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拓展坞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拓展坞。
背景技术:
2.随着电脑不断追求轻薄化后,电脑接口的数量和类型越来越少,而目前人们使用电脑的场景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多时候电脑需要外接多个不同的外设,因此就出现了拓展坞。拓展坞(扩展坞)又称端口复制器,是专门为笔记本电脑设计的一种外置设备。通过复制设置扩展笔记本型计算机的端口,可使笔记本电脑与多个配件或外置设备(如电源适配器、网线、鼠标、外置键盘、打印机、外置显示器、存储设备等)方便的一站式连接。
3.现有的与电脑一体连接的拓展坞,其固态硬盘往往集成于拓展坞本体内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一方面难以将固态硬盘内所存储的数据在不同的设备之间共享,另一方面固态硬盘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难以散发,由此带来诸多问题和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拓展坞,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与电脑一体连接的拓展坞内置的固态硬盘难以在不同设备之间共享数据的技术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拓展坞,包括:
6.拓展坞本体,所述拓展坞本体设有插接结构,所述插接结构用于与固态硬盘插接;
7.连接板,用于安装在笔记本电脑上;
8.至少一个第一磁铁,安装在所述拓展坞本体上;和
9.至少一个第二磁铁,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一磁铁对应设置;
10.所述拓展坞本体与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吸附固定。
11.进一步地,所述插接结构为usb接头,所述usb接头用于与所述固态硬盘上的usb接口对应插接。
12.进一步地,所述拓展坞本体侧部开设有插口,所述插口内设有固态硬盘盒用于装载所述固态硬盘,所述固态硬盘盒上设有所述usb接口,所述固态硬盘盒由所述插口插入以使所述usb接口与所述usb接头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usb接头连接有按压回弹机构,所述固态硬盘盒借助所述按压回弹机构插入或弹出。
14.进一步地,所述拓展坞本体包括外壳和顶盖,所述顶盖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外壳和所述顶盖之间形成密闭腔体;所述第一磁铁固定安装在所述顶盖上且位于所述密闭腔体的内部。
15.进一步地,所述顶盖的内侧面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固定所述固态硬盘盒。
1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设有粘贴层,所述连接板借助所述粘贴层与所述笔记本电脑粘贴固定。
17.进一步地,所述粘贴层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设有隔磁层。
1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为隔热件。
1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两端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笔记本电脑的支撑凸起配合安装。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拓展坞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拓展坞将连接板固定在笔记本电脑上,通过分别设置在拓展坞本体和连接板上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实现拓展坞本体与连接板之间的吸附固定;通过在拓展坞本体设置插接结构用于与固态硬盘插接,可方便地插拔固态硬盘,从而确保拓展坞与笔记本电脑在一体便携的情况下,可以随时随地、不受限制地在不同的设备中转移固态硬盘,实现固态硬盘在不同设备之间共享数据,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拓展坞的立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一实施例中顶盖(内侧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一实施例中拓展坞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拓展坞本体;11、外壳;111、usb接头;112、按压回弹机构;113、插口;12、顶盖;121、卡槽;122、环形立筋;13、固态硬盘盒;2、连接板;21、粘贴层;22、隔磁层;23、缺口;3、第一磁铁;31、隔磁片;4、第二磁铁;5、笔记本电脑。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
媒介间接连接,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3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拓展坞包括:拓展坞本体1、连接板2、至少一个第一磁铁3和至少一个第二磁铁4。拓展坞本体1设置插接结构用于与固态硬盘插接;连接板2用于安装在笔记本电脑5上;至少一个第一磁铁3安装在拓展坞本体1上;至少一个第二磁铁4安装在连接板2上,第二磁铁4与第一磁铁3对应设置;拓展坞本体1与连接板2之间通过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4吸附固定。
