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物ct能谱模体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物ct能谱模体。
背景技术:
2.ct能谱研究需要选择不同物质的材料柱来进行,但目前的模体的材质单一并主要用于图像质量评估,无法用于能谱研究中;例如主流模体制造厂家如德国qrm、美国cris和gammex设计并制造出的micro-ct模体和多能模体,其中micro-ct模体只有羟基磷灰石和树脂两种材料,仅能对骨材料进行表征研究,无法满足能谱研究同时对不同组织或者同一组织中不同位置的材料的需求。
3.现有技术中通过钢珠在能谱模体中的分布来进行ct扫描几何性能检测,这种能谱模体仅对模体和钢珠的两种材质进行研究,无法满足能谱研究时对不同组织或者同一组织中不同位置的材料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动物ct能谱模体,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满足能谱研究时对不同组织或者同一组织中不同位置的材料的需求的技术问题。
5.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动物ct能谱模体,包括主模体、测试模体以及至少两种测试部,所述主模体和测试模体均可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以用于模拟不同的待研究目标,所述主模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可拆卸安装所述测试模体的第一安装位和至少两个用于可拆卸安装所述测试部的第二安装位,所述测试模体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可拆卸安装所述测试部的第三安装位。
6.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模体开设有第一沉头孔,所述第一沉头孔构成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测试模体可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一沉头孔。
7.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模体还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沉头孔,所述第二沉头孔构成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测试模体开设有第三沉头孔,所述第三沉头孔构成所述第三安装位,所述测试部可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二沉头孔和/或所述第三沉头孔。
8.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沉头孔和所述第二沉头孔均贯穿所述主模体,所述第三沉头孔贯穿所述测试模体。
9.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试部为造影剂或待研究目标的相应的组织的等价材料。
10.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模体设置有用于定位的第一标记,所述测试模体设置有用于定位的第二标记,且所述第二标记与所述第一标记相对布置。
11.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模体呈椭圆柱形。
12.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模体的长轴为40-80mm、短轴为30-60mm。
13.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试模体为截面呈圆形的阶梯柱,所述测试模体的大径段直径为30-40mm。
14.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试部为截面呈圆形的阶梯柱,所述测试部的大径段直径为0.5-8mm。
15.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沉头孔的大径段内壁与所述主模体的端面之间通过圆锥面过渡连接;所述第二沉头孔的大径段内壁所述主模体的端面之间通过圆锥面过渡连接;所述第三沉头孔的大径段内壁所述测试模体的端面之间通过圆锥面过渡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主模体和测试模体可以模拟不同的部位共同用于ct能谱研究,通过设置可拆卸的测试部,并将测试部可拆卸的连接于主模体或者测试模体,通过选择不同材料的测试部,测试部可以模拟不同的造影剂或动物模型自身内部组织的衰减特性,根据研究目标选择不同的测试部,既可以用于组织材料hu定标,又可以研究能谱物质分解算法的准确度,因而使用方便、功能广泛。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动物ct能谱模体的立体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动物ct能谱模体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19.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20.附图标记:
