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污染防治用污泥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3  175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境污染防治用污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含油污泥是一种组成复杂,状态稳定的悬浮乳状液体系,主要含有油类物质和固体颗粒类,尤其是采油炼油等含油污泥,其过程中投加了大量的化学药剂。含油污泥中的铜、锌、铬、汞等重金属、有害放射性核素和大量苯系物、酚类、蒽、芘等有毒物质具有累积效应,进入环境会引起严重的环境毒性,破坏生态平衡,给动植物和人类带来严重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环境污染防治用污泥处理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环境污染防治用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容器,所述容器上设置有进水管、排油管和排水管;
6.所述容器内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延至容器外侧并连接有旋转驱动组件;
7.所述转轴上通过多个混合杆连接有内筒,所述内筒上开设还有微孔;
8.所述转轴和混合杆均采用中空结构,所述转轴连通有进料斗,至少一个所述混合杆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水孔并与进料斗连通。
9.可选地,所述容器内设置有蒸汽加热箱,所述蒸汽加热箱通过管道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安装在容器底端。
10.可选地,所述蒸汽加热箱包括箱体和电加热器,所述箱体与管道连通,所述箱体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上开设有多个与箱体连通的开口。
11.可选地,所述混合杆的从上至下等距离多行设置,位于最上侧的一行所述混合杆与进料斗连通,位于最下侧一行的混合杆开设有微孔并与转轴连通。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筒,并通过中空的转轴、混合杆输入调质剂和热蒸汽,改变污泥颗粒表面相界面的性质,打破其稳定乳化状态,使得吸附在污泥颗粒表面的油更易剥落,在机械力或离心力作用下进行分离水、油、泥三相。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蒸汽加热箱剖视图。
16.图中:1底座、2容器、3排油管、4排水管、5内筒、6混合杆、 7转轴、8蒸汽加热箱、81箱体、82电加热器、9进料斗、10旋转驱动组件、11管道、12水泵、13开口、14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8.参照图1-2,一种环境污染防治用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容器2,所述容器2上设置有进水管14、排油管3和排水管4,由于油水分层原理,先把水排出后,可以接着把油排出。
19.所述容器2内轴连接有转轴7,所述转轴7延至容器2外侧并连接有旋转驱动组件10,旋转驱动组件10由电机和齿轮组两部分构成,电机可以为型号为80st-m02430的伺服电机,具体参考图1,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20.所述转轴7上通过多个混合杆6连接有内筒5,所述内筒5上开设还有微孔。
21.通过转轴7带动混合杆6和内筒5高速转动,从而可以将污泥中的水分离心甩出。
22.所述转轴7和混合杆6均采用中空结构,所述转轴7连通有进料斗9,至少一个所述混合杆6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水孔并与进料斗 9连通。
23.所述容器2内设置有蒸汽加热箱8,所述蒸汽加热箱8通过管道 11连接有水泵12,所述水泵12安装在容器2底端。
24.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加热箱8包括箱体81和电加热器82,所述箱体81与管道11连通,所述箱体81与转轴7转动连接,所述转轴7上开设有多个与箱体81连通的开口13。电加热器82将管道11送入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产生热蒸汽并通过开口13 进入转轴7内。
25.参照图1,所述混合杆6的从上至下等距离多行设置,位于最上侧的一行所述混合杆6与进料斗9连通,位于最下侧一行的混合杆6 开设有微孔并与转轴7连通。
26.通过进料斗9加入调质剂,并通过最上方的混合杆6上的出水孔排出,从而可以从上至下的对污泥进行喷洒,喷药效果全面,而热蒸汽通过最下方的混合杆6上的微孔输出,从而可以至下而上的输出蒸汽,加热效果全面。
27.通过加入调质剂,改变污泥颗粒表面相界面的性质,打破其稳定乳化状态,使得吸附在污泥颗粒表面的油更易剥落,在机械力或离心力作用下进行分离得到回收油。调质一般用破乳剂或其他调质剂,并以蒸汽加热辅助降低含油污泥黏度。经离心分离后的水相回到污水处理系统,泥渣进行干化焚烧或生物处理等其他后续处理综合利用,油相则回收。
28.在本实施例中,所有的管道上均应设置阀门,可以是电磁阀,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环境污染防治用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容器(2),所述容器(2)上设置有进水管(14)、排油管(3)和排水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2)内轴连接有转轴(7),所述转轴(7)延至容器(2)外侧并连接有旋转驱动组件(10);所述转轴(7)上通过多个混合杆(6)连接有内筒(5),所述内筒(5)上开设还有微孔;所述转轴(7)和混合杆(6)均采用中空结构,所述转轴(7)连通有进料斗(9),至少一个所述混合杆(6)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水孔并与进料斗(9)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境污染防治用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2)内设置有蒸汽加热箱(8),所述蒸汽加热箱(8)通过管道(11)连接有水泵(12),所述水泵(12)安装在容器(2)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境污染防治用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加热箱(8)包括箱体(81)和电加热器(82),所述箱体(81)与管道(11)连通,所述箱体(81)与转轴(7)转动连接,所述转轴(7)上开设有多个与箱体(81)连通的开口(1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境污染防治用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杆(6)的从上至下等距离多行设置,位于最上侧的一行所述混合杆(6)与进料斗(9)连通,位于最下侧一行的混合杆(6)开设有微孔并与转轴(7)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境污染防治用污泥处理装置,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容器,所述容器上设置有进水管、排油管和排水管;所述容器内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研制容器外侧并连接有旋转驱动组件;所述转轴上通过多个混合杆连接有内筒,所述内筒上开设还有微孔;所述转轴和混合杆均采用中空结构,所述转轴连通有进料斗,至少一个所述混合杆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水孔并与进料斗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筒,并通过中空的转轴、混合杆输入调质剂和热蒸汽,改变污泥颗粒表面相界面的性质,打破其稳定乳化状态,使得吸附在污泥颗粒表面的油更易剥落,在机械力或离心力作用下进行分离水、油、泥三相。三相。三相。


技术研发人员:任士琴 钟玫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潜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5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