33.本实施例提供的拓展坞与电脑一体式连接,将连接板2固定在笔记本电脑5上,拓展坞本体1和连接板2通过磁吸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拓展坞通过在拓展坞本体1设置插接结构用于与固态硬盘插接,可方便地插拔固态硬盘,从而确保拓展坞与笔记本电脑5在一体便携的情况下,可以随时随地、不受限制地在不同的设备中转移固态硬盘,实现固态硬盘在不同设备之间共享数据,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
34.本实施例中,第二磁铁4与第一磁铁3一一对应设置,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4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为了加固拓展坞本体1与连接板2的连接,使得拓展坞本体1不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左右偏移,优选地,可设置多组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4,如三组;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4分别在拓展坞本体1和连接板2上的位置排布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设计,如第一磁铁3位于拓展坞本体1长度方向的两端,且每端均匀布置多个第一磁铁3,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4的数量以及位置排布以能够实现较好的磁吸力从而确保拓展坞本体1不易发生左右移动为宜,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35.本实施例中,固态硬盘插接在拓展坞本体1上,在拓展坞本体1与笔记本电脑5一体连接的使用过程中,固态硬盘可以随时插拔,而不用移动拓展坞本体1,即不用将拓展坞本体1从电脑上取下,用户可以方便地将固态硬盘连接于其它设备以实现数据共享。固态硬盘在本实施例中仅作为一种优选的存储设备来进行说明,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带有存储功能的可移动存储设备,此处并不作唯一限定。固态硬盘在拓展坞本体1上的插接位置以及插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3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拓展坞本体1上设有与usb接口对应的usb接头111,固态硬盘通过usb接口连接usb接头111以与拓展坞本体1插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usb接口优选为主流的type-c接口,与之对应的usb接头111为type-c接头。当然,固态硬盘的usb接口也可以为其它类型接口,与之对应的usb接头111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接头,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3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拓展坞本体1侧部开设有插口113,插口113内设有固态硬盘盒13用于装载固态硬盘,固态硬盘盒13上设有usb接口,固态硬盘盒13由插口113插入以使usb接口与usb接头111连接。
38.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拓展坞一体式设计的美观和便携性,优选地,通过在拓展坞本体1侧部开设供固态硬盘盒13通过的插口113,将固态硬盘盒13整体插接于拓展坞本体1的内部。usb接头111设置于拓展坞本体1内腔中,当固态硬盘盒13整体插入拓展坞本体1后,也即固态硬盘盒13与usb接口相对的另一侧与拓展坞本体1的插口113平齐时,usb接口与usb接头111刚好完整连接,固态硬盘盒13的长度方向与拓展坞本体1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
且固态硬盘盒13的厚度与拓展坞本体1的厚度匹配,即固态硬盘盒13平行于拓展坞本体1插入,如此确保了拓展坞本体1的一体性和美观程度。同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将固态硬盘集成于拓展坞本体1内部的中间部位而言,本实施例中将固态硬盘盒13设置为从拓展坞本体1的侧部平行于拓展坞本体1插入,可很大程度上提高固态硬盘的散热效率,提高其使用寿命。
39.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固态硬盘盒13也可以部分插接于拓展坞本体1的内部,部分外露于拓展坞本体1的外部;固态硬盘盒13也可以如常用的u盘一样,完全外露于拓展坞本体1的外部;固态硬盘盒13的插接位置也不局限于拓展坞本体1的侧部,还可以根据设计需要插接在拓展坞本体1的其它部位,如顶部,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4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usb接头111连接有按压回弹机构112,固态硬盘盒13借助按压回弹机构112插入或弹出。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按压回弹机构112可采用常见的由弹簧提供回弹力的机构,插接时,将固态硬盘盒13的usb接口端放入插口113内,当外力第一次按压固态硬盘盒13的尾端(远离usb接口端)使usb接口与usb接头111刚好完整连接时,按压回弹机构112卡住,固态硬盘盒13稳固插接;当需要移走固态硬盘盒13时,外力第二次按压固态硬盘盒13的尾端,在按压回弹机构112的作用下,固态硬盘盒13被弹出。