21.主模体1;
22.第一安装位1a
23.第二安装位1b;
24.测试模体2;
25.第三安装位2a;
26.测试部3;
27.第一标记4;
28.第二标记5。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0.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物ct能谱模体,包括主模体1、测试模体2及至少两种测试部3。
31.主模体1和测试模体2均可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以用于模拟不同的待研究目标,主模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可拆卸安装测试模体2的第一安装位1a和至少两个用于可拆卸安装测试部3的第二安装位1b,测试模体2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可拆卸安装测试部3的第三安装位2a。通过设置第一安装位1a,实现了主模体1和测试模体2的可拆卸连接,主模体1和测试模体2可以模拟不同的部位共同用于ct能谱研究。通过设置可拆卸的测试部3,并将测试部3可拆卸的连接于主模体1或者测试模体2,通过选择不同材料的测试部3,测试部3可以模拟不同的造影剂或动物模型自身内部组织的衰减特性,可依据icru报告44(辐射剂量学与测量中的组织替代物)和icru报告46(光子、电子、质子和中子对人体组织的相互作
用数据)选择相应的组织等价材料。根据待研究的目标选择不同的测试部3,既可以用于组织材料hu(测定人体某一局部组织或器官密度大小的一种计量单位)定标,又可以研究能谱物质分解算法的准确度,因而使用方便、功能广泛。
32.主模体1采用与水衰减系数相同的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主模体1呈椭圆柱形,主模体1的长轴为40-80mm、短轴为30-60mm,通过对主模体1的形状和尺寸的设计,使得其横截面尺寸能够匹配小鼠、大鼠胸腹部尺寸。
33.可以理解的,主模体1也可以为圆形等其它的形状,其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34.主模体1开设有一第一沉头孔和至少两个第二沉头孔,第一沉头孔构成第一安装位1a,第一沉头孔位于主模体1的中心位置并与主模体1同轴设置,第二沉头孔构成第二安装位1b,第二沉头孔的数量为多个,第二沉头孔与第一沉头孔相互平行并沿主模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第一沉头孔和第二沉头孔,将测试模体2和测试部3分别插设于第一沉头孔和第二沉头孔时,能固定测试模体2和测试部3。
35.其中,第一沉头孔和第二沉头孔可以均为盲孔,也可以均贯穿主模体1的上下端面,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沉头孔和第二沉头孔均贯穿主模体1的上下端面。通过将第一沉头孔和第二沉头孔设置为贯穿主模体1,当需要将测试模体2和测试部3从第一沉头孔和第二沉头孔内取出时,可以直接将测试模体2和测试部3从第一沉头孔和第二沉头孔的大径侧倒出,也可以将整个动物ct能谱模体水平放置,使用手指或软橡胶棒从第一沉头孔和第二沉头孔的小径侧将测试模体2和测试部3推出来一部分,然后握持伸出主模体1的测试模体2和测试部3并将测试模体2和测试部3抽出。
3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沉头孔的数量为六个,六个第二沉头孔分别设置于主模体1的短轴的两侧且位于短轴的一侧的三个第一沉头孔之间角度间距为45
°
,第二沉头孔内直径为0.5-8mm,第二沉头孔的深度为55-245mm。
37.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沉头孔的大径段内壁与主模体1的端面之间通过圆锥面过渡连接;第二沉头孔的大径段内壁主模体1的端面之间通过圆锥面过渡连接;第三沉头孔的大径段内壁测试模体2的端面之间通过圆锥面过渡连接。通过圆锥面过渡连接,使得测试模体2能沿圆锥面的导向插入第一沉头孔,便于将测试模体2插入第一沉头孔;通过圆锥面过渡连接,使得测试部3能沿圆锥面的导向插入第二沉头孔或第三沉头孔,便于测试部3插入第二沉头孔和第三沉头孔。
3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模体1设置有用于定位的第一标记4。
3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标记4为设置于主模体1的一端的四个标记线,四个标记线呈十字形设置且其交叉点位于主模体1的中心。
40.测试模体2滑动式可拆卸安装于第一安装位1a。
4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测试模体2采用与水衰减系数相同的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测试模体2为截面呈圆形的阶梯柱,测试模体2的大径段的直径为30-40mm,测试模体2配合且可滑动插设于第一沉头孔,测试模体2开设有第三沉头孔,第三沉头孔构成第三安装位2a,第三沉头孔贯穿测试模体2的上下端面。通过对测试模体2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设计,使得测试模体2可以配合插设于第一沉头孔后可直接安装于主模体1内且不会掉落,还可以模拟模拟小鼠或大鼠的头部尺寸。
42.可以理解的,测试模体2也可以呈其它的形状,其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4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沉头孔与测试模体2同轴设置,第三沉头孔的数量为六个,其中一个位于测试模体2的中心、另外的五个沿测试模体2的周向均匀分布,位于外围的五个第三沉头孔距离测试模体2的中心的距离为2-12mm。
44.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测试模体2设置有用于定位的第二标记5,且第二标记5与第一标记4相对布置。
4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标记5为设置于测试模体2的一端的三个标记线,三个标记线呈t字形设置且其其交叉点位于测试模体2的中心。通过设置第一标记4和第二标记5,能实现主模体1和测试模体2的相对位置的不发生改变,实现测试模体2相对主模体1的定位。
46.测试部3滑动式可拆卸安装于第二安装位1b和/或第三安装位2a。测试部3通过滑动式实现可拆卸安装,当需要更换测试部3时,滑动测试部3即可,便于更换。
47.测试部3可以为容纳有不同造影剂的测试体或模拟动物模型自身内部组织的衰减特性的测试体,可依据icru报告44和46选择相应的组织等价材料,测试部3根据研究目标的不同选择更换不同的材料,既可以用于组织材料hu定标,又可以研究能谱物质分解算法的准确度,因而使用方便、功能广泛。
4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测试部3的数量为多个,测试部3为造影剂或待研究目标的相应的组织的等价材料,测试部3的外形呈阶梯柱状,测试部3配合且可滑动插设于第二沉头孔和/或第三沉头孔。将测试部3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可以将多个测试部3分别插设于第二沉头孔或者第三沉头孔,使得主模体1与测试模体2结合多种材料的测试部3同时进行ct能谱研究。通过将测试部3设置为阶梯柱状,当测试部3插设于第二沉头孔或者第三沉头孔后,当呈阶梯柱状的测试部3被固定在第二沉头孔或第三沉头孔内,测试部3相对主模体1或者测试模体2固定,不会从主模体1或者测试模体2上掉落,实现了测试部3与主模体1或者测试模体2的可拆卸连接。
49.可以理解的,测试部3也可以呈其它的形状,例如圆柱形、棱柱等。
50.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流程:
51.当主模体1单独使用时,将至少两个测试部3插设于主模体1上的第二沉头孔内,对含有可替换的测试部3的主模体1进行测试,主模体1可用于模体动物、动物的躯干、器官、组织及组织的某一组分等,于本实施例中,主模体1用于模拟动物的腹部,测试部3用于模拟腹部内的组织或者腹部内不同区域的造影分布。
52.当测试模体2单独使用时,将至少两个测试部3插设于测试模体2上的第三沉头孔内,对含有可替换的测试部3的测试模体2进行测试,测试模体2可用于模体动物、动物的躯干、器官、组织及组织的某一组分等,于本实施例中,测试模体2用于模拟动物的头部,测试部3用于模拟头部内的组织或者头部内不同区域的造影分布。
53.当主模体1和测试模体2组合时,将测试模体2插设于主模体1的第一沉头孔内,将测试部3分别插设于第二沉头孔和/或第三沉头孔,主模体1用于模拟动物的腹部,测试部3和测试模体2可以模拟腹部内的组织或者腹部内不同区域的造影分布,测试模体2内的测试部3可以模拟不同组织、腹部中不同安装位置的组织以及腹部内不同区域的造影分布。主模体1上开设的第一沉头孔也可用于安装商业应用的模体。
54.当测试模体2部分伸入主模体1,测试模体2主模体1可以同时模拟动物头部到腹部,测试部3可以模拟动物头部和腹部内的组织。
55.通过第一标记4和第二标记5将主模体1与测试模体2对齐,然后将组装好的动物ct能谱模体用于ct能谱研究;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不同材料的测试部3,整个动物ct能谱模体的三维尺寸与被研究的动物模型尺寸匹配,具备模拟头部、胸部及腹部尺寸的能力,且其易于更换材料属性的特点能够帮助研究不同造影剂或动物模型自身内部组织的能谱衰减特性和物质分解算法的验证,因而使用方便,功能广泛。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