和第二穿孔33对齐,所述回油板3与外盖2形成螺旋形回油通道200,回油通道200的末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穿孔33与所述回油通道200连通。油箱内的油气通过通气孔121进入过渡腔100,因垫片4采用金属制成,而金属的表面温度低,因此油气在过渡腔100内与垫片4接触冷能够凝结成油滴,油滴通过通气孔121回流至油箱,油气冷凝后从第一穿孔41进入第二穿孔33,然后进入回油通道200,直至排出外界。
23.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内盖1包括盖体11和杯体12,所述杯体12与所述盖体11一体成型,便于工艺制造;所述外盖2固定在所述盖体11上。所述盖体11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安装台阶111,所述垫片4置于安装台阶111内;所述盖体11的外壁向外延伸形成卡接台112,所述外盖2上设有多个抵接凸起21和多个卡接凸起22,所述抵接凸起21抵接在内盖1的上端面,所述卡接凸起22与卡接台112配合,从而将外盖2固定在内上;抵接凸起21使内盖1和盖体11之间存留有间隙,回油通道200通过该间隙与外界连通。所述外盖2上设有导向筋23,所述盖体11上设有导向缺口113,所述导向筋23设在导向缺口113内,便于在安装内外和外盖2时起引导作用。所述盖体11的顶部还设有定位凸起114,定位凸起114位于抵接凸起21之间,便于定位盖体11和外盖2之间的位置关系。三个所述通气孔121均匀设在杯体12的底部,所述杯体12的外壁设有卡接槽122,所述卡接槽122用于卡接密封圈5。
24.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回油板3上设有螺旋槽31,所述螺旋槽31与外盖2结合形成回油通道200,所述第二穿孔33位于螺旋槽31的中心。所述回油板3采用金属制成,进一步增强油气凝结成油滴,确保油气不会在外盖2与外界连通处凝结呈油滴,提高了安全性能。当油箱倾倒时,燃油从通气孔121进入并从第一穿孔41进入第二穿孔33后,燃油需要沿着回油通道200才能流出,极大了延长了燃油从油箱盖泄漏的时间,降低了风险。所述回油板3的底部设有环形的密封凸起32,所述密封凸起32与垫片4抵接,确保油气从第一穿孔41出来后只能进入第二穿孔33。
25.使用时,油箱内的燃油蒸发形成油气,油气通过通气孔121进入过渡腔100内,油气接触到金属制成的垫片4后,凝结成油滴回落至过渡腔100底部,并通过通气孔121回流至油箱内;剩余的油气通过第一穿孔41和第二穿孔33进入回油通道200,由于回油板3也采用金属制成,因此还能再次对油气进行凝结,凝结的油滴通过第二穿孔33和第一穿孔41回落至
过渡腔100底部。尽可能的避免了油气在外盖2与外界连通处凝结形成油滴,提高了安全性。
2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带通气孔的油箱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盖、外盖、回油板以及垫片,所述垫片置于内盖上所述外盖固定在内盖上,所述内盖具有安装台阶和至少一个通气孔,所述垫片设在安装台阶上,所述垫片与内盖形成过渡腔,三个通气孔与过渡腔连通,所述垫片为金属制成,所述回油板置于垫片上,所述外盖将回油板和垫片压紧在安装台阶上,所述垫片设有第一穿孔,所述回油板上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对齐,所述回油板与外盖形成螺旋形回油通道,回油通道的末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回油通道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通气孔的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板上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与外盖结合形成回油通道,所述第二穿孔位于螺旋槽的中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通气孔的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板采用金属制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通气孔的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板的底部设有密封凸起,所述密封凸起与垫片抵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通气孔的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包括盖体和杯体,所述杯体与所述盖体一体成型。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通气孔的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安装台阶。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通气孔的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外壁向外延伸形成卡接台,所述外盖上设有多个抵接凸起和多个卡接凸起,所述抵接凸起抵接在内盖的上端面,所述卡接凸起与卡接台配合。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通气孔的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上设有导向筋,所述盖体上设有导向缺口,所述导向筋与导向缺口配合。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通气孔的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顶部还设有定位凸起。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通气孔的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外壁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用于卡接密封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通气孔的油箱盖。所述带通气孔的油箱盖包括内盖、外盖、回油板以及垫片,所述垫片置于内盖上所述外盖固定在内盖上,所述内盖具有安装台阶和至少一个通气孔,所述垫片设在安装台阶上,所述垫片与内盖形成过渡腔,三个通气孔与过渡腔连通,所述垫片为金属制成,所述回油板置于垫片上,所述外盖将回油板和垫片压紧在安装台阶上,所述垫片设有第一穿孔,所述回油板上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对齐,所述回油板与外盖形成螺旋形回油通道,回油通道的末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回油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带通气孔的油箱盖能够提前冷凝油气,并将能够将冷凝的油滴回流至油箱内,安全性高。安全性高。安全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杨全 张如君 成见 陈安洪 杜靖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华世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5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