4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拓展坞本体1包括外壳11和顶盖12,顶盖12固定安装在外壳11的顶部,外壳11和顶盖12之间形成密闭腔体;第一磁铁3固定安装在顶盖12上且位于密闭腔体的内部。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外壳11的顶部为开口结构,顶盖12用于封堵该开口。拓展坞的电子元件均安装在上述密闭腔体内。顶盖12和外壳11为分体结构,将第一磁铁3安装在顶盖12上,从而方便对第一磁铁3进行拆装。将第一磁铁3放置在密闭腔体内,避免了第一磁铁3外漏,从而对第一磁铁3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提升了美观度。
42.优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顶盖12的内侧面(位于密闭腔体内的一侧面)可设置用于安装第一磁铁3的环形立筋122,第一磁铁3位于环形立筋122围成的凹腔内,环形立筋122对第一磁铁3起到定位作用,同时可以提升顶盖12的结构强度。
43.优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磁铁3远离第二磁铁4的一侧设有隔磁片31。本实施例中,隔磁片31采用经过恒高温烧结(把粉状物料转变为致密体的过程)而成的软磁性材料,具有高磁导率低磁损因子。隔磁片31能够防止第一磁铁3产生的磁场对拓展坞本体1内部的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4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顶盖12的内侧面设有卡槽121,卡槽121对应固态硬盘盒13设置以固定固态硬盘盒1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卡槽121的边缘凸棱上设置卡接头,拓展坞外壳11的底部内部设有与卡槽121匹配的凹槽,凹槽的边缘凸棱上设置有卡接口,卡槽121与凹槽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容纳固态硬盘盒13的容纳腔,顶盖12封堵外壳11的顶部开口后,卡槽121上的卡接头与凹槽上的卡接口扣接,形成容纳腔,确保固态硬盘盒13在拓展坞本体1内部能够稳固地插接,避免了插接不稳带来的接口接触不良。
4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接板2的上表面设有粘贴层21,连接板2借助粘贴层21与笔记本电脑5粘贴固定。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为长条状,粘贴固定在笔记本电脑5的底部。拓展坞本体1位于连接板2的下方,对笔记本电脑5起到支撑作用。连接板2与笔记本电脑5采用粘贴的方式实现一体式连接。优选地,粘贴层21为3m可移胶。3m可移胶可在限定次数内随意移动,可水洗反复使用且依旧能保持很好的粘性,即连接板2可从笔记本电
脑5上拆下重复使用且不残胶不破坏笔记本电脑5表面。
4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粘贴层21与连接板2之间设有隔磁层2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隔磁层22用来隔绝第二磁铁4向笔记本电脑5一侧发射的电磁波,从而保证笔记本电脑5内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隔磁层22由位于连接板2上表面的板状隔磁件构成。隔磁件可以通过胶水固定,也可以作为嵌件与连接板2注塑成型。
47.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板2为隔热件。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拓展坞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对笔记本电脑5的影响,连接板2采用隔热材料制成。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连接板2与笔记本电脑5之间加设一层隔热板,也可以在连接板2内部一体注塑成型一层隔热层。
4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接板2的两端设有缺口23,缺口23与笔记本电脑5的支撑凸起配合安装。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5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撑凸起(也称作防滑垫)。支撑凸起位于笔记本电脑5的四角,用于将笔记本电脑5支撑起一定高度,从而提升笔记本电脑5的散热效果。缺口23优选为半圆形或四分之一圆形,其轮廓与支撑凸起的外轮廓相匹配。缺口23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布置在连接板2长度方向的两端。两个缺口23对连接板2起到了定位作用,使得连接板2能够找准位置,快速准确的安装到笔记本电脑5上。
49.优选地,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板2的厚度尺寸大于支撑凸起的凸起高度。本实施例中,由于连接板2的厚度大于支撑凸起的凸起高度,所以有效避免了支撑凸起凸出连接板2的底面,保证连接板2的底面完全与顶盖12接触。
50.优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拓展坞与笔记本电脑5连接的面设置为倾斜面,且拓展坞连接于笔记本电脑5的底部靠近折叠线的部位,拓展坞整体的长度适配于笔记本电脑5的长度,使得拓展坞与笔记本电脑5连接后,笔记本电脑5的底面靠近折叠线的部位沿着拓展坞的倾斜面完全贴合,笔记本电脑5的底面远离折叠线的一端贴靠在桌面上,如此,使得笔记本电脑5在连接了拓展坞以后依旧能够平稳地放置于水平面上,且拓展坞对笔记本电脑5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更加有利于笔记本电脑5的散热,同时也能提高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体验